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何只提華國鋒陵墓不提胡耀邦陵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4-24 2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更新時間:2011-4-22

作者:進步社會  


   轉載者按:山西交城為了發展所謂的旅遊業,花費1200餘萬元興建了佔地4260多平方米的華國鋒陵墓,引起了全國網友的強烈不滿。在交城縣當局公布正式數據之前,鳳凰網、騰訊網等南方系控制的媒體風傳華陵「面積有14個足球場那麼大,耗資過億」,幾大門戶網站微博更是廣泛轉載這個謠言,大力炒作這個事情。然而,胡耀邦生前自己提出的,在江西共青城修建的胡耀邦墓則佔地68萬平方米(是華國鋒陵面積的160倍,而且華國鋒陵侵佔的是荒山,胡耀邦墓侵佔的則是江西共青城的千畝良田)。對此,南方系們既沒有嫌棄其佔地之多,更無人問起花費幾何。民眾對華國鋒非議頗多,但論對人民犯下的錯誤,恐怕遠不及那位在中國推廣「西化政改」,搞亂西藏,攪渾共產黨意識形態,有「亂邦」之稱的胡耀邦。物以類聚,恐怕這正是南方系和自由派人士對於兩人陵墓存在截然相反的態度的根本原因。

       進步社會按:
  
  說到底還是西奴選擇性攻擊,華國鋒一手打倒四人幫還不夠,誰叫他還鼓吹要聽毛澤東的話呢,那西奴自然就要藉此撕咬,順便繼續渲染中國的權貴現象,一舉兩得。理解西奴策略,但總為他們臉紅,胡亂邦的陵墓就在那裡擺著數十年,他們就真能裝一點看不見而來抨擊前政治高官豪華陵墓嗎?所以說西奴猥瑣、陰暗、惡毒。
  
  江西共青城胡耀邦陵園68萬平方米
  
  胡耀邦陵園位於江西九江市共青城富華山,總面積1020畝(1020畝=680000平方米),陵墓坐西向東,俯瞰鄱陽湖。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的骨灰安放於共青城富華山。
  
  蒼松翠柏環繞的墓地上,矗立著一座用3塊0.8米厚的白花崗岩拼成直角三角形的巨碑,頂端高4.5米,底長10米。碑石右上方雕刻著胡耀邦側面頭像,左面依次刻著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徽、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中國共產黨黨徽,表明胡耀邦曾經是黨、團、少先隊的領導人。主碑前立著用6塊墨晶玉花崗岩拼成的長方形銘文碑,上面鐫刻著由中共中央撰寫的「胡耀邦生平」。兩條墓道彎繞,均鋪有73級石階,象徵墓主人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圖為胡耀邦陵園所在地:江西共青城富華山。
  
  多年來,胡耀邦陵園年接待近30萬社會各界人士前來瞻仰、憑弔。陵園內的耀邦陵、事迹陳列館、富華亭等均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華國鋒陵墓總面積4260多平方米
  
  整個陵墓總面積為4260多平方米,總投資約為1200多萬元,也沒用一塊網上說的漢白玉。
  
  官員斥失實:華國鋒墓未超億沒一塊漢白玉
  
  http://www.top81.org/show.php?f=1&t=1137983&m=8351417
  
  澳洲日報2011-04-17
  
  「大了我們也沒感覺自豪,小了我們也不會埋怨,只要讓老人回來就行了。」說這話的蘇鳳仙是華國鋒的侄女,今年73歲。
  
  一生簡樸的華國鋒可能沒有想到,他的陵墓尚未完工,竟然會引起非議,網上甚至有了「面積有14個足球場那麼大,耗資過億」的傳言。
  
   「現在不僅房價高,連墓地也漲價,大形勢就是這樣,所以一看,『呀,華國鋒咋建這麼大的陵墓』。他們可不知道,建墓的地方以前是一片荒山。」蘇鳳仙如此安慰自己。
  
   「何來億元之說」
  
  齊魯晚報報道,整個陵墓總面積為4260多平方米,總投資約為1200多萬元,也沒用一塊網上說的漢白玉。
  
  華國鋒陵墓位於山西交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卦山,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華陵」。「華陵」2009年4月動工,現正緊鑼密鼓收尾。今年8月20日,華國鋒將魂歸故里。4月10日,山西交城縣城北,山巒起伏,遠遠地就能望見一排台階整齊地從地面延伸到半山腰,氣勢非凡。
  
