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學之集大成者 - 莊子名言

[複製鏈接]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7 1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4-27 18:49 編輯

如果真的把國學熟讀,其實是超過任何的佛經,聖經的。與其說去信那些胡說八道,空話連篇的洋教,倒不如去學國學,通道。以下讓我們來看看莊子的名言。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另一說是今安徽蒙城縣)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莊子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載:莊子學無所不窺,著書十餘萬言,其要本集於老子之言,繼承與發展老子的「道」,道法自然故道無所不在,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任何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氣耳」「人之生,氣之象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經兩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說為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並被認為神人。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24)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奉詔稱為《南華真經》。宋徽宗時封莊子為「微妙元通真君」。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據說是有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

莊子名言85句: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游》

2.「凡人心險于山川,難於知天。」《莊子·雜篇·列禦寇》

3.「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外篇·達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莊子·讓王》

5.「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莊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山木》

8.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莊子?人間世》

9.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盜跖》

10.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吾葬具豈不備邪?《莊子·列禦寇》

12.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莊子·列禦寇》

13.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師》
  
14.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胠篋》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刻意》

16.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刻意》
  
17.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至樂》
  
19.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莊子·讓王》

21.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

22.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理也。《莊子·漁父》

23.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

25.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26.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27.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遊》

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遙遊》

29.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逍遙遊》

30.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遊》

31.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逍遙遊》

32.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遙遊》

33.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 夫知亦有之。《逍遙遊》

34.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齊物論》

35.夫大道不稱 ,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齊物論》

3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齊物論》

37.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齊物論》

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齊物論》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齊物論》

4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 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齊物論》

41.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 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齊物論》

42.夫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

43.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 ,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齊物論》

44.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齊物論》

45.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齊物論》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養生主》

47.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養生主》

48.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養生主》

49.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養生主》

5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間世》

51.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 ,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人間世》

52.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人間世》

53.絕跡易,無 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人間世》

54.朝受命而夕飲冰。《人間世》

55.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人間世》

56.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間世》

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人間世》

58.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 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德充符》

59.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德充符》

60.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德充符》

61.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德充符》

62.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大宗師》

63.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大宗師》

64.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駢拇》

65.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駢拇》

66.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於其間哉!《駢拇》

67.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篋》

68.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胠篋》

69.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胠篋》

70.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胠篋》

71.故純樸不殘,孰為犠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莊子·外篇·馬蹄》

72.浮遊,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觀無妄。《莊子·外篇·在宥》

73.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莊子·外篇·在宥》

74.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莊子·外篇·天地》

75.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莊子·外篇·天地》

76.至言不出,俗言勝也。《莊子·外篇·天地》

77.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途中乎?……吾將曳尾於途中。《莊子·外篇·秋水》

78.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外篇·秋水》
  
79.「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子·外篇·秋水》

80.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辯者,辯其所不能辯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莊子·雜篇·庚桑楚》

81.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莊子·雜篇·徐無鬼》

82.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莊子·雜篇·外物》

8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雜篇·天下》

84.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選則不遍,教則不至,道則無遺者矣。《莊子·雜篇·天下》

85.「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外篇·達生》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沙發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7 18:38 | 只看該作者
莊子《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微礙,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而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大意


      文惠君聽說庖丁殺牛的技術很好,就請他來殺牛。庖丁殺牛的時候,運用他的手腳肩膝,動作非常的俐落、巧妙,加上刀子出入筋骨縫隙的聲音,配合得非常的完美,好像古代桑林的妙舞。

文惠君看了非常贊歎,說:「想不到你的技術已到了這樣的程度!」

庖丁放下刀子,說:「我所用的不是技術,而是『道』。我剛開始殺牛的時候,眼中所看到的就是一條牛。三年之後,因為殺牛的經驗多了,這時看到的就不是一條牛,而是牛的五臟百骸筋骨。現在我殺牛已經不是用眼睛看,而是憑著心領神會了。我依照牛身上的筋骨脈絡,找到骨與骨相接、以及骨與肉相接的地方下刀,我的刀鋒只在筋骨縫隙之間出入,不僅沒有阻礙、而且遊刃有餘、迎刃而解。」

他接著說:「一般的廚子,因為用刀時又割又砍,所以一個月要換一把刀;好一點的廚師,他只用割的、不用砍的,所以一年換一把刀;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殺過數千頭的牛,到現在還像新的一樣鋒利。雖然如此,我現在每當要肢解一頭牛的時候,遇到筋骨盤結之處,還是不敢輕忽妄動,總是先屏氣凝神,充分的掌握牛的結構,只要稍稍動刀、緩緩下手,讓牛在最沒有痛苦的情形之下,把它肢解完畢。這時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才把刀子擦拭乾淨,好好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太好了!聽你這麼說,我知道養生的方法了!」

 

