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魯鄭:中國網民何以為拉登之死傷心?

[複製鏈接]

1428

主題

2029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uton2008 發表於 2011-5-5 0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宋魯鄭:中國網民何以為拉登之死傷心?


2011-05-05 02:39:2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1208207.html


當美國昔日「最寶貴的盟友」(法國媒體語)本·拉登被美特種兵突襲身亡之後,消息傳來,全球震動。西方歡欣鼓舞之餘,仍然清醒的認識到死的只是本·拉登而不是恐怖主義。而本·拉登的支持者和民眾則是憤怒走向街頭。中國的表態雖然稍晚,但卻最為公正和客觀。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這是國際反恐鬥爭的重要事件和積極進展。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公敵。中國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中國曆來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並積極參與國際反恐鬥爭。姜瑜還表示,中方主張,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中方認為,反恐應標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大國,中國的表態立即被各大媒體廣為刊登。在《世界報》相關報道下面的讀者留言,很多表示贊同。一位法國網友這樣稱讚:我們應該接受一下中國人的智慧。恐怖主義是有土壤的,投入到戰爭的美元並不能改變這個土壤。還有一位網友這樣評論道:中國總是最好的旁觀者,這個國家永遠的國家哲學是:不干預內部事務。而且他們是和平主義者。在全球從來沒有像西方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那樣捲入任何戰爭。


不過,這次最令人驚訝和讚賞的是中國網民的表現。在鳳凰網進行的網路調查中,對於「你如何看待美軍擊斃本·拉登」?在累計48萬的投票中,近六成(59.9%)網民選擇「傷心,『反美鬥士』倒下了」。而「你如何評價本·拉登?」一問中,又有近六成(57.6%)的網民選擇「他是反美鬥士,但傷及無辜的恐怖活動讓人無法接受」。最後一個問題「你認為本·拉登的死能否有效打擊恐怖主義?」,又有近五成(47.8%)的網民選擇「不能,更多極端勢力將投身恐怖主義,恐怖活動愈演愈烈」。考慮到鳳凰網偏右的立場,從全國來講,相關的只會更高。


不贊同本·拉登傷及無辜以及認為恐怖主義將愈演愈烈,不難理解。這也基本上是全球共識。說起來中國網民的表現不足為奇,頂多全球同此涼熱,一個水平罷了。但何以六成的網民為拉登之死而傷心?在我看來,一是表現了網民的中立和客觀,二是體現了中國網民對國家利益的注重。而這一切都可歸於中國網民的日益成熟。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所說:「反恐應標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而這個土壤就是美國自已。美國打死本·拉登,不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之後,遷怒於石頭而已。


美國自二戰後就出於自身戰略的需要扶持遠在天邊的以色列,放縱以色列的各種暴行。遠的不說,2009年辭舊迎新之際,以色列悍然大規模入侵加沙。2010年1月,以色列特工竟然持偽造的英國、法國、德國、愛爾蘭等護照,在阿聯酋迪拜暗殺哈馬斯領導人馬巴胡赫。2010年5月30日,在國際公海,以色列軍方武力突襲一艘民用人道主義救援船,造成數十人傷亡!一瞬間,全球大嘩,被激怒的國際社會譴責之聲普天蓋地。然而面對這樣是非分明的針對平民的暴力事件,美國政府僅僅表示遺憾。在反恐最積極的小布希時代,他甚至為了抗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以色列的批評(譴責以色列是專制政權),拒不加入。也基於同樣的原因拒絕參加聯合國召開的反種族大會。美國的做法自然引發了阿拉伯世界的反感甚至憎恨。美國之不得人心,可從小布希訪問他親手建立的民主政權伊拉克被擲鞋一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可以說,反對美國的不公正行徑是阿拉伯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心聲。只不過,有的人採取和平手段,有的人如本·拉登採取暴力手段而已。


