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5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察 筆記

[複製鏈接]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3 0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01      甚麼叫做美?

  美是時常應用的一個概念。可是如果要切實說出甚麼是美,就是哲學家的問題了。

  據朱光潛所著「文藝心理學」一書分析,有些學者,認為美是在物體裡面的。美存在於眼看得見的山,水,風景裡。又有些學者認為美是在人的心裡。只要你覺得美,就是美。任何事物,都可以是美的。特別是托爾斯泰,他認為美是一種特殊的快感,而藝術是傳達情感的媒介。須富含情感的作品才算是美。

  朱光潛認為,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因為美是一種「創造」,是欣賞者的心理活動。例如同一棵松樹,人人看去都不同,各有印象。必須親自創造,才感受得到美呢。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8-7-9 09:39 編輯 ]
2011.1.1新年好!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沙發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3 09:30 | 只看該作者

502

        人為甚麼會發笑?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解釋笑的產生原因,說了以下一個故事:

  巴黎某戲院的觀眾,有一晚要求演奏「馬賽曲」。經理不答應,觀眾就吵了起來。一位警察站上台去維持秩序,說照例凡是沒有登在節目表中的東西都不能演奏。觀眾中有人大聲質問道:「警察先生,你自己呢?你登在戲的節目表裡面麼?」全場轟然大笑。

  叔本華解釋箇中原因,他說,笑是因為人的「感覺」和由「感覺」所依附的「概念」有不協調。現在,概念是「登在節目表中的才能演奏」但感覺卻是「警察不是節目的一部份」,兩相衝突,所以引起鬨堂大笑了。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3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3 09:31 | 只看該作者

503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值得看嗎?   李察

  偉大作家托爾斯泰,最初的時候,並沒有一種很像偉人的性格。如同一般青年,他性格多變而柔弱。早年喜賭博,又和一些女人發生不正常的關係。時常痛恨自己的缺點,屢次在日記中自責。

  「戰爭與和平」花了七年時間才完成。全書六卷,發表了第一卷,己經轟動。書中人物共有五百九十九個,戰爭場面浩大迫真,歷史感覺強烈。拿破崙,俄國皇帝,各種將軍,都以真姓名登場;但書中真正主角,卻是叫做皮爾埃的青年。這青年性情良善,是全書的靈魂。這一部小說,篇幅巨大,並不容易看完。如果能看完,卻是一場靈性的長途旅程,足以使人的生活態度改觀呢。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4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3 09:33 | 只看該作者

504

       是心決定物,還是物決定心?

  錢穆曾舉了一些顯淺的例子說明。例如衣服,若果人沒有求溫暖心、求輕軟心、求華麗莊嚴雅觀心,天地間就算有麻絲棉毛等物,也必定不會有衣服。這是心決定物的証據。

  是否一切的心,例如嬰孩或禽獸的心,也能決定萬事萬物呢?錢穆指出,只有歷史心,文化心,這些經過長久時期所積累演進而成的心才是決定萬物的心。今日人心,就是從長時間歷史文化的演進陶治而成的。文化史,就是人心演進的歷史。至於馬克思主張物質決定一切,是明顯的錯誤呢。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
NYLASH 發表於 2008-6-3 1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yourwrite 的帖子

歡迎新朋友。
美有不同的美。有對於新創造的讚美,驚嘆。還有對於過去回憶的審美, 共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
NYLASH 發表於 2008-6-3 1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yourwrite 的帖子

我倒是覺得笑是因為人的「感覺」符合或者超過了預期的價值而產生的了。
那個警察因為出醜,在那個瞬間,地位被降到了低位。從而讓其餘觀眾產生一種對於自我價值的提高的認可。
這同樣適用於「會心的一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
NYLASH 發表於 2008-6-3 1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yourwrite 的帖子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8
NYLASH 發表於 2008-6-3 1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yourwrite 的帖子

這個結論似乎下得勉強了一點。 唯心說,唯物說,各有利弊。
文化史,就是人心演進的歷史沒有錯, 但也使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9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4 03:49 | 只看該作者

505

        「當仁不讓」有何好處?

