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華式教育比殲20可怕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1-4-13 07: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1-4-13 07:47 編輯

  發表於 前天 10:54   江南人


「虎媽獲勝。」這種標題令以嚴厲教育著稱、曾引發東西方激烈爭論的美國「虎媽」蔡美兒開心不已。她的女兒4日傳出同時接到哈佛和耶魯兩所名校的錄取通知。《紐約時報》的說法是:「中國父母的教育比殲—20更可怕」。在許多西方人眼中,大量華人孩子「正在壟斷」美歐各大名校,開始震動長久以來西方「寬鬆教育」理念:在法國,各種培訓班盛行;學區房開始走俏於加拿大的非華裔家庭;日本眾多學校在家長要求下恢復了周六上課制。另一方面,「虎媽」眾多的中國也在發生變化,網上有關「上名牌大學是否代表成功」的質疑很多。一位德國的教育學者對記者說,東兩方其實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西方反思為什麽東方會有這麽多成功者,中國則反思自己缺乏創造力。這個激烈競爭的全球化時代越來越只允許成功,東西方媽媽將會越來越相似。

  「我終於將離開虎穴」

  「我現在18歲了,終於將離開虎穴了。但我很高興您和父親能夠這樣將我教育成人,擁有您這樣的母親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美國《華盛頓時報》4日引用了「虎妞」索非亞(中文名蔡思慧)這樣一句話。文章稱,這個從小既不準看電視,也不準到朋友家過夜的女孩,已經接到哈佛和耶魯的錄取通知。儘管蔡思慧尚未決定上哪所大學,但她嚴厲的母親顯然可以放心地說,自己的嚴格終於有所成就了。

  「虎媽」蔡美兒因為一篇「中國媽媽為什麽比美國媽媽更強」的書摘被媒體稱為「最具爭議的母親」。對於「獲勝」的說法,她在寫給《波士頓前鋒報》的電郵中說:「我不能居功。我不覺得我的教養方式與她被錄取有關。這百分之百是索非亞自己努力的結果。」

  不過,《紐約地鐵報》稱,這個消息再一次證明了蔡美兒富有爭議的育兒方式: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折磨是正確的事。《耶魯每日新聞》4日擔心蔡思慧可能會選擇哈佛大學,該報稱,哈佛今年的錄取率是歷史上最低的,3.5萬名申請人中只有6%能夠獲得錄取。「隨著錄取通知書的到來,你將看到越來越多的美國母親將會向蔡美兒的鐵腕學習。」《波士頓先驅報》這樣斷言。
不過,這樣的成功並沒有改變人們對東方式嚴厲教育的爭論。曾經極力推崇「中國媽媽比美國媽媽更強」的《華爾街日報》4日刊登在中國生活3年的專欄作家艾倫·保羅的文章——「熊貓爸爸挑戰虎媽」。保羅寫道:「如果你的目標是將孩子培養成獨立、能幹、自信的成年人,那麽『虎媽式』教育絕對不是一種優秀的教育方法。我們不會容忍將孩子鎖在琴凳上,我們都認為這是一種野蠻的行為,而且會適得其反。」

  「中國新式殲-20隱形戰機固然令人擔憂,但中國人對教育的熱情以及其教育的崛起才是真正令人害怕的武器。」《紐約時報》則這樣寫道。德國《南德意志報》認為,「虎媽教育與西方國家通行的『寬鬆育兒』模式截然對立,但卻觸動了美國中產階層父母擔心子女不上進的隱憂……蔡美兒的成功恰恰擊中了這個弱點,即美國倫理中的邏輯裂縫。因為除了理解和寬容之外,也得將教育當作武器交給了女,這樣才能在殘酷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成功立足。」

  西方國家開始興起「補習班」

  對於西方一些家長羨慕和學習「虎媽式教育」,瑞上《新蘇黎世報》稱,在全球霸主地位的爭奪中,中國和西方開始平起平坐。在大洋彼岸,對於衰落的歷史恐懼在蔓延:向中國入學習,就意味著學習成功,至少有些美國人這樣相信。文章同時稱,事實上,對中國學習狂的恐懼沒有理由。他們儘管獲得了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PISA)的最高分,但這個強國從未贏得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中國的發明家很少有人以創新技術進入專利名單。
隨著爭議的不斷深入,西方支持「虎媽」式教育的名人也越來越多。德國原央行理事薩拉辛日前表示,中國之所以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因為中國人重視教育。西方國家如果現在還不學習中國,再過幾年將被中國拋出很遠。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校長稱,許多學校社團的組織者和積極參與者都是華裔,華裔不僅成績好,其他方面也不差,那種說華裔「放棄社交和活動考名牌學校」的說法,是不顧事實的偏見。