  登上「華陵」之巔,可以遙望整個交城縣城。
  
  按照最初設計,的確是網上所傳的365個台階,象徵著365天。「實際上共有392個台階。」負責此項工程的交城縣民政局副局長白慶峰告訴記者。巧合的是,這一個數字恰好和中山陵的台階數一樣。
  
  台階兩側蒼翠欲滴,滿山松柏都是新栽的。兩側各有一條嶄新的柏油路,從山腳兩側直達「華陵」之巔,這裡安放著一塊石鼎,華國鋒的骨灰將安放此處。
  
  入口處有特警把守,「外地領導來了也不讓進」,工人正在扎架子圍鐵柵欄。
  
  白慶峰給記者的解釋是,「現在天氣轉暖,很多市民到華陵去鍛煉身體,圍上柵欄是為了施工安全。」
  
  而附近百姓則把責任歸咎於媒體:「從開始建一直都是開放的,就這兩天才不讓進了,都是因為被媒體曝光了。」
  
  4月5日有媒體報道,「華陵」號稱媲美南京中山陵,整個陵墓投資約一億元,面積10公頃(相當於14個標準足球場大)。「華陵」開始引起輿論熱議。
  
  4月7日,經常上網的劉永新一進家門就對母親蘇鳳仙說:「有人說二舅爺的陵墓太大了。」
  
  蘇鳳仙是華國鋒的親侄女,今年已經73歲高齡。聞言她蹙起了眉頭:「咋的算大咋的算小啊」她去過三次華陵,對大小沒有概念,「大了我們也不會感覺自豪,小了我們也不會埋怨,只要讓老人回來就行了,能完成老人的遺願就行了。」
  
  華國鋒的夫人韓芝俊也曾經說過,「找一塊荒山坡,埋了就行了。」
  
  華國鋒生前曾囑咐後事:「讓我回卦山吧,那裡樹多,清凈。小時候在那兒,打游擊也在那兒……」
  
  1921年,華國鋒出生在山西交城。新中國成立后,他只回過三次老家。
  
  2008年8月20日,華國鋒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他的骨灰暫時安放在北京八寶山。
  
  2008年9月22日,華國鋒之子蘇彬、蘇華以及華國鋒的老秘書曹萬貴來到交城卦山,為華國鋒選擇墓址,提出「四不原則」:不佔用耕地、不與民爭地、不破壞環境、不損壞古迹。
  
  2009年4月8日上午,華國鋒墓奠基儀式在交城縣卦山南麓舉行,山西省委原書記李立功主持了奠基儀式。
  
   「他們不了解情況,以前那是個荒坡,不能種地,不能建房。」蘇鳳仙並不為此埋怨責怪任何人。
  
  負責「華陵」工程的交城縣民政局副局長白慶峰直言網上報道幾處嚴重失實的地方:一是整個工程總面積為4260多平方米,而網上卻說有10萬平方米;二是安放工程總投資約為1200多萬元,而不是過億,而且基本都是地方政府支出,並無中央撥款;三是建築材料有的是花崗岩,有的是當地出産的一種名叫「紅晶石」的普通石頭,沒一塊網上說的漢白玉。
  
   「基本上差不多。」白慶峰的說法,記者在設計負責人———山西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有為那裡得到了印證。
  
   「加上正在施工的呂梁英雄紀念廣場5000平方米、晉綏革命歷史紀念館1200平方米,總共也只有1.04萬平方米,也就是1個多足球場大,哪裡來的10公頃」白慶峰問。
  
  至於工程造價,「即便是陵墓與廣場、紀念館三個工程加起來,也不會超過3000萬元,何來億元之說」白慶峰說。
  
   「華陵」改變交城
  
   「華國鋒同志的骨灰安放在交城,對當地的經濟、教育、文化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交城人民想念華國鋒同志的時候可以隨時瞻仰和緬懷。」
  
   「華陵」能給交城帶來什麼據媒體此前報道,一些國家領導人的墓地,已經超越了單純緬懷先輩的意義,地方政府從選址、出資、建設等均不遺餘力積極推動,有的還接受社會捐資,墓地則有相關部門專門負責管理運營。一種典型的做法是,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基地」,賦予其政治和經濟雙重含義。
  