  美國總統甘迺迪被刺前著有「當仁不讓」(Profiles  in Courage) 一書,歷史學家錢穆寫了一篇書評,給予極高評價。

  他認為,中國人近一百年來學習西方民主,總是過份重視制度,忽略了制度背後的人物,更忽略了人物的德性、良心與勇氣。過份重視制度,儘在制度上求變革,人心思變,甚至連民主也嫌不夠速效,一轉身,便轉到極權政治的路上去了。

  這本書,使人了解民主政治的深層意義。書中描寫了八位美國參議員,從他們的志節操守可見,在民主政治的理論法規之外,還更要重視人物與德性的培養呢。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0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4 03:50 | 只看該作者

506

        文明誕生的最大動力是甚麼?   李察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Tonybee)認為,文明產生的原因是「挑戰與回應」。在人類生存的環境之中,有各種各樣的挑戰,人為了應付挑戰,不得不想盡辦法,應付挑戰。文明就是在這種挑戰與回應的過程中誕生的。
  他認為,環境的壓力不能太弱。例如馬來人氣候太熱,生活無憂,終日昏沉,未能誕生強有力的文明。至於愛斯基摩人,又因壓力太強,終日只顧應付冰雪暴風的襲擊,只能謀生而無法創造,沒有力量創造文明。只有適中的挑戰,才能促使文明誕生。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1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4 03:52 | 只看該作者

507

        甚麼是「社會」?   李察

  一般人似乎都知道社會是甚麼。但如果要說清楚,就不容易了。社會是一群人嗎?
  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Tonybee)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解釋。他認為,社會的成員不是人,而是人類之間的關係。社會是人際關係的總體網路。它與群眾不同,群眾的單位是人,而社會不是。
  一般人研究歷史,多半從民族國家的角度出發。他認為,要研究歷史,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比較好。歷史研究的單位,不是「民族」,亦非「時代」,而是「社會」。例如英國,好像是個孤立的島國,但其實是一個更大整體的部份。這樣看,眼界就大了。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2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4 03:54 | 只看該作者

508

        社會是怎樣進步的?  李察

  人的社會絕不同蜜蜂或螞蟻,那裡的個體只能是有機體的一部份,個體全無力量,如果個體離開群體,只有死亡。
  人的社會,據湯恩比(Arnold  Tonybee)分析,並非單純個體的組合,也非螞蟻那樣不可分割的有機體。社會是人際關係的總體網路。社會的進步,來源於個人的創造行為。一定要有人挺身出來說服大眾,讓社會受到震撼,要等到社會整體都有一個決心向前躍進,社會才會進步。
  因此,社會是一個「行動的領域」,而行動的本源,是存在於個人之中。這是和「有機體」般的生物不同的。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3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4 03:55 | 只看該作者

509

        國家大,還是社會大?  李察

  研究歷史的時候,向來的習慣是以國家為中心。歷史學家湯恩比認為,最好是用社會為中心去研究。社會無論在時間上,或空間上,都比「民族國家」或任何其他國家社群為大。
  社會和文化或文明有極大關係,彼此一脈相通。例如英國,本身是島國,本來是最孤立的國家,但湯恩比卻認為,英國也是從無數其他文化中產生出來的。六世紀英國改奉基督教,十一世紀完成封建制度,十五世紀文藝復興,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海外擴張,十七世紀責任議會建立,十八世紀工業經濟體制完成。嚴格說,英國是各時代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集合物。如果把視線收窄,局限於小島之內,就不會明白歷史發展的大方向了。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4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4 04: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NYLASH 的帖子

  如果我也在觀眾裡,我不覺得那警察出醜,我會覺得現場發生的事很不協調,大眾的要求(或許是政治上的)受到不合理的壓抑,而有人幽默的反諷,引起眾人共鳴發出嘲笑聲。
  李察先生引用叔本華的「感覺」和「概念」兩相衝突,那可能是一個基本的條件,或許還要配合當時的環境.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5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5 07:08 | 只看該作者

510

        頑皮也有好處嗎?

