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出賣外蒙古,歷史責任在於誰?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1-5-6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首先,前蘇聯在十月革命推翻沙俄后,周圍是比較兇險的,周圍根本沒有戰略緩衝,作為一個大國這是不能允許的,否則就 有大量的安全隱患,特別是西面壓力非常大,東面又有剛剛崛起的小日本。介於此,前蘇聯在建國后一直在周圍尋找自己的戰略緩衝,此時一團亂局的中國無疑是最 好的平台。所以,前蘇聯盯上了。


此時,中國正處亂局,孫中山和袁世凱合作幹掉了大清朝,作為交易條件袁世凱成了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當時手握重兵,沒有袁世凱雖然大清早晚倒台,但是不是中華民國上台那就難說了。所以,中華民國的建立實際上袁大頭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當 然,後來再度陷入混亂,中國進入軍閥割據的時間周期,這個周期內中華民國雖為名義合法政府,但實際上整個中國一盤散沙,而國民黨則基本上手無寸土、沒有什 么軍隊、沒有地盤,實力最弱。所以,在20年代初孫中山到處找外國勢力結盟都無果,英美都認為國民黨實力太弱,而且要價很高,所以沒有合作。此時,剛剛建 國的蘇聯正在尋求這樣的夥伴,所以最終蘇聯與孫中山與1923年3月達成協議。


其實,包括黃埔軍校都是在蘇聯支持下建立的,孫中山也正是看到了蘇聯的建國,才有了「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思想方針,也才有1922年吸收了共產黨。


在蘇聯的支持下,國民黨實力迅速壯大,這才有了北伐軍總司令帶領北伐軍掃滅中國北方割據的軍閥。而這個力量也是在蘇俄的支持下完成的。


北伐完成後,蔣介石憑藉機逐漸控制了國民政府,而此時和蘇聯的合作也基本到頭,即蔣介石又有了新的更有財力的盟友。這也是為什麼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 實,從沙俄時代和袁世凱時代毛子就沒停止過想讓外蒙獨立,但一直未能完全成功。1927年的要求也被蔣介石拒絕。1945年日本戰敗,二戰結束,雅爾塔協 議讓蘇聯受益,租用了旅順和優先使用大連港,同時確保外蒙保持一直持續的分裂狀態。1946年更是屢次侵入我新疆、蒙古,將控制線前移。在民族、政治上煽 動外蒙獨立、仇視中國。


蘇俄更是邀請了中國到蘇聯訪問,蠻橫要求中國承認外蒙獨立,當時是宋子文去的,當宋子文向蔣介石彙報了斯 大林的蠻橫要求,蔣介石為了換取新疆和東北的主權權衡后電令宋子文讓步,條件是外蒙獨立要外蒙全民公決。宋子文為了避免成為民族罪人回來就辭職不幹了,此 事由王世傑完成。


1945年8月10日,王世傑得知日本要接受波斯坦公告,擔心蘇聯佔領全部滿洲后更加強硬,以蘇聯答應全部撤出 滿洲、取消在旅順和大連的共管為條件,答應不在蒙古獨立問題上提邊界要求。1945年10月10日至20日,外蒙完成公投,結果是全部通過,沒有一票反 對。1946年1月5日,南京政府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條約中正式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民政府正式公告外蒙獨立。


而這邊,國民黨並不接受成立聯合政府,結果內戰自日本投降后就邊打邊談,1946年6月全面爆發內戰。最後,蔣介石被打到了台灣,而此時毛澤東一度想要求外蒙包括哈薩克巴爾喀什湖以東的領土,但均遭斯大林冷遇。


1953 年,退到台灣的將介石對蘇聯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不幫助中共的條款感到憤慨,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當時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中仍代 表中國),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這就是至今台灣的中華民國版圖上依然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據。


外蒙獨立的歷史責任最大的應該是國民政府,有些人把這個歷史責任一門子扣在毛澤東頭上有失公允。不能說蔣介石到了台灣后說不承認外蒙獨立就能站著說話不腰疼,難道當時的公告文件不代表國民政府?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