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巴進災區 撤離中國人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1-3-16 0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1-3-16 02:50 編輯

2011年3月15日  僑報



  ▲來自山東的孫燕芳(左一)14日在日本宮城縣南三陸町一避難所內,期待能早日回國。新華社



  ▲來自遼寧的張微偉(右)和同事們紅了眼眶。新華社




  14日下午,一名華人小女孩隨父母家人在宮城縣仙台市市政府附近的車站等候大巴,準備撤離至鄰接的山形縣。 中新社


  截至北京時間15日凌晨,中國大使館已確認9406名在日中國人平安,尚未接獲華僑華人在此次地震中的傷亡報告。但由於日本東北地區有不少中國的研修生已失去聯繫,宮城縣和岩手縣等地又是重災區,因此形勢不容樂觀。為此,中國駐日使館進一步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了解、核實,爭取早日與他們取得聯繫。
  持續搜救 宮城縣內同胞基本安全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15日消息,使館和駐新泄總領館將安排大巴車前往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岩手縣的指定地點接出中國公民,分別送到成田機場和新泄機場,並聯繫航班,協助回國。
  中新社報道,鑒於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嚴重性和不確定性,使館根據自願原則,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與措施,安排重災區的中國公民有序撤離。希望災區同胞保持冷靜,聽從指揮,理解和配合撤離工作。同日,岩手縣大船渡市共100名中國研修生和實習生大部分確認平安。使館正進一步核實在日華人華僑的情況。此前,使館已向地震災區派出3批工作組深入宮城縣、岩手縣、福島縣和茨城縣4個重災區的避難設施等場所展開調查。
  中國駐日大使館新聞參贊鄧偉14日受訪時透露,對於媒體報道百餘名研修生在地震后與外界失去聯繫,目前使館正全力核實有關信息。
  「失去聯繫並不等於失蹤,目前災區的通訊不暢,打不通電話的情況普遍存在。「(人員)傷亡的原因主要是海嘯波及,如果人的位置距離海邊較遠,或身處城區,應該說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他介紹,地震發生后,已經接到5000餘個來自中國以及日本當地的尋親電話與郵件。
  赴重災區宮城縣仙台市的使館工作組負責人劉敬師稱,宮城縣的中國同胞基本安全。「根據統計,宮城縣共有7200餘名中國人,其中2000多名留學生,500多名研修生」,他稱,目前看來,日本的防災體系很完善,避難所內可提供簡單的飲食和水,同胞基本生活能夠保障。 與所有受災民眾一樣,使館工作組成員也面臨食物用水短缺,汽車用油匱乏,餘震頻發等困境。對此,劉敬師說,「我們會恪盡職守,盡最大努力完成任務。」
  微博尋親  6萬在日中國人報平安
  由北京海淀區網民發起的「日本地震中的中國人」的微博近日受到數千人的關注,一名名為「漁漁民魚」的網民曾在該微博空間發信息,「尋找好友彭尚涵,17歲,女孩子,地震發生前就讀於日本仙台多賀城市育英中學」,並在信息中公布了好友的地址、電話等,這條消息被微博轉發了數百條,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北京青年報》14日報道,近日,「漁漁民魚」再次發微博陳好友已經找到,「感謝大家,感謝萬能的微博」,成為這一微博尋人中第27位找到親友的人。
  日本地震發生后,在日華人的安危牽動著在華親友的心。在電話中斷、交通受阻的情況下,微博已成為中國人尋親找友的平台。
  新浪微博上,截至13日17時,已經有近6萬名在日中國人在此平台上報平安。
  震區中國研修生:哪怕不給工資也想回家
  日本大船渡市近海,漁業發達,許多中國人通過勞務派遣的形式在此從事水產加工的工作,他們被統稱為「研修生」。據了解,這樣的「中國研修生」遍布日本,大船渡市也不例外,目前約有300人。
  烏黑的海水無聲無息吞噬一切
  廣州《南方都市報》15日報道,許萍在大船渡市森下水產株式會社工作,現在和公司的另外18名中國工人在大船渡市盛小學校避難所。
  雖然接受出國培訓時有地震逃生相關內容。但3月11日大地震發生之時,許萍依然感到慌亂。
  「地震后,我們跟著老闆走到街上,隨著人流慢慢前進。直到聽到有個中國人喊,『海嘯來了』,我們才跑起來。」平日20分鐘的路,這群中國女工只跑了10分鐘。
  許萍往山下看了一眼,就再也不敢回頭張望:烏黑的海水漫過來的時候,並不是想象中的吵鬧,而是無聲無息地把街上的房屋和汽車轉眼吞噬。
  地震當晚只吃了一個飯糰
  到了山上,工作人員指點他們到地勢最高的盛小學校避難。這所小學和幼兒園連在一起,第一天,學校擠進了200多人,「連站的地方都快沒有了」。
  許萍的同事孫雪回憶,當晚21時許,災民才吃上了晚飯——一個飯糰。但避難所里依然維持了良好的秩序。
  第二天,避難所按照災民登記的名單發放了毛毯,食物供應也逐漸恢復了正常,許萍等人甚至分到了零食。14日,許多本地人已回到自己的住所,剩下29名中國工人和100多名日本居民在小學內避難。
  年輕人把廁所留給老人和小孩
  避難所慢慢恢復供電,剩下的問題就是缺水。災民們必須到自衛軍水車上接食用水,而廁所的用水無法保障。年輕人們自覺到離小學較遠處如廁,把小學內的廁所留給老人和小孩使用。