  並非每個人都有志要成為像馬克吐溫那樣的大作家。但馬克吐溫的頑皮童年,卻使他後來的寫作順利非常。
  為甚麼馬克吐溫會那樣頑皮?有的傳記作者認為,是因為馬克吐溫有一個異常嚴厲的父親。他的爸爸是個法官,一生也沒有說多少句話,從沒有和馬克吐溫交談過。有一次,因為要審一件謀殺案,死者的屍體停在法庭裡。馬克吐溫因為逃學,夜了無家可歸,因此他爬了進爸爸的法庭去,想在那裡的長凳上過夜。半夜裡才發現那死屍,把馬克吐溫嚇得要死。
  幸好馬克吐溫的頑皮,長大之後卻變為善結人緣,交了極多好友。他文筆鋒利,是和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的呢。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6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5 07:10 | 只看該作者

511

      今日的英國是怎樣得來的?

  湯恩比曾設計了一個圖表,顯示英國的歷史。
  六世紀末頁自蠻族宗教改奉基督教。文化來自埃及、巴比倫、羅馬、希臘、愛爾蘭。
  十一世紀完成封建制度,是因丹麥入侵而引起,此外,亦有法國的影響。
  十五世紀末文藝復興,受義大利影響。
  十六世紀初宗教改革,是歐洲西北的整體活動。
  十六世紀末英國海外殖民擴張,是歐洲人的競爭活動,牽連非洲、印度、美洲、甚至麝香群島。
  十七世紀初,議會制度最初在英法兩國同時發揮作用。
  十八世紀末,英國工業體制正式建成。不過,英國只是歐洲經濟體制的一部分。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7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5 07:11 | 只看該作者

512

        「醜」可以化為「美」嗎?

  使人不舒服不愉快的雜亂線條和嘈吵聲音;或者事物的變態,都可算作醜。人的殘缺和樹的臃腫等都是醜。但據美學家朱光潛指出,自然醜也可以化為藝術美的。
  法國雕塑家羅丹,創作了一個老年妓女的雕像,放在盧森堡的美術館裡。許多觀眾,每每掩眼不看。那是極衰老的一個婦人,胸膛上是乾癟的乳房,肚子上是可怕的皺紋,臂和腿上滿佈筋節,猶如枯乾的葡萄藤。
  據羅丹指出,在藝術家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的。他認為,只有那些不能表露真實的藝術品才是醜的。虛假和做作都是醜。只要能顯示內在的真實,就是美了,儘管有時真實又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呢。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18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6-5 07:12 | 只看該作者

513

        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嗎?

  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法國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認為,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能發現大自然的「性格」。而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
  所謂「性格」,就是事物本來所含有的意義,就是內在真實的披露。
  羅丹認為,只有堅決而直率的觀察,才能看透事物本來所含有的意義。
  在大自然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在自然中認為是醜的事物,時常更能在藝術中顯示出美來。因為內在的真實往往能在各種畸形與殘缺中顯露。往往,在自然之中,越是醜的,就越能顯示性格,就越美!甚至乞丐也是很好的寫生材料呢?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9
NYLASH 發表於 2008-6-5 12:30 | 只看該作者
美有很多種。
同意這句話: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 

但性格是否就是「本來含有的意義」這似乎不一定。否則還需要藝術家幹什麼呢?

「自然中認為是醜的事物,時常更能在藝術中顯示出美來。」那是因為自然界中本來便沒有美,丑之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20
NYLASH 發表於 2008-6-5 12:31 | 只看該作者
喜歡yourwrite  這樣的對話與思考。   
有空常來聊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