  在交城縣委、縣政府新近製作的一本《情滿交山》畫冊裡,開篇語的標題是「咬定發展主題建設偉人故里」,其中指出了「抓好華老骨灰安放工程這一政治項目」。
  
  2009年初,當華國鋒親屬提出將骨灰運回交城卦山安放,縣裡考慮,一符合「落葉歸根」的傳統習慣,二可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便經上級部門批准,決定將華國鋒的骨灰安放點定在緊靠晉綏革命紀念館、交城縣文物博物館和呂梁英雄廣場的荒坡上。
  
  白慶峰說:「華國鋒骨灰安放點是交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基地的一部分。」但是,他十分肯定地告訴記者,將來「華陵」不會收門票,免費開放。
  
  呂繼峰坦承交城的旅遊收入並不高,有了「華陵」,再加上其它旅遊項目的推動,以後的旅遊潛力會很大,「縣旅遊局局長對此充滿了信心。」
  
  「華國鋒同志的骨灰安放在交城,對當地的經濟、教育、文化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交城人民想念華國鋒同志的時候可以隨時瞻仰和緬懷。」交城縣史志辦公室主任田瑞告訴媒體,他常年研究整理華國鋒歷史,並與華家有多年交往。
  
  現在,交城的財政收入主要靠大型焦煤企業。2010年,交城縣財政收入完成10億。
  
  目前,交城無論在「硬體」還是「軟體」上都狠抓實幹:去年,政府投資18個億搞城市建設;以前,縣城沒有正規計程車,都是黑面的,而現在嶄新的計程車開始出現在街頭;耗資1.5億元修建了一條長1500米的迎賓大道,直通「華陵」和「卦山生態園」;距離「華陵」不遠的「卦山賓館」已經開始營業;近幾個月來交城集中整治,每個路口都有多名交警糾正大家交通出行錯誤,宣傳文明出行……
  
  4月9日,「華陵」門口,有十多個遊客被拒之門外,他們都是外地人,慕名而來。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4-24 23:18 | 只看該作者
附:
尋訪胡耀邦墓地

2005年11月21日15:57 新民晚報

墓址選在共青城

  胡耀邦同志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病逝后,其夫人李昭向黨中央報告了其生前遺願:「我死之後,埋在青山綠水間,地點就是共青城。」共青城在江西省德安縣鄱陽湖畔。胡耀邦與共青城有著特殊的關係和感情。他生前曾兩次親臨共青城視察,三次為共青城題名。

  第一次視察是1955年11月29日,當時胡耀邦任團中央書記。他到江西省考察工作時,聽說上海第一支由98名青年組成的志願墾荒隊,已在德安縣東南荒涼的九仙嶺下安營紮寨,便坐著一輛鐵路壓道車,冒著寒風,顛簸100多公里,趕到墾荒隊駐地看望大家。胡耀邦向隊員們詢問了生活、生產等情況,隊員們請胡耀邦為墾荒隊創辦的合作社命名時,他略加思考,用小山竹夾著藥棉,飽蘸了濃濃的墨汁,寫下了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共青社。胡耀邦還應邀在墾荒隊員於維忠的筆記本上題詞:「決心為共產主義奮鬥。」

  1978年,共青團中央授予他們「新長征突擊隊」稱號。胡耀邦得知這些情況后,十分高興,於這一年的9月26日為他們題寫了場名:「共青墾殖場」。這五個大字一直高高矗立在共青場部大樓頂上。12月12日,胡耀邦第二次視察共青城,此時他已擔任黨中央總書記,共青墾殖場也成為全國聞名的現代化大型農場,產品遠銷世界34個國家和地區。胡耀邦聽了場領導的工作彙報后,發表了獨特的見解,參觀了展覽大廳,登樓眺望了鄱陽湖遠景,還談笑風生地和17名老墾荒隊員合影留念,並再一次應邀揮毫寫下了「共青城」三個大字。

  墓園設計有創意

  胡耀邦墓園設計,由江西省城建雕塑創作室和江西省美術家協會負責,桑任新同志主持。

  整個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幟,高4.43米,底邊長10米,碑重73噸。三角形花崗岩碑上,雕刻著中國少先隊隊徽、中國共青團團徽、中國共產黨黨徽。象徵著胡耀邦一生與這三個政治組織的特殊關係。