◎意涵

  
      莊子用解牛的難度,來比喻人事間的錯綜複雜。不會操刀的人又砍又割,徒然傷筋動骨、吃力而不討好;不懂道理的人處理事情也是損形耗神,勞累而沒有效率。

庖丁解牛,為何能遊刃有餘?他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出神入化、把它由技術提升到藝術的層次,這是由技入於「道」的境界。至於文惠君體悟了什麼養生之道?我們從這當中又體悟到什麼處世的哲學?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27 21:39 | 只看該作者
可惜科舉不考這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4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05: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3樓 的帖子

這都是被獨尊儒術和佛教害的。如果中國自古以來就一直問「道」,中國的科學和哲學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28 0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4樓 的帖子

獨尊儒術固然不對,獨尊道術又何嘗不荒唐?爾愛其羊,我愛其禮;還是像春秋戰國那般百花齊放較好。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6
jiandao 發表於 2011-4-28 15:49 | 只看該作者
最好是,尊墨術,容百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7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16: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4-28 16:29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5樓 的帖子

其實尊道學,不是尊道術。道學是遠古哲學。道術則是道教的一偏術而已。祛邪避鬼的在佛教中也有。

問「道」,這「道」字淺的可以說是「規律」「道理」「竅門」,如《庖丁解牛》中,庖丁所悟到的殺牛之道。深的則是宇宙,天地萬物之道了,高深莫測。這宇宙,天地萬物之道也是當今科學技術努力的方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8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16: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6樓 的帖子

墨術雖然也好,可自古不成主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9
jiandao 發表於 2011-4-28 16:33 | 只看該作者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03:27
回復 jiandao 6樓 的帖子

墨術雖然也好,可自古不成主流。

所以可悲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0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16: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9樓 的帖子

那等你去發揚了。不要去講那些胡說八道的基督教了。俺在16 ~ 7 前就放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1
jiandao 發表於 2011-4-28 16:47 | 只看該作者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03:46
回復 jiandao 9樓 的帖子

那等你去發揚了。不要去講那些胡說八道的基督教了。俺在16 ~ 7 前就放棄了。

哈哈,基督教可不是胡說八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2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1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11樓 的帖子

你可別真的著魔了。不但上帝不存在,復活更是荒唐了。你去宣揚不存在的假話,不是成了騙子了嗎?心理不會不安嗎?回頭是岸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3
jiandao 發表於 2011-4-28 17:12 | 只看該作者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03:56
回復 jiandao 11樓 的帖子

你可別真的著魔了。不但上帝不存在,復活更是荒唐了。你去宣揚不存在的假話,不 ...

回頭是岸可是你看不上的佛家說的,哈哈。

儒釋道,諸子百家,都有道理,但基督信仰才是真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4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17: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13樓 的帖子

佛家說的也無妨,正好借用一下,只要你放下基督胡說八道,就可以立地成佛了。還不用等到死了才去天堂。豈不快哉?哈哈。

以俺來看,還是道中最有道。其它的基本上是胡說八道。要不你把三教的基本教義列出來,咱們分解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28 19:42 | 只看該作者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16:24
回復 Dhammapala 5樓 的帖子

其實尊道學,不是尊道術。道學是遠古哲學。道術則是道教的一偏術而已。祛邪 ...

道學更糟糕。道術起碼有些務實的成分,道學就是談玄說虛。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6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2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15樓 的帖子

非也。道學是哲學,是理論。道術是實踐。玄,虛的部分,佛教,基督教也一樣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7
jiandao 發表於 2011-4-29 02:50 | 只看該作者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8 04:40
回復 jiandao 13樓 的帖子

佛家說的也無妨,正好借用一下,只要你放下基督胡說八道,就可以立地成佛了。還 ...

求同存異,來日方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8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29 06:44 | 只看該作者
佛洛伊德能寫出『夢的解析』這種心理學鉅著;可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醒來後又發了昏,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莊子還是蝴蝶。道學能整出什麼名堂?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9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4-29 19: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4-29 19:53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18樓 的帖子

其實是你理解的不同而已。故事的大意是:莊子做夢自己是一隻快樂的蝴蝶,到處飛舞,高興的不知道自己是莊子。當夢醒了,看看自己還是莊子。可是做夢的時候卻不知道是自己夢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自己啊?(把自己和蝴蝶相對地看,頗有點樸素辯證法味道)。其實莊子與夢中的蝴蝶是有區別的,這就是物化。

這故事告訴我們,夢是虛幻的,自己則是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我。這跟佛教認為浮生若夢是有區別的。

佛洛伊德寫出『夢的解析』,並不是由夢而感寫出來的。他是專門研究夢的心理學家。他和莊子兩人要表達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

道學和道教能整出什麼名堂?現在言之過早。有識之士定能發掘道教的長處,並加以發展。道教比起其它的胡說八道,空話連篇的洋教是強的多了。


附:《莊子‧內篇‧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而覺,則籧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