如果說冷戰時反美是一種左翼思潮,現在反美則已經超越左右。直到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為止,歷次的全球民意測驗都把美國視為世界的頭號威脅而不是基地組織和本·拉登。法國的薩科奇總統被視為超級親美主義者,但當他做為總統第一次訪問美國、面對國務卿賴斯這樣的詢問:「我能幫你什麼嗎?」。做如下回答:「請改善你們在世界上的形象」。他還繼續解釋說:「當最強大、最成功因而必然是我們領袖的國家在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時候,我們的處境將是困難的。無論對於你們還是你們的盟國來說,這種局面都將引起非常嚴峻的問題。所以,儘力改善你們的觀感吧,這就是你所能為我做的」。這一段話由此可見美國在世界上之不得人心。


所以,中國網民面對拉登之死沒有像西方一樣的歡欣鼓舞,顯然是針對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霸道和蠻橫。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中國網民是中立和客觀的:本·拉登的手段固然不足取,但其反抗美國霸權的出發點仍有其合理性。


當然,中國網民為拉登之死傷心,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和風波不斷的中美關係以及中國的國家利益有關。


冷戰結束后,美國立即反中國視為遏制對象。屢屢挑釁中國的核心利益,如西藏(支持各種藏獨組織,僅美國民主基金會公開承認的就有十一個之多)和台灣(違反雙方公報繼續大規模向台灣出售武器)。2010年初,剛從中國回來不久的奧巴馬竟然選擇在春節期間會見達賴!以此羞辱和挑釁中國。除了西藏和台灣以外,美國又開始插手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如果說西藏和台灣還算的上歷史遺留問題,美國公然插手南中國海問題——積極建立反華包圍圈,與越南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支持其它國家對南海的主權要求——則是新的挑釁。關鍵是,無論西藏、台灣還是南海,都和美國毫不相干,完全是拿中國利益敲詐中國。我們不妨設想:假設中國插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支持墨西哥重新奪回被美國侵佔的領土,美國該做何感想?又該做何反應?


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美衝突又屢屢表現在經濟層面。現在美國一再施壓人民幣升值,以減少所謂的中美逆差。但中美逆差的真正「罪魁禍首」是雙方貿易的結構性差距:一個在高端,一個在中低端。人民幣升值不但解決不了雙方的貿易逆差,反而會輸出通貨膨脹。這個道理美國不會不明白。但之所以仍然以貿易逆差為由壓迫人民幣升值,其意實乃打擊中國的經濟本身罷了。


最後還是不得不談一下兩國之者老掉牙的人權問題了。冷戰的時候,中國沒有人權問題,而且還是美國的盟友。但冷戰之後,中國成為遏制對象,人權問題才浮出水面。所以,中國有沒有人權問題取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需要。根本不在乎中國的人權是否一直在歷史性的進步。不僅如此,美國自己還是一個人權問題頗為嚴重的國家。美國人口還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但監獄中關押的犯人總數卻超過中國!這在一個號稱如此發達、民主、自由、幸福的國家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在國際上,美國的人權紀錄更為惡劣:虐囚、屠殺平民、種族歧視、沒有批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條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沒有簽署,另一個國家是已經沒有了政府、海盜猖獗的索馬利亞)、《殘疾人權利公約》等核心國際人權條約。當年美國許多政要和國會領導人這樣聲稱:《世界人權宣言》和正在制定的國際人權公約,都是「要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共產主義」。2010年11月5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第一次審議美國的人權狀況,就受到了全球各地的:歐盟、中東、亞洲、非洲的嚴厲批評。歐盟批評美國執行死刑並要求籤署旨在保護婦女和兒童權益的國際條約,法國和愛爾蘭要求美國兌現關閉關塔那摩監獄的承諾。俄羅斯批評美國在反恐戰爭中侵犯人權。尼加拉瓜和朝鮮批評美國在阿富汗屠殺平民。其它國家埃及、墨西哥、厄瓜多、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西、泰國、越南等則批評美國的種族歧視、警察濫用暴力等。可以說美國搞人權外交,就像本·拉登指責他人不應該搞恐怖主義一樣令人可笑和荒唐。


