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埃及獨裁者垮台/激情過後 考驗才開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1-3-15 2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球中央 2011/03/15

突尼西亞的人民力量迫使獨裁者垮台,讓埃及人了解,即使這兩國存有巨大的差異,但改革是有可能的;宜人的冬季氣候讓民眾可以整天在太陽下示威;卡達獲得世界盃足球賽主辦權,讓埃及人覺醒,並領悟到他們已失去阿拉伯世界的領導權,必須採取行動恢復往日地位。

【文/Jonathan Keir  譯/陳宜君】
喜:埃及女性更勇敢 憂:新領導人更倒退
造成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突然被推翻的原因是什麼?埃及人對后穆巴拉克時代的前景有何看法?在穆巴拉克2月11日宣布下台後的這一周,我把這兩個問題拿去問埃及第二大城亞力山卓(Alexandria)街頭的民眾。
從氣候到世界盃都促成穆氏垮台
對於「事情為何會在此時發生」的問題,並沒有真正一致的看法。2010年11月國會大選舞弊,並未促使穆巴拉克下台。
2011年9月將舉行總統大選的可能性,以及光是穆巴拉克的年紀(82歲),意味改革不論如何都已露出一線曙光;突尼西亞的人民力量迫使獨裁者垮台,讓埃及人了解,即使這兩國存有巨大的差異,但改革是有可能的;宜人的冬季氣候讓民眾可以整天在太陽下示威(若發生在今年稍後的時節,就令人無法想象);卡達獲得世界盃足球賽主辦權,讓埃及人覺醒,並領悟到他們已失去阿拉伯世界的領導權,必須採取行動恢復往日地位。以上是我聽到的部分埃及人民看法。
最接近真相的原因可能很難找出來,但不論是在過去或現在,造成如此普遍不滿的潛在原因對大家來說都很明顯:埃及仍是第三世界國家,但許多鄰國(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和波斯灣地區國家,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包括利比亞)若不是已在社會方面大幅超越埃及,就是在經濟上超前。埃及年輕人幾乎沒有前途,即使受過大學教育也一樣。24歲的巴辛(Basim)在2009年拿到工程學位,他向我展示皺巴巴的畢業證書,並解釋說,儘管每天都在找工作,他畢業后其實從未接獲任何工作面試通知。
其它幾個人也面臨同樣的命運。亞力山卓各咖啡館每天不論何時都擠滿年輕人和略有年紀的人,他們全都有空聊天。
當革命的興奮激情(可能有人懷疑,只不過是推翻穆巴拉克,而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過渡軍事政權,竟能被視為革命)開始消退,同樣的這批人現在甚至面臨比今年初時更糟的前景。截至最近的抗爭事件發生為止,觀光業占埃及經濟活動的10%以上,是主要的工作機會來源,不過現在嚴重受創。
埃及未來的不確定性,造成投資人驚慌,外資企業紛紛撤出。對於正在求職的埃及年輕人來說,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差的時機。
年輕女性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還是有一些樂觀的亞力山卓人敢於抱持這樣的夢想:事情很快會好轉,不會拖太久。尤其是年輕女性,她們最近發現以往所無法想象的公民自由,因而變得勇敢,決心要確保最近數周內大規模傾瀉到埃及街頭上的正面能量,將會轉化成快速的社會轉型和經濟成長。他們有充分理由感覺到,自己是埃及未來的關鍵。
一位要求匿名的19歲女學生告訴我:「過去大家都說不可能甩掉穆巴拉克,而我們只花兩星期就辦到。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在示威行動中扮演重要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已嘗過公共生活的滋味,你無法再讓女性失去它。我們可以一起解決由少數貪婪老人在這國家捅出的爛攤子」。
經過這波抗爭,親自見識到女性在示威中的重要性的人,一定會認同她的看法。
不過,若以為所有埃及人,或甚至所有受過教育的埃及年輕人,都對示威懷有激情,在穆巴拉克下台後大肆慶祝,那會是一大錯誤。埃及是擁有8,500萬人的國家,開羅的解放廣場(TahrirSquare)可容納數十萬人。
我待在亞力山卓的這個月里,起碼遇到數百人,即使他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反對穆巴拉克政權(一位消息人士估計,人口700萬的亞力山卓可能約有1萬名穆巴拉克的支持者),但絕大多數的埃及人既未參加示威,也未在穆巴拉克下台後上街慶祝。多數人都待在家裡,他們若不是內心害怕或無動於衷,就是受夠了支持和反對穆巴拉克的雙方陣營,想保持距離。
擔憂激進派崛起
有些人儘管從未公開承認敬愛穆巴拉克,但徹底反對抗爭行動,因為擔心其造成的後果。亞力山卓大學學生人數最少、也最冷門的科系是希伯來語言和文學系,該系一名學生認為,以色列可能利用埃及軍方最近出現的弱點(畢竟埃及軍方現在須統治整個國家),趁機進攻西奈半島。反猶太主義是埃及生活的一部分,儘管這名學生對反猶太主義已算是有相當的免疫力。
不過當地一名美髮師對以軍反而不像對埃軍那麼擔心,他認為軍方是穆巴拉克政權的核心,他們誘騙埃及人相信,只要穆巴拉克一下台,人民的希望就會實現。「穆巴拉克的昔日密友大多還會繼續留任一或兩年,等著瞧吧。埃及人這麼天真,以為只要維持和平,並相信軍方,就能實踐任何願望。」其它人擔心埃及最大反對黨「穆斯林兄弟會」的崛起,另一位埃及年輕人告訴我:「他們並非像言行所展現的那樣希望民主,他們想接管國家,迫使所有人過著彷佛回到第七世紀的生活。」
毫無疑問,埃及軍方和穆斯林兄弟會這兩個組織,現在對埃及政治舞台上的其它所有演員構成雙重陰影。
在穆巴拉克垮台後,最終能否看到埃及出現有組織的第三政治勢力—由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世俗派的革新主義者共組的聯盟(世俗派革新主義者在這波示威中佔主導地位)?這是我近日所接觸的許多人目前所企盼的。
(本文作者為紐西蘭籍,他以埃及作家納吉布‧馬哈福茲為博士論文主題,今年1月21日前往埃及做為期半年的資料搜集,卻因此見證了埃及政治變動的歷史時刻,特與本刊讀者分享他的第一手報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