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日報評論員:在最大限度中增強社會凝聚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1-3-25 0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03月25日07:42  人民網
  「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提出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總要求。

  在民生、幸福、穩定成為「十二五」熱詞的語境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從社會活力、和諧穩定的戰略高度審視社會管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管理理論的豐富深化,也是對我們黨新時期群眾工作的一大創新。

  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這一時期的突出特徵在於,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價值理念已經或者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城鄉、地區、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群眾利益訴求呈現差異化、多樣化的特徵,利益矛盾日漸突出;隨著經濟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進步,隨著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使得形成社會共識的難度加大。如何主動適應這種深刻變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使社會既充滿活力又保持和諧穩定,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時代命題。

  一些國家的發展歷程表明,國民收入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時期,往往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人們心理容易失衡的時期。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社會凝聚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它不僅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體現,實現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國現代化順利推進的必要保證。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增強社會凝聚力的主體。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的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今天,面對人民群眾的不同利益訴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過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就能夠不斷實現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強社會凝聚力。

  握指成拳,眾志成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讓群眾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強一些,幸福指數更高一些,就能夠為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為中國的現代化事業積聚強大力量。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