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歐洲再次走向分裂

[複製鏈接]

537

主題

4157

帖子

227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27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imidustie 發表於 2011-4-13 1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程亞文:歐洲再次走向分裂

(2011-04-13)

早報
       
● 程亞文
  多國軍事干預利比亞局勢以來,我們正在看到一個重新走向分裂的歐洲,這或許是二十多年前蘇聯解體之後,大國政治的又一個重大轉變。

  法國帶頭對利比亞發動空襲,英國跟進,但是,德國投了棄權票,而且不斷發出不贊成的聲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長期作為歐洲一體化雙引擎的兩個歐洲大國,在同一件重要事件上態度如此迥異,這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它們聯手反對美國發動戰爭的同一立場,形成了鮮明對照。

  這不免使人想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那個歐洲。歐洲在形成現代性制度的400餘年間,一直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沒有共同的歐洲意識,也無所謂有無一體性的歐洲文明,歐洲不是表現為大量分立的邦國,就是表現為混戰不休的主權國家,它們之間的合縱連橫不斷製造衝突,又不斷形成力量均衡。

  這種狀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出現轉折。整個20世紀下半葉,歐洲像是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先是建立煤鋼和原子能同盟,接著推出歐洲共同體,在此基礎上又打造出了歐洲聯盟,朝一體化方向的突飛猛進,讓人聯想一個跨越主權國家認同的統一的歐洲合眾國,可望在不久的將來成形。

  歐洲的分裂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際便已出現端倪,由於對戰爭的立場有別,西歐與東歐的言辭舉動有如兩個世界,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當時痛下重言:歐洲分出了「老歐洲」和「新歐洲」。「老歐洲」的法國、德國選擇與俄羅斯合作,一道與美國唱起了反調,這三國的首腦在之後幾年內,還頻頻舉行小型聚會,在大的事務上統一立場。法德作為美國盟友卻與美國決裂,其緣由恰如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所說:「大國不可能容忍其命運由其他國家(不管它有多友善)的行動來代為決定」。

  如果說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際,歐洲分裂主要還表現為美歐分裂的話,那麼現在已經更進一層,在當前的利比亞戰爭中歐洲大國之間也不再協同一致。英法合作空襲利比亞,德國卻與俄羅斯站在一起發出不諧之音,反映大國競爭局面在歐洲重新出現。  

導致歐洲分化的因素

  歐洲的分化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影響歐洲政治格局的結構性因素在近20年間已發生深刻變化,不過是在當下時刻其效應全面凸顯了而已。這種結構性因素主要是兩個:

  一是在蘇聯解體的同時德國實現統一,德國在歐洲的份量加大,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層面都擠壓起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法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導演角色宣告終結。法國越來越體認到,歐洲身上的法國印記日漸淡薄,而德國條碼卻愈加清晰。

  第二因素是,歐洲的能源版圖發生了顯著變化,德國和俄羅斯之

537

主題

4157

帖子

227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270
沙發
 樓主| mimidustie 發表於 2011-4-13 12:47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因素是,歐洲的能源版圖發生了顯著變化,德國和俄羅斯之間形成緊密的能源合作關係。這同樣與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有關,當時法德俄三國緊密合作,阻止美國一家獨霸中東、中亞的能源和戰略要地,但戰爭結果是美國加強了對該地區的控制,法德俄均無法成為歐亞大陸中間地帶的戰略棋手。德國的選擇是加強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通過規劃建設的北溪線,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將可以不經過第三國直接通到德國,德國的能源供給基本與俄羅斯的油氣資源相綁定。

  德俄的能源合作進一步弱化了德國對老歐洲國家和美國的戰略需求,2003年形成的法德俄准聯盟關係變得無關緊要。這很容易使人想起百餘年前普魯士德國與沙皇俄國的特殊關係,當時「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一個基本戰略思想,就是德俄合則兩利,斗則兩敗。

  德國復興與德俄合作,使法、英、德等歐洲大國的共同利益日趨減少,英法在歐洲被德國邊緣化的本能反應,是轉變外交思路,尋找新的出路。英國所玩弄的是它一貫擅長的勢力均勢遊戲,在歐洲大陸把砝碼向法國傾斜,以平衡德國的影響力。這自然也合乎法國心意,兩國試圖通過加強合作實現「東山再起」,因此於去年簽訂國防領域的合作協定,並就建立聯合快速反應部隊、完善干預紛爭機制達成一致,還準備共同使用核設施。

  同時,英法致力於在歐洲之外開拓發展空間或者說建立有利於它們的國際政治地緣結構,這個地緣政治結構又必然是以獲取外部油氣資源和控制戰略要地為主要內容。

  那麼,方向在哪裡呢?法國看來看去,它能夠影響到的,也就是北非、地中海這一塊。所以2007年法國總統薩科齊剛上台,就著手大張旗鼓搞起地中海聯盟計劃,但這沒有得到德、美等盟友國家的支持,利比亞的卡達菲更是表示反對。這也就是此次利比亞發生內政危機,法國急於衝到前面的原因所在,在薩科齊看來這是給法國提供了一個「返回」非洲的好機會。而英國夥同法國一起把目光投向北非,其心理有如1956年英法聯手製造艻伊士運河危機。

  在利比亞,歐洲大國間的心懷各異,業已表露無遺。一個政治統一的歐洲,未來還有無可能?一個經濟統一的歐洲,是否將會發生倒退?

  作者是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3
cenote 發表於 2011-4-13 13:27 | 只看該作者
蘇聯解體前的歐洲因共產主義分東西歐陣營~~

沒有共產黨了,將分成破產和尚未破產兩個陣營!

尚未破產的國家支助破產的國家。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8: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