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最膽大的少將徐介藩 敢娶林彪的前妻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3-26 07: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3/25  消息來源:倍可親網訊  

  1943 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做出了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考慮到徐介藩是中國人,蘇聯方面把他調入蘇聯共產黨(聯共)中央聯絡部國際部某秘密機關工作,先後擔任中國問題參謀和主任參謀。在此期間,徐介藩參加了蘇聯莫斯科國防工程建設,多次參加義務勞動,先後被授予「保衛莫斯科獎章」和「衛國戰爭紀念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硝煙和烽火中結束了。戰後,蘇聯人民齊心協力醫治戰爭創傷,致力於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而徐介藩自己的祖國,則由於國民黨反動派頑固堅持反共獨裁的立場,再次爆發了內戰,身在蘇聯的徐介藩決定回國投身到轟轟烈烈的人民解放戰爭中去,和戰友們一起為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並肩作戰。

  1948 年3月,徐介藩回國的申請經蘇聯共產黨(聯共)中央審核,獲得批准,他偕同夫人馬爾多夫斯卡和3個女兒回到闊別20餘年的祖國。徐介藩回國后,留在哈爾濱等待分配工作。中共東北局的領導同志考慮到他俄文方面的特長,決定安排他到中共中央東北局編譯局工作,出任《毛澤東選集》俄文總編輯,同時轉為中共黨員,證明人為李立三。由於徐介藩在黃埔軍校時期的入黨介紹人和證明人許繼慎早已犧牲,考慮到徐介藩的實際情況,組織上決定他的黨齡從1926年2月在廣東航空學校時期算起。

  東北全境解放后,徐介藩於1949年2月調任中長鐵路駐瀋陽辦事處副處長,並且兼任中共東北局直屬黨委委員、副書記,不久又擔任書記。

  1949 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由劉少奇率領包括高崗、王稼祥在內的中共中央代表團赴蘇聯進行友好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前夕我黨的一次重要出訪,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考慮到徐介藩長期在蘇聯工作和生活,熟悉俄語和蘇聯的情況,中央調他和師哲、戈寶權、鄧力群一同前往蘇聯。訪問結束后,徐介藩隨王稼祥留在莫斯科,一方面接收國民黨政府駐蘇聯大使館,另一方面籌備新中國的大使館。

  1949 年10月2日,蘇聯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蘇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徐介藩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聯大使館一級參贊。此時,徐介藩尚擁有中蘇兩國國籍,他認為自己本來就是中國人,現在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官,所以不能擁有雙重國籍,就辦理了退出蘇聯國籍的法律手續。

  1949 年底至1950年初,毛澤東第一次赴蘇聯進行訪問,並且與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進行了會談。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之前,毛澤東和斯大林由於意思表達在雙方之間產生誤會等原因,發生了不快。面對蘇聯方面事先草擬的一份協議,毛澤東嚴肅地指出:"他們拿的那個草案對我們無效",他提議討論充實文本內容,並且譯成俄文。作為毛澤東身邊少數幾個精通俄文的官員,徐介藩和伍修權、師哲、戈寶權四人全程參與了這次討論,以最快的速度將毛澤東、周恩來、李富春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討論文本翻譯成俄文,最後由徐介藩列印出來,為《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順利簽署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2月,徐介藩患難與共的蘇聯妻子馬爾多夫斯卡因患癌症,醫治無效而逝世,徐介藩萬分悲痛。為了國家的工作,徐介藩忍痛把自己的3個女兒託付給馬爾多夫斯卡的母親撫養。6月,根據中蘇雙方達成的協議,我國在蘇聯赤塔設立領事館,黨中央派徐介藩前往赤塔籌建中國總領事館,出任總領事兼黨支部書記。但是徐介藩在赤塔工作得並不很順利。因為當時蘇聯方面依舊按照傳統思維,把一切外交人員當作外國的情報人員一樣,處處防備,特別是當他們得知徐介藩曾長期在蘇聯學習和工作后,克格勃的人更是對他"特別照顧",對他的活動處處設限,所以徐介藩在赤塔工作一段時間后,就不願意返任了。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由於朝鮮人民軍中有蘇聯顧問,所以毛岸英隨彭德懷司令員入朝擔任翻譯,協調與蘇軍顧問的工作。毛岸英犧牲后,繼任的翻譯水平有限,導致雙方經常發生誤會和爭執,彭德懷多次向軍委建議給他派一位得力的俄語翻譯。經過周恩來的物色,徐介藩於1951年4月從外交系統調到朝鮮前線,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兼翻譯,積極協助彭德懷處理日常軍務,並參加了開城談判,還獲得過朝鮮方面頒發的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平時很少夸人的彭德懷對徐介藩這位翻譯非常滿意,他說:各方面由於翻譯誤差而出現意見分歧、發生爭執的現象大大減少了!