當然,中國網民對本·拉登感到傷心,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原因,也是全球公認的一個事實:本·拉登的恐怖行為,打亂了美國世紀之初全力遏制中國的布局。從而令中國獲得前所未有的黃金十年。也就在這十年,中國超越法國、英國、德國以至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說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依靠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消費,但到2007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已經超過美國——這也是美國崛起后第一次被超越。2011年第一季度,儘管中國的進出口順差幾乎為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也幾乎是零,但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高達9.7%。中國已經走向以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道路。也就在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債務大國的時候,中國也成為美國第一大債主。


客觀來說,由於全球化,任何一個國家發生的事情都會產生蝴蝶效應。自冷戰結束以來,阿拉伯世界已經三次成功地轉移了西方對中國的遏制。第一次是冷戰之初,西方對中國全面制裁和封鎖。結果由於薩達姆入侵科威特,迫使西方不得不主動打破封鎖尋求和中國的合作。第二次是21世紀之初,小布希政府全面圍堵中國,大有立即攤牌之勢。結果本·拉登轟轟烈烈粉墨登場,重創美國。於是中國再度瞬間成為美國的反恐盟友。第三次就是現在。2010年,美國再次向中國出手,其衝突領域之廣、之激烈前所未有:人權(谷歌退出中國)、貿易(人民幣匯率)、西藏(會見達賴)、台灣(大規模出武器)、南海(建立反華聯盟)、中國黃海軍演、甚至在朝鮮和伊朗問題也向中國施壓。結果,這邊炮聲未熄,美國安全和能源的支柱中東爆發革命,導致美國戰略中心再次從亞太轉移到中東——這是從中國角度分析的因果關係,如果從阿拉伯世界的角度或許正相反。正是由於西方全面遏制中國,才使得昔日西方的盟友薩達姆認為自己可以妄為。正是西方世紀之初要和中國攤牌,才使得本·拉登認為是發動襲擊的最佳時機。正是美國再度和中國交惡,才使得穆巴拉克們統治變的更加惡劣,才成為幾十年矛盾總爆發的導火索。
到目前,西方在中東的傳統盟友穆巴拉克、本·阿里已經倒台。隨後出現的難民問題、基地組織借新生的自由環境迅速活躍已成為西方新挑戰。不僅如此,西方在法國的帶動下捲入了第三場針對伊斯蘭世界的戰爭:利比亞戰爭。從目前看,戰爭已經持續近兩個月,依然看不到終點。這已經成為尚未從經濟危機中恢復過來的西方的沉重負擔。與此同時,敘利亞、葉門也處於殘酷的膠著狀態,此時的西方處於干預無力、坐視卻又欲罷不能的境地。從目前的勢態看,阿拉伯此番變局幾年內都不會平靜下來,中國又將迎來至少十年的黃金髮展期。所以,當以某種特殊方式為中國崛起做為意外貢獻的本·拉登被美國擊斃后,中國的網民自然會產生「傷心」的感覺。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對中國國家利益的考量。


不過鳳凰網的多次民意調查反映了一個世界上普遍的事實:選舉中聲音最大的往往是左、右。但決定選舉結果的往往是中間的沉默大多數。上一次陳文茜批評韓寒沒文化,說話像放屁一樣,竟然得到鳳凰網過半網民的支持(2000年陳水扁僅有三成的支持率就當選)。所以,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經常遺忘國家利益的自由派在媒體中頗有影響,在網路空間中聲音很高,但中國的主體顯然與之有著明顯的距離。這就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weihua99 發表於 2011-5-5 15:06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特別是最後一段的加大加粗,擊中要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5-5 19:12 | 只看該作者
沒有跡象顯示中國網民為拉登之死傷心,只聽說奧巴馬邀請布希參觀911遺址,被布希拒絕了。這是不是說布希對拉登的死有點傷心?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2: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