  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同志頭部側面雕像,栩栩如生。像周圍嵌作不規則形狀,有很強的立體感。從正面看,整個圖像是微笑著的;從左側看,則是憂國憂民之態。墓碑的後面有火炬形的草坪,綴以從井岡山運來的9塊巨大花崗石。在緊靠墓碑右側的一塊石頭上,有李昭親筆題寫的「光明磊落無私無愧」八個大字。從陵園入口處到墓碑前,有兩條彎繞的墓道,均鋪有73級石階,象徵著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

  四十八年夫妻情

  李昭原名李淑秀,1921年生於湖南寧鄉,是中國共產黨的同齡人。與胡耀邦認識后,於1941年冬喜結良緣。婚後,他們一直遵循婚前的約法三章: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然後才是伴侶;建立小家庭后,不忘共同的事業,不忘為共產主義奮鬥的大方向;能經受住各種嚴峻的考驗,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鼓勵,攜手前進。

  新中國成立后,胡耀邦擔任團中央領導職務十年,青年團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李昭則一直在北京市工作,擔任市紡織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從1981年起,胡耀邦任中共中央主席和總書記6年多,李昭始終平易謙和,沒有「第一夫人」的頤指氣使,也從不在公眾場合露面,只默默干著自己的工作。

  李昭和胡耀邦有著共同的情趣:讀書。胡耀邦喜歡讀中外歷史,馬列理論。李昭則喜歡讀經濟類和技術類書籍,對服裝設計之類的書籍,興趣尤濃。他們還愛好書法,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擠點時間練練字。李昭和胡耀邦共有四個孩子,三男一女。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非常嚴格。

  越來越多瞻仰者

  胡耀邦同志的骨灰,1990年12月5日安葬於共青城的富華山。儘管此事當時沒有作任何宣傳,但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年的清明節期間,到胡耀邦墓地瞻仰的人就有很多。

  在胡耀邦同志逝世10周年的時候,前來瞻仰的人特別多。高潮時達到一天2萬多人。胡耀邦老家湖南省瀏陽縣,租大麵包車前來祭掃的,一次就有20多輛。


揚子晚報(王秀蘭  張學法)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3
司馬遷 發表於 2011-4-24 23:39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不能在北京八寶山立一塊簡單的紀念碑而要到北京以外的地方去耗費公帑狂征民地搞什麼「帝陵」?這是一種歷史的反動!如果中國再有一場革命運動,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這些偽帝的陵墓給徹底剷平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4
zjd713 發表於 2011-4-25 03:32 | 只看該作者
死人安靜了,活人還在鬧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5
buweizhai 發表於 2011-4-26 01: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uweizhai 於 2011-4-26 01:36 編輯

中國的民族問題和衝突源自胡耀邦。他放棄了依靠廣大民眾,轉而依靠所謂過去上層人物,結果造成民眾受打壓,舊上層翻身不領情作亂的局面。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6
cenote 發表於 2011-4-26 02:57 | 只看該作者
司馬遷 發表於 2011-4-24 23:39
為什麼不能在北京八寶山立一塊簡單的紀念碑而要到北京以外的地方去耗費公帑狂征民地搞什麼「帝陵」?這是一 ...

為啥你不隨便葬在黃土上,而...


 司馬遷墓祠座落在韓城城南10千米芝川鎮南門外,位於黃河西岸的梁山東麓。整個祠廟建在高聳的龍亭原上,東瞰黃河,西枕梁山,北為立壁,南臨深壑,下有古車馬道,憑高遠望,氣勢宏偉。司馬遷祠始建於西晉永嘉四年(310)。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過芝陽橋,直通祠、墓前,路用大石輔設,依山勢坡度逐級上升。大路上有"漢太史公祠墓"牌坊。祠用磚石依山勢築成四個高台,面積一個比一個廣大。每個高台之間有石級相連,層層上升,前面三個台上都有建築物,歸后一層是磚砌的司馬遷墓。墓圓形,系元代修建。墓前有清乾隆年間畢沅?quot;漢太史公墓"墓碑,上有古柏,蟠若蛟龍。在太史公墓第三台磚砌的牌坊上題有"河山之陽"四個字,系出自司馬遷自傳中"耕牧河山之陽"之句。祠廟正殿有司馬遷塑像,方臉,長須,兩眉入鬢,現出嚴肅抱負不凡的氣概。

