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志洲:小心網際網路撕裂中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1-4-15 06: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4-14 08:48環球時報

作者:張志洲 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員


  普通網民暴露在每天海量流動的網際網路信息之下,網際網路成為話語權競爭陣地和意識形態戰場,因而也成為一國對另一國網民進行公共外交的低成本便利場所。


  本來,社會輿論的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的正常現象,它意味著社會分層和利益、視角、觀念的多樣化,但一個社會裡輿論生態的自然形成與外來輿論的誘導和干預卻有著實質區別。自然形成的多元化輿論生態往往會存在一種社會主流價值,或經過一定階段變遷后重構出社會核心價值觀,而外來輿論干預卻往往將網路公共輿論導向其利益訴求的方向。帶有某些特殊意圖的外來輿論,由於被包裝成社會關懷和普世價值而常常被當作自然而然的觀念被網民們接受,公共輿論生態因而被深刻改變。


  由於網路輿論會把一些平常的問題與矛盾無限放大,這對處於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多發期的中國自主性地重建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努力,無疑有巨大的負面影響。那麼中國該如何化解網路新媒體帶來的社會公共輿論分裂的隱憂呢?


  其一,將西方文明的某些制度成就和價值觀念視為人類的共同文明遺產加以學習、吸收是應該的,也是開放中國應有的度量。但這種學習和吸收的過程應該是自主的選擇。「中國的自主性」應是網路輿論的主流意見和普遍共識,是政府主導力量應該致力塑造的。


  其次,從短期來說,加強網路管理對於網路輿論的生態能施加影響,但從長遠來說,網路輿論的分裂是基本趨勢,「輿論一律」的傳統媒體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堵」不是長久之計,有效引導才是根本辦法。


  其三,網路做為信息手段本身的非價值性和中立性,決定了網路公共外交是雙向的,別國能夠對中國網民進行輿論誘導,中國同樣可以對他國進行網路公共外交,以平衡輿論。


  最後,網路新媒體的輿論分裂在根本上是社會共識缺乏的反映。北非國家政治變局雖有民眾「被公共外交」的因素,但根本上還是國內社會問題累積的結果。只要國內的社會公平和正義被普遍感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被普遍認同,關於社會改革舉措和前進方向有共識,公共輿論自然會重新凝聚,外來干預也就失去操作空間。▲(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員。)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9: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