  讓許萍等人比較安心的是,公司的老闆,69歲的森下干生留在了避難所。地震發生時,他和13名日本員工留下,直到確認全部研修生已逃生后才撤離。森下表示,災後幾天他一直奔走在附近幾個避難所,需找下落不明的工人,目前尚有一人失去聯絡。
  仙台中國留學生撤離
  來自大連的宋巧南淚流不止,她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因為後怕,還是因為思鄉之苦。姑娘們最大心愿是趕緊回國,「哪怕不給工資都行,只要能回家就好,一分鐘都不想多呆。」
  出來研修工,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也渴望著回家。14日在仙台市政廳旁,一大早就有很多人排隊等待撤離。裡面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其中有幾個女孩子。很多人說,他們不擔心海嘯地震,主要是擔心核輻射。他們心情很焦急。
  在東北大學的國際研修生會館里已經找不到一個中國留學生,負責人稱都已離開。
  中餐館成避難所 獲救夫婦靜待產子
  13日下午14時,來自福島縣的26名華僑華人租車來到中國駐新泄總領館。這裡面有3名來自台灣、兩名來自加拿大的華人。新泄總領館立即接待了他們,把他們安排到當地著名的中餐館「張園」,並且贈送了30套全新的被褥。
  新華社報道,正在「張園」避難的周曉林剛剛拿到會京大學的博士學位。「讀了一輩子書,剛是準備做貢獻的時候,卻遇到了這麼大的災難。」說起地震,周曉林有些感概。他的妻子謝愛珍已是有孕在身,由於預產期臨近,不適於坐飛機,所以領館建議他們暫時還是留在日本。
  對於目前的境況,倆人說得最多的是感謝,感謝領館,感謝中餐館熱心腸的華人老闆。夫妻倆準備給孩子取名為「子佑」,即「觀音送子,佛祖保佑」的意思。
  最幸運男子震前6分鐘乘機返華
  梁曉斌,男,27歲,日本留學生,遼寧大連人。可以稱他為「最幸運的人」,日本當地時間11日14時40分,他乘坐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924號航班從日本仙台機場起飛,14點46分,日本發生9級特大地震,隨後,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了仙台機場,一片汪洋。幸運的6分鐘,梁曉斌搭乘最後一班回國的飛機從仙台機場起飛了。
  為拍婚紗照 與死神擦肩而過
  大連《半島晨報》15日報道,11日17時,梁曉斌一走出機場就被周圍的掌聲弄暈了,爸媽紅腫的雙眼更讓他不知所措。他還不知道,就在自己乘機的這段時間,父母、女友正焦急地等待著,聽說日本發生地震后,父母發瘋似的打電話到處查詢兒子乘坐的飛機有沒有起飛,以為再也看不到他了。
  梁曉斌有多幸運?他到日本的時間並不長,本不應該請假回國的,但因為與婚紗店預訂拍照時間是終身大事,他才決定回中國。
  本來,他跟導師請假的時間是3月15日到29日,但因為辦理正式的入學手續時間是4月1日,他才把假期改為3月11日到25日。
  本來,他乘坐的飛機,正常應是當地時間11日14時25分從仙台起飛,但飛機晚了15分鐘,14時40分飛機才起飛。
  飛機上的梁曉斌非常平靜,「當天陰天,起飛之前還曾下過小雪,起飛后約五六分鐘就進入雲層了,我都沒往外看,我什麼消息都不知道。」
  6分鐘,梁曉斌與死神擦肩而過,事後他看了相關報道,越看越害怕,手心裡都是汗:「如果當時飛機沒有起飛或者正在起飛,恐怕都不能倖免了,最好的結果就是被困在二樓的候機大廳,但在飛機上的我們沒有機會逃生。」
  在日5個月 經歷3地震和2演習
  去年10月份,梁曉斌作為大連理工大學公派的留學生,在日本東北大學攻讀化學專業博士學位,時間為3年,經歷兩次地震演習。
  剛到日本,他就聽說,在日本早就流傳著,五年內,東北地區必有大震的概率是70%,沒想到,傳言會以這種方式應驗,自己會以這種方式與其「相遇」。
  惦同學安危  3天方取得電話聯繫
  梁曉斌幸運逃生,但他的心情卻並未放鬆,他十分牽掛仙台的同學和友人。「在自然災害面前,生命的去留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梁曉斌說,在大連機場一個女生哭得十分傷心,非常擔心男友的安危。
  11日到家后,梁曉斌就開始通過網路、電話聯繫仙台的同學和其他人,但一直沒有迴音。有一位研究室的大姐,電話只通了一聲就斷了。
  13日晚,在仙台同學終於給他回電,說人是安全的,市區的教學樓沒有坍塌,但有裂痕,已不能入住,他現在暫時避難在朋友家。學校通知,入學手續辦理至少延期1個月的時間,「他告訴我,正在籌備和朋友拼車趕到東京,迫切的想要回中國,想回家。」
  在日華僑華人團體
  捐款  457.3 萬日元

  日本東北關東地區發生特大地震后,中國駐日使館、東京地區中國留學生友聯會、在日中國企業協會、駐日中國媒體、日本中華總商會和日本新華僑華人聯合會等,共捐助了457.3萬日元。
  四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在地震發生的當天下午拿出50萬日元作為第一筆捐款,成為第一個向災區捐款的在日華僑華人團體。
  據悉,日本國際客家文化協會(捐款300萬日元)、東京華僑總會(捐款100萬日元)、橫濱華僑總會(捐款100萬日元)、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捐款100萬日元)等華人團體已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日本《中文導報》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