  司馬遷祠墓建築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登其巔,可東望滔滔黃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觀芝水長流,可謂山環水抱,氣象萬千。壯觀的自然形勢和秀麗的風光,映襯出司馬遷的高尚人格和偉大的業績。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韓城南人,是我國著名氣史學學、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曾參與共訂太初曆,對曆法進行改革。他在遭受腐型情況下,發憤著《史記》,共130篇,達52萬字,是我國最早的通史。魯訊盛讚《 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7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4-26 0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eihua99 1樓 的帖子

領導人要言行一致,做節儉辦喪事的典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8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4-26 04: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掏光養賄 於 2011-4-26 04:12 編輯

韶山與花明樓
作者:二兩撥千金    2011-3-28   


。。。想起三年前去韶山的一些感觸。

上午九點從長沙出發,約十點就到了韶山。那時湖南剛剛經歷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道路兩旁的積雪還在融化,一群孩子在雪地里和著泥瘋鬧,媽媽們跟在後面追喊,眼前的感覺似曾相識,應該到了毛主席故居了。

在路邊見縫插針停好車,順著人流上了兩個土坎,眼前一片開闊——著名的韶山沖池塘和後面人盡皆知的故居——我上小學的時候來過。。。我仔細搜索著眼前的一切,發現一點兒都沒有變。        

參觀完故居,我感覺毛家頂多算個中農,是勤儉持家的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如何判斷,看看廚房就行。毛家廚房不大,灶台上一大一小兩口鍋,一大一小兩個熱水缸,灶眼在前,添火,燒水,做飯,估計就是毛母一個人忙活。據說毛爹脾氣暴躁,常把幾個小崽打得雞飛狗跳——廚房就成了他們的避難所,這倒也間接地幫了毛母。

出了故居,順著小溪往山坳里走,梯田般的菜地一級級向山上延伸,隔幾級田是一個水塘,毛家水塘在最下游,景緻與我小時印象基本相同;變化在於,毛家的左鄰右舍都已蓋成了漂亮的磚瓦房,很多院里停著私家車。

不可思議的是,住在最上面的一戶把自家的老水塘修成了一個小型水庫,我心想,它要一截流,底下的水塘不都見底了?不知鄰裡間如何協調的,看來毛主席後人不太管這些。

轉一圈下來,肚子餓了。放眼一望,很多農戶家都開了土菜館,我們幾人挑了故居斜對面的一家毛氏菜館落座,老闆自稱是毛主席親戚。我知道韶山沖姓毛的多,就打趣他攀龍附會,哪知他認真起來,指著牆上一張大照片自豪地說,那個打著赤腳沖著毛主席笑的人就是他爹,主席遠親,不像吹牛。三菜一湯,紅燒肉、紫菜苔、蒜苗炒辣椒、酸辣湯,吃得渾身冒汗蕩氣迴腸。紅燒肉不像京城毛氏菜館里的那樣軟爛細膩,塊大,皮厚,硬扎,透著湖南農哥的霸蠻和實在。

飯後上一壺煙熏土茶,和老闆聊天。開飯館的都發了吧?嘿嘿,托主席的福。周圍蓋這麼多飯館毛主席後人沒意見嗎?沒聽說過。自己可以隨便蓋嗎?那當然不行,不能超出宅基地範圍。有遷走的農戶嗎?沒有,只增加了一個武警中隊,就住在我旁邊的大屋裡。是怕人搞破壞嗎?那到不是,哪個會來破壞毛主席故居啰,主要是怕起火,消防,現在逢年過節來的人太多,有些遊客亂放鞭炮,蠻討嫌。這裡還能放鞭炮?當然可以,只要不在故居旁邊放,就沒事。

我問老闆,劉少奇故居離韶山有多遠?說不遠,才六七十里地,在寧鄉花明樓。一看時間還夠,結帳,開拔。

車沿著縣級公路不緊不慢的開,到花明樓時快三點了。停車場很氣派,估計可停兩百多輛車,不過加上我們的車,現場總共才四輛,奇怪。

走向西大門,傳達室一位婦女沖我們喊,來,來,過來買票了!

