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郎咸平:駱家輝來了,中國的日子會更難

[複製鏈接]

1428

主題

2029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uton2008 發表於 2011-4-7 1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郎咸平:駱家輝來了,中國的日子會更難

作者:郎咸平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1149    更新時間:2011-4-7   頂    薦   【字體:小 大】
【複製本文】 【下載本文】  

   前些時候,奧巴馬提名商務部長駱家輝出任駐華大使,接替將要離任的共和黨的洪博培,這裡頭當然有他政治、經濟的多重考量。看到美國首位華裔駐華大使就要上任了,哎喲,我們有的人反應那是相當強烈,真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可激動的。這個華裔大使的中國話離白皮膚的「中國通」洪博培差遠了。

    駱家輝是什麼人?你知道嗎?什麼首位華裔州長、什麼首位華裔駐華大使,代表什麼?我告訴你,駱家輝的身上,那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他自己說他是第三代移民,他的祖父母移民到美國的時候很窮,可是美國成就了他們一個美國夢。他父母含辛茹苦地送他去念大學,完了美國又給了他一個立足點平等的平台。好了,現在這個「百分之百」的美國人,要來中國捍衛美國的利益啦。他可不是什麼「溫和派」,揚言要「敲掉中國的貿易壁壘」的就是他。

    美國高額的財政赤字和10%左右的失業率讓奧巴馬難受得要命。怎麼辦呢?於是這傢伙就想起來搞「出口倍增」5年計劃。當然要衝著中國來啦,要擴大對華出口,平衡中美貿易。好了,在奧巴馬這個計劃裡面,駱家輝可是一個「關鍵人物」。有多關鍵呢?2010年,這哥們帶著貿易代表團多次來中國,推廣「清潔能源」,做起了「能源推銷員」,拿到大筆訂單。可就在拿到訂單的同時,美國頻頻對華「雙反」調查。這商務部長可真是絕不心慈手軟。駱家輝的黃皮白心,我在我的新書里早就說過了。下文就摘自《郎咸平說: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麼難》一書。再早之前,我在《新帝國主義在中國》和《新帝國主義在中國 2》里就揭露過新帝國主義的嘴臉。



    2010年5月21日,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在清華大學發表清潔能源為主題的演講中,隻字未提近年來一直成為熱點的人民幣匯率問題。當他會見中美商會會員的時候,面對代表的提問,他說匯率問題將留到中美經濟戰略會議的時候再討論。這是美國給我們的第一個意外。

那美國給我們的第二個意外是什麼呢?是他們竟然慷慨地許諾「考慮」給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各位知不知道這個有多重要?這麼多年來,就是因為他們不承認我們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所以才經常制裁我們的出口產品,比如反傾銷等等。而且,美國的制裁通常是採用第三國的市場價格來做計算,比如說在中美彩電反傾銷案當中,美國選擇印度為中國的替代國,要知道印度彩電的平均原材料價格是中國的6倍,價格肯定比我們高得多,但是美國從來是不講道理的,他們就用這個標準來制裁我們。而這些制裁依據的真正法律基礎是什麼?就是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如果美國一旦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的話,就沒有制裁我們的法律基礎了。要知道2006年到2009年之間,美國對華反傾銷的涉案金額超過60億美元。美國真的會放棄這個殺手鐧嗎?



    我發現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和總統奧巴馬兩個人在唱雙簧。駱家輝是中國人的臉孔,其實是個香蕉,外面是黃的,裡面是白的,這種人對中國理解更深、打擊更大。還有很多人說,蓋特納的中文講得特別好,還很高興。我說你們不要高興,會去學中文的美國人個個都不是好惹的角色。你想想看,高中大學時代就想到學中文,這是何等的睿智,你會去學非洲話嗎?而且駱家輝這種香蕉,他為了顯示出他的公正公平,他對中國一定會更過分。所以當年我去美國念書的時候,我的一位過世的老師陳昭男教授在我大學時曾經跟我說:「郎咸平,以後你在美國找指導教授,千萬不要找美籍華人。他們為了表現自己的公平公正,特別折磨中國學生。你要找猶太人,或者找美國白人,他們心中是沒有什麼牽掛的,比較坦蕩,他們會照顧外籍學生。」我謹記這個教誨,因此我在美國的指導教授就是美國白人,還有猶太人,我絕對不敢找美籍華人,我看駱家輝也差不多。

    駱家輝從5月16日抵達香港,到5月25日離開北京,從香港的清潔能源及環保行動論壇,到清華大學的演講,時間在變、地點在變、聽眾在變,但這個哥們兒的演講主題一直沒變,那就是清潔能源。我把他的原話念給各位聽。駱家輝說:「希望150年後我們的子子孫孫在回顧這150年時,能夠感到非常的欣慰,也能為他們的前輩感到驕傲。由於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節能減排上所作的努力,為地球作了巨大貢獻。」

