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千年的官民矛盾並沒有變化--都是牧民思想在作怪

[複製鏈接]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飽暖思平等 於 2011-3-16 02:16 編輯

許錫良
用矛盾的觀點來分析一個社會,是馬克思主義在進入中國之後。之前,中國數以千年的歷史中,並不這樣來看待一個社會,而是籠統地按照儒家以君子與小人,人上人,上中人,上下人,下下人等來劃分人與人的關係,更詳細一點就是按照《左傳》中所說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土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僕,仆臣台。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如果按照宋、元時期的劃分,則是「一、官(政府官員)二、吏(不能擢升為官員的政府僱員)三、僧(佛教僧侶)。四、道(道教道士)五醫(醫生)六、工(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七、匠(低級手工技術人員)八娼(妓女)九、儒(知識分子)十、丐(乞丐)。」按照儒家的等級制度,掩蓋了社會的真實矛盾。無論剝奪者與被剝奪者在這個等級秩序中,都會顯得心安理得,這就是儒家學說的倫理秩序。

  其實,什麼階級鬥爭,什麼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農民與地主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在中國並沒有真正的意義。有意義只是一種矛盾,那就是延綿中國千年不絕的官與民的矛盾。龐大的官僚集團與芸芸眾生之間的利益之爭,一直主導著中國的歷史。青年作家韓寒說,目前中國社會是日益覺醒的平民百姓與道德日益下滑的官員集團之間的矛盾是目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個判斷是十分準確的。

  其實,這個矛盾在歷史上也一直是若隱若現地主導著中國社會。秦始皇時期主張嚴刑峻法,主張對平民百姓赤祼祼的殘酷無情地鎮壓,因此,這個皇朝二世而亡。二千多年之後的中國「文革」,再次借秦始皇說事,法家再世,又是僅十年而終。因為,官民矛盾沒有儒家的愚化與奴化,因此權力赤膊上陣,血雨腥風,官民矛盾赤祼上演,官民矛盾激化,因此,人們便忍無可忍,揭竿而起,風起雲湧,因此,官民矛盾便很快無法收拾,只有改朝換代。

  官民矛盾在儒家文化下被掩蓋得最好。因為,這裡有幾套說辭。比如,將人分成十等。然後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服軟化每一級的人,要他們安分守己、安於現狀,不要越級享受。否則,聖人就會發怒:「是可忍,孰不可忍。」至於為什麼有的人可以生活得那樣優裕,那樣奢侈,而有的人卻活得那樣艱難,儒家的說法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說明這是天意,你們不要懷疑,更不要反抗。對於富貴者是一種解脫,對於那些死於非命的人,也是一種安慰,因為,這是天意,不可違背的。可是,怎樣知道這是天意,而不是統治者惹的禍,就是不允許質疑,更不允許去證明的。儒家現代版的說法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就是說,哪個人如果遭遇了不幸,那是因為他們太可恨的原因。細細想起來,真是令人不寒而慄,因為,這意味著,一個人無論做什麼都是可以的,唯一不可以的就是你不能夠倒霉,你不能夠失敗。因為,在這個邏輯里,你成功了,說明你就是「富貴在天」,如果你失敗了,則說明你「死生有命」。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用來解釋浙江省樂清市的錢雲會村長死於非命這個事情,其實也極管用的。如果樂清市的平民百姓們相信儒家的那一套說說法,就不會出來鬧事,更不會質疑這是一起普通的車禍,不會懷疑這是有人故意製造出來的謀殺案。相反,即使是謀殺案,人們也會相信,那必定是錢雲會前世造孽,今世遭報,不值得為他那樣跪地哭泣。至於錢雲會的家人,更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值得同情。官僚集團在中國歷史上在掠奪財富方面之所以毫不留情,就是因為,成敗利鈍才是關鍵,手段可以不擇。只要你有辦法殺死對頭,那對頭就是該死之人。後人會根據成敗利鈍來寫歷史。因為,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失敗者不足論,唯有成功者才能夠彪炳史冊。中國,從來的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並且寫出來用以愚民的。

  問題是,韓寒說得對,隨著網際網路的到來,現在的中國是日益覺醒的平民百姓與日益敗壞的官僚利益集團的道德水平之間產生了空前的矛盾。平民百姓不肯相信孔子及儒家,不肯認命,更不肯承認自己就應該是居於社會中的第十等之人。因此,他們要作出一點可憐的抗爭,在一些儒家學才看來,這樣的可憐抗爭,其實也就是犯上作亂,必出自可恨之人。因為「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用儒家的觀點來看,顯然,樂清百姓與錢雲會村長,都是好犯上作亂者,都是頑固刁民一類。

  可惜了那些儒家學者,他們皓首窮經,與官僚資本密切配合,倉促之間創辦五百多家孔子學院,僅一個普通的網站就耗費數以千萬計的資金,愚弄國人的同時,還想愚弄到國外,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那些簡單的愚民玩藝現在已經起不到什麼作用了。

  其實,官民矛盾並不是什麼中國特色,在世界上,凡是沒有實現民主法治的社會都存在這種矛盾。解決這種官民矛盾的方法,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所使用的手段無非是兩類,一是加強嚴刑峻法,殘酷鎮壓,無情打擊;二是加強愚民政策,軟化與麻醉人的思想。前者用強力對平民百姓進行閹割,後者麻醉平民百姓以達到自宮的效果。顯然,前者是「霸道」,是法、術、勢以及武力的炫耀;後者就是所謂的「仁政」或者叫「王道」政治。前者是野蠻暴力生殺,後者是在軟綿綿的麻醉之後再殺。在必死之間,人們一般喜歡選擇後者的死法。前者是野蠻的殘殺,後者是溫柔的一刀。其實,無論哪種情況,都是牧民思想。

  真正從根子上解決這千古以來的官民矛盾的唯一辦法就是走民主法治道路。任何企圖想繞過這條道路,而想用特色掩蓋這種矛盾實質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即使是溫柔一刀,也會在刀割到血肉的那刻會感覺到痛楚。世界上,真正解決了官民矛盾的辦法,就是將臣民百姓升格為公民,將官員降格為「公務員」。「官本位」變成「人本位」。由過去的做官為民作主,作人民的主,到以民為主,公務員侍候在旁。公務員任用需由公民們投票決定,公務員數量及待遇及重大決策悉數由公民投票決定或者由公民反對票選舉出來的代言人決定。做得不對的,就由主人在自己創辦的報紙、電視台與網路上自由地發出呼聲。再通過權力之間的互相制衡,以達到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權為民所定的問題。而要達到這個效果,就必須充分解放人的思想,培育他們的思考能力與判斷能力,以便對政府所作所為有更為客觀、理性與公正的判斷。在這個時候,不僅官民矛盾沒有了,而且愚民的市場也沒有了。這也是為什麼孔子學院可以開設到美國這些民主法治國家,卻影響不了那裡的公民的重要原因。因為孔子學院所倡導的儒學,其最大的愚民功能,在那裡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中國千年的歷史再次證明,哪裡有專制,那裡才需要儒學去幫助愚民。專制所在的地方,儒學總是那樣獲得上下一致明星般的追捧。

  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 原載 作者博客
Tuesday, March 15, 2011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