  西方一些國家也開始興起「培訓班熱」。近兩年來,法國孩子上各種培訓班的比例在歐洲高居第一。雖然這些培訓班以藝術類為主,但這種讓孩子有「一技之長」的想法和「中式媽媽」可謂殊途同歸。《紐約時報》稱,美國越來越多家長引導孩子「更功利地學習」,比如學中文的熱潮開始蓋過學西班牙語,連奧巴馬的小女兒也不例外。在加拿大,許多省在中學設立「重點班」,不少非華裔家長也督促子女,「不能讓亞裔壟斷教育資源」;原本風行於亞裔間的「擇校搬遷」(加拿大實行學區制,要選好學校就要搬家到相應學區居住),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非華裔家庭中。

  日本政府有一段時間效仿西方寬鬆教育方式,但近年來發現寬鬆教育的結果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下降。2007年,日本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41個國家中排名14,數學在56個國家中排名第十位。這種排名在日本人看來是和自身國力不相稱的。日本民調機構研究員刈谷剛彥對記者說,寬鬆教育讓孩子們有很多空閑時間,但是孩子們都用來看電視或打遊戲了。他們的學習成績也遠不如讀私塾的孩子。出於對寬鬆教育的反省,日本的部分公立學校已經恢復了周六上課制,把每周休息兩天恢復到過去的每周休息1天,此舉得到了大部分家長的贊同。

  在德國,記者採訪了10名德國家長,問他們是否會實行「虎媽式教育」。其中4人表示「明確反對」,4人認為「虎媽式教育有利有弊」,兩人認為「虎媽式教育值得借鑒」。從幾名家長的文化層次來看,當售貨員、工人等的家長表示反對,而當工程師、學者的家長更願正視「虎媽」教育。
中國家長在寬嚴之間搖擺

  「玩耍和苦讀,哪個更屬於童年?」德國電視1台日前以此為主題展開討論。該台稱,在中國以成績為衡量標準的選拔性教育制度下,孩子的最大成功就是通過大學入學考試,這造成中國學生嚴重缺乏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但家長們往往別無選擇。文章稱,中國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父母對舊有嚴格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體制抱有疑慮,但是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玩耍還是逼著孩子用功學習,中國家長自已也搖擺不定。美國《世界日報》6日報道了華裔少年張晨波被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5所名校錄取的消息,但報道引述少年的父親、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的話稱,「從未要求孩子要和自己一樣」。

  在亞洲國家中,韓國人對子女的教育強度是數一數二的。記者的韓國朋友林惠蘭有兩個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把孩子送到學費高昂的英語幼兒園,讀小學的時候,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接著就去各種補習班,周六還請家教來單獨輔導。林惠蘭說,孩子累得精疲力竭,大人也心疼,但這也沒辦法,整個社會都是這種氛圍,如果不把孩子送輔導班,會擔心孩子落後於別人,今後沒有競爭力。對於韓國這種教育,美國教育部長鄧肯曾將其視為促使美國教育界改進的榜樣。但韓國《朝鮮日報》日前引述「在美最成功的韓裔人士」美國廣播公司金牌女主播張賢珠的話說,「我是在虎爸虎媽手中接受教育的,但我不想這樣撫養我的孩子。我雖然取得了成功,但我的童年時期過得很痛苦。我很自卑,很憂鬱。」

  這兩天,一起「華裔高材生殘忍弒『虎媽』」的消息在澳大利亞引起極大爭論。3月22日,澳華裔婦女田梅被發現死於豪宅中,嫌疑人被認為是其子李偉,目前警方已經對其發出全球通緝令。據稱,19歲的李偉以幾乎全滿分的成績畢業於一所知名私立學校。李偉的朋友稱,李偉經常受到母親的壓力而感到痛苦,這可能是他殺母的原因。澳大利亞許多華文媒體質疑,這樣的「成功」真的算成功嗎?

  德國柏林青少年教育專家提姆。特里格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歷史上美歐國家處於上升期時,「虎媽」的做法其實是許多中上層家庭的典型做法,當年歐美很多孩子被送到寄宿制精英學校,在那裡完全沒有人身自由,一切都是強制的。即便現在,德國媽媽也把剛出生的孩了一獨自放在另一個房間過夜,不顧嬰兒天生的恐懼,並稱為「培養孩子的獨立」。中國媽媽誰會這樣?其實,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家長的目的都是為了下一代更好。在目前這個全球化時代,中韓等亞洲人的努力重新讓西方人感受到激烈競爭的壓力,後者也因此重新想起了「虎媽」那一套教育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獎在西方的把持下早已經沒有公正性和權威性可言——抗瘧葯「青蒿素」是中醫藥為世界奉獻的瑰寶,全世界都在用它抗擊瘧疾,但是發現他的中國科學家們並未受到應有的表彰獎勵,西方的學術界是什麼東西由此可見——誇大他們的功績,抹殺中國的偉大貢獻,這就是齷齪的西方諾貝獎!
格外小心

20

主題

3977

帖子

322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egistered User

Rank: 4

積分
3227
沙發
我愛月季 發表於 2011-5-8 22:02 | 只看該作者
在國外還缺玩耍嗎?缺的是苦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5: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