  1952年11月,徐介藩被黃埔學長、志願軍原副司令員陳賡選中招回國內,赴哈爾濱協助陳賡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在陳賡看來,徐介藩是個留學蘇聯的空軍專家,所以,一開始就要他擔任空軍工程系主任。這時,由周恩來親自批准回國的唐鐸也分配到哈軍工工作。考慮到唐鐸在蘇聯空軍服役近30年,又是航空兵器專家,陳賡權衡再三,親自找徐介藩做思想工作,調整他和唐鐸的工作崗位。徐介藩堅決服從了組織上的安排,調任裝甲工程系任主任。在軍事工程學院創院的艱難時期,徐介藩始終保持著一位共產黨員艱苦奮鬥、嚴於律己的作風,拒絕搬進為他準備的高檔樓房,堅持住在兩間僅24平方米沒有供暖設備的背陰平房裡。為了培養裝甲兵工程技術幹部,徐介藩制定了嚴格管理、從嚴治教的方針,提倡理論和實踐並重,技術學習和戰術學習並重。不久,為了發揮徐介藩在航空方面的特長,中央軍委決定調他出任北京航空學院院長,但是他已決心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裝甲工程系的工作當中,於是婉言謝絕了組織上的安排。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雖然徐介藩長期在蘇聯工作,但他是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資歷深,所以他的軍銜經過陳賡的親自評定,擬授少將軍銜。方案報上去以後,由於全軍當時符合授少將軍銜條件的人很多,而最終的名額只有800多名,所以徐介藩最後只被授予了裝甲兵大校軍銜。不少人認為像徐介藩這樣的黃埔三期的老革命,僅僅授予大校軍銜實在是委屈他了。但是徐介藩並不在乎這些,他覺得自己旅居蘇聯20多年,為祖國為人民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少了,軍銜高點低點都無所謂,關鍵是勤勤懇懇的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1956年,徐介藩與林彪的前妻、曾經旅居蘇聯的張梅結為伉儷,他們之間相敬如賓,即使對林彪的女兒林小琳,徐介藩也是視如己出,關懷備至。

  人物介紹

  徐介藩(1901-1983)原名徐齊邦。安徽省固鎮縣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五年入黃埔軍校第3期步科學習,黃埔軍校畢業後轉入廣州航空學校學習。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入列寧格勒紅軍航空學校學習,一九二八年轉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曾在共產國際東方部工作。1931年參加蘇聯紅軍,擔任過作戰參謀、科長,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

  一九四八年回國,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編輯局俄文編輯,中長鐵路駐瀋陽辦事處副處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使館參贊。赤塔總領事館總領事。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志願軍的代司令員是陳賡,兩人都是黃埔出身,陳賡了解徐介藩的資歷,知道他是留蘇專家,因此當陳賡回國創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時,徐介藩也隨同前往,出任哈軍工裝甲兵工程系主任。徐介藩生性耿直。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克服教育中的右傾思想和教條主義思想。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大將到哈軍工視察,時逢哈軍工開黨代會,譚政在主席團會議上做結論,認為哈軍工的教育計劃基本上是錯誤的,當時無人敢提反對意見,徐介藩在會議上和這位總政治部主任、黨中央書記處書記爭論起來,認為哈軍工成績卓著,在全國教育界佔有地位,不容否定。爭論到最後,譚政大將和徐介藩大校都拍了桌子。1961年,以哈軍工裝甲兵工程係為基礎,在西安擴建裝甲兵工程學院,徐介藩任副院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特邀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陞為少將軍銜。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3年4月16日因病逝世,終年82歲。夫人張梅。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7

主題

9

帖子

2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4
沙發
鐵馬蒙氈 發表於 2011-3-31 23:24 | 只看該作者
李維漢還娶了鄧小平的前妻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2: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