    我們中國人最喜歡聽這個吹捧我們的謊言了,還中美兩國共同努力呢,實在可笑,美國如果能獨霸的話,他們有什麼理由找我們去共同努力呢?美國自己不行嗎?而且他說美國代表了新能源的最高水平,包括波音、杜邦、通用、杜克、第一太陽能在內的24家企業,他把它們稱之為代表了開發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產品服務或技術的美國企業。



    看看在奧巴馬「智慧外交」思維下,圍繞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駱家輝和奧巴馬是怎麼唱雙簧的。5月26日開完經濟戰略會議之後的第二天,奧巴馬在美國發表講話,講得剛好完全相反。他說我們在能源科技上已經遠遠落後,全球光伏電池生產前10名裡面,7個都是亞洲公司,前5名有3個是中國的,分別是尚德電力,註冊地是江蘇無錫;英利綠色能源,註冊地河北保定;天和太陽能,註冊地江蘇常州。各位朋友聽起來有沒有覺得很驕傲?我認為,只要你覺得驕傲的事情通常都會有問題。我發現所謂這3家中國公司雖然是在中國註冊,但都在美國上市的,而且大部分股權都是美國投資人。此外,美國的機構投資人和基金分別持有了尚德和英利42%和48%的股權。

我看,他們這個一唱一和的目的就是希望新能源的前期研發由中國買單,把中間製造的污染例如提煉多晶硅所留下的劇毒四氯化硅留在中國,最後再將利潤留在美國。這就是我們在這次中美經濟對話上的真正讓步。2010年5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BP)原油在墨西哥灣外漏,造成了史無前例的環保大災難。就是因為這個原油泄漏事件,使得奧巴馬的民調達到歷史的低點,奧巴馬痛苦不堪。甚至按照媒體的報道,超過半數的人對於奧巴馬處理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是不滿意的,可能會危及到他以後的競選連任。

各位想一想,5月20日發生漏油事件,5月24、25日就是第二次中美戰略對話,奧巴馬派出了200多個閣員參與會議,這是為什麼?要知道美國跟我們可是不一樣的,我們這邊官員特別多,美國的官員是非常少的。人家是精英政府,不像我們是大政府,到處都是官。200多人是什麼概念你知道嗎?就是說,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官員幾乎傾巢出動。我甚至懷疑現在留在美國的只有一個官員,他就是奧巴馬。

如果你是奧巴馬,碰到這種漏油事件怎麼辦呢?最好能夠在能源政策上交給民眾一個又好又快的成績單。於是駱家輝這哥們就跑到中國來大肆兜售他們的「清潔能源」。




  美國太陽能電池巨頭第一太陽能公司最近獲得了中國政府的同意,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建立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生產基地,工程佔地64平方公里,稍大於紐約曼哈頓的面積。生產規模大概是200萬千瓦的發電量,相當於兩座中國的燃煤發電廠。以奧巴馬曾經視察的Solyndra公司為例,這家企業在一年裡就獲得了5.35億美元的財政擔保貸款,而這個企業給奧巴馬的回報是什麼呢?3000個工作崗位,其中1000個是全職的。Solyndra拿5.35億美元的財政擔保貸款是要做多大產能呢?50萬千瓦。所以第一太陽能公司鄂爾多斯項目四倍於Solyndra項目,也就相當於幫美國政府省了21.4億美元的財政擔保貸款。而且,如果在美國建立同樣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站的話,花費需要50億~60億美元,但是在中國建呢?美國就省了50億~60億美元的投入!這樣算下來的話,總共節省了美國人71.4億~81.4億美元的投入。此外,由於太陽能的生產設備全部在美國,這將為美國創造12 000個工作機會,其中4000個是全職工作。



    看看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訪問日本的時候,怎麼回答日本的媒體的,他說,「美國經過多方面的考慮,認為目前條件還不成熟,所以不考慮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了。」正如同我所想的,他們毫不猶豫地就把這個大禮物收回去了。2010年6月10日,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受到議員的炮轟,批評他沒有對人民幣施壓。他的回答挺熟悉,他說,人民幣匯率是中國的內政,他們不應該怎麼怎麼。參議院氣得要立法壓迫人民幣升值。美國總統奧巴馬竟然暗示這個立法的提案會在眾議院被否決。他們兩個人怎麼會那麼夠意思呢?道理很簡單,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他們就是臉皮再厚,也得顧及點吃相,不能太難看了吧。不過,奧巴馬絕不是省油的燈,6月18日,奧巴馬寫給6月26和27日召開的20國峰會的其他領導一封私人信件,敦促他們在峰會上對人民幣施加壓力。我們是賠了兩個夫人(一個夫人是金融核彈頭,另一個夫人是新能源)又折兵(匯率還要升值)啊。

這就是駱家輝他們乾的事兒。




關鍵字: 中國 美國 貿易壁壘 駱家輝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 烏有之鄉    http://www.wyzxsx.com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