還要買票?我問。當然了,50元一位!朋友搶在前面要付帳,我堅持要自己掏錢,特意從北京大老遠的過來看劉主席故居,當然不能讓人家掏這50塊錢。

我在北京常接待來自各地的朋友和同學,印象中故宮的門票是60元,長城45,頤和園30,隨口問道,裡面都有什麼?門票上(印了)好多景點咧,你們自己游啰。

既然成了遊客,那就慢慢游吧。這大園子的面積真是超出了我們一行人的預料,包括劉少奇銅像廣場、紀念館、文物館、劉家祖墳、故居、花明樓、萬德鼎、乘坐的專機、修養亭等景點,我感覺有一千多畝地,全部走下來累得夠嗆,歇了好幾晌。後來出大門的時候又特意去問了,說800多畝,難怪。

有個小插曲。我們快走到紀念館的時候,迎面過來一群人,問我們,你們是去看紀念館吧?答,是啊。回去吧!還在施工呢,沒搞完就收門票,凈騙人!一聊,才知道是南昌來的江西老表,也是看完韶山後來的花明樓。

這幾位抱怨說,前面的景點你們看了吧,哪有把自己家的祖墳也當旅遊點的?大家無言。

劉主席故居在大園子最裡邊的東北角上,坐東朝西,房前有條向北的路與外界相通,但兩扇上了鎖的鐵門把鄰居農戶擋在了外頭,鐵門兩邊是圍牆。有意思的是,圍牆向西延伸的時候遇到一口水塘,這口塘一半在劉家,一半在外面,估計產權沒理清楚,水塘中間不好砌牆,於是在牆的盡頭用鋼筋悍了一張大網伸向水面,擋住企圖從側面爬過來的人——這個意思傳達得很明確,這是劉家領地,閑人勿入。

劉主席故居共有30多間房,只開放了21間,沒開放的屬劉的伯父家,還住著人。劉家的廚房很大,三個灶眼對著柴堆,灶台在另一側,中間由火牆隔開;灶台上兩口大鍋,一個大熱水缸,三個小熱水缸。廚房裡沒兩三個人估計忙不過來,這也看出以前劉家的殷實。

我們走到花明樓大塔樓前的時候,已是下午五點了。一位中年婦女正要關閉大門,我們要求進去,不肯。我靈機一動說,我們幫您上去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人,也省得您爬樓了。她邊笑邊關門說,快去快回!於是飛速上下。塔樓是鋼結構仿古的,很新,空蕩蕩的沒啥看頭,不過樓頂視線很好,諾大的園子望不到邊,裡面一家散戶

都沒有,清理得乾乾淨淨。夕陽西下,萬物映輝,鴉雀無聲,好一座私家大花園!

塔樓南面是一個大廣場,九根盤龍大柱圍繞著一座巨型石鼎。印象中除了皇宮,恐怕只有泰山下的孔廟才有盤龍柱,沒想到在這裡見識了。石鼎周身刻一萬個德字,其中四個人手寫的大「德」字分刻在四面,北面是劉少奇、東面鄧小平、西面江澤民、南面毛澤東。我記得,中國古代對於南、北的位置是不會亂來的,沒想到在這裡又見識了。

離大門不遠的水邊有一座建築正在施工,問民工,得知修的是劉少奇和王光美的骨灰合葬墓。好風好水墓佔盡,花香草翠蝶擁全。不忍打擾,匆匆離去。

。。。現在看來,這個園子只怕就是解放前的劉家園子,這不又回去了嘛。

。。。。。。

(有刪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9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4-30 06:28 | 只看該作者
已故國家領導人紀念場地佔地面積比較
2011-04-27   


毛主席紀念堂佔地5.7萬平方米。

劉少奇紀念館佔地面積3.4萬平方米。

彭德懷紀念館佔地8萬平方米。

胡耀邦陵墓佔地67萬平方米。

深圳鄧小平畫像廣場佔地1.3萬平方米。

廣安鄧小平廣場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廣場之一,佔地23萬平方米。

結論:佔地面積最大的是胡耀邦和鄧小平。

來源於:百度百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