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老子化胡經》

[複製鏈接]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7 15: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於《老子化胡經》

張緒通博士(2003年10月28日)

《老子化胡經》曾經是道教的一部經典。主要的內容是認為:老子出關西去之後,把他的教導傳化於西域。特別指出,所謂印度佛教乃是淵源於老子的教導。化胡經中的"化"字,包含了教化、宣化與轉化的意義,"胡"自然就是洋人,外國或外國人的意思。長時期,中國人除了中國的漢族以外,所有的外族或外國,一律廣義地稱之曰:"胡"。最初化胡經的"胡"字,是狹義地專指,佛祖釋迦牟尼和佛教。相傳作者是道士王浮,南朝僧佑在他《三藏集》中的《法祖法師傳》里說:"...昔,祖(師)平素之日,與浮(王浮)爭正邪,浮屢曲,即竟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王浮是西晉時的道士,而且是一位道教的祭酒(領袖)。最早《化胡經》的作者是王浮,得到了佛教文獻的旁證。
佛教最早正式從印度傳到中國,是東漢明帝劉庄的傑作。有一晚,劉庄做了個夢。夢見有一個大人,馳走殿庭。正要問他話,他卻飛走了。醒來尚覺驚悸,早朝時便把夢境講述給群臣聽。博士傅毅奏道:"臣聞西方有神,其名曰佛。佛有佛經,即有佛教。昔武帝時,霍去病出討西域,休屠王曾貢金佛像一尊,置諸甘泉宮中。想來陛下所夢,莫非即是佛的幻影。"劉庄聽了,十分好奇,即遣郎中秦景,蔡愔出使天竺,求取佛像佛經。於是取來佛像與佛經四十二卷,用白馬馱回。劉庄看到佛像,也並不是夢中的人。那些佛經都是梵文,也沒有人看得懂。即命在洛陽建寺,取名白馬寺,放置佛經,讓同來的兩個天竺沙門住宿。漸漸有人去跟沙門學習佛法,中國儒家的士大夫們首先提出反對,認為佛教是夷狄亂言,無父無君,不恥一顧,或應該廢除。
中國在西漢全盛時期,領導哲學思想是《黃老》,就是黃帝、老子的道家哲學思想。後來道教稱它做:"黃老道"。道教是東漢時張陵在四川鶴鳴山創立的,最早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把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作了註解—《想爾注》,把《道德經》注成了宗教的經典,把老子這位哲學家供奉為教主,是道教最尊貴的神—太上老君。道士們對於西方傳來的佛教,基本上與儒家有不同的看法。兩漢以至於魏晉,道家思想,黃老哲學,以及老莊哲學,在社會上具有不可衡量的勢力和影響力,佛教傳入中國,思想做法上與中國人格格不入,遭到的排斥力量很大,於是極力向道教靠攏。當時中國社會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議論,認為佛教也不過是一種附屬於道教的東西。它的教義理論,很多都是老子說過的,佛陀釋迦牟尼講的都是老子的理論,應該可以當它是道教里的一個分支。於是有人給它起了名字,叫做:"浮屠(佛陀)道",把佛教輕易地包容了進來。這種一相情願的看法,不僅是在道教裡面,一般社會上也大多持這種看法。一種對佛陀個人頗為流行的說法是:「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佛陀)。浮屠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遣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顧盼之。其守一(守一是道教修練中的一種方法)如此,乃能成道。"(見後漢書.襄楷傳)。對佛教一般的流行看法是:"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老子西出關,過西域,至天竺教胡,及浮屠弟子合二十有九。"(見三國志.魏書)。可見當時對佛教的態度是包容的,並沒有把它嚴肅對待。對佛教的教義,礙於語文不通,也是一知半解,大而化之。
當佛教初始傳入中國,要想在中國"發揚光大",它的難度之大,是很可以想象的。經過了很久撮合,佛教不但把儒家的忠孝節義等思想拌和進去,甚至把道家的養生醫術,圖讖運命,陰陽五行,拳藝功法等都加以吸收。在理論上把「空宗"和"玄學"的類似觀點,盡量發揮。將一個印度的佛教,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個嶄新的,不太和中國人基本思想抵觸的"中國佛教"。同時強調"三世因果","天堂地獄",把實證性格的儒家"不談鬼神"的態度,道家"現世現報"思想的不夠周延的地方,突現了出來。佛教的"轉世回輪"給了人們無邊際的浪漫和想象力;"布施贖罪""誦經超度"給了人們賄賂天神地祗的取巧機緣。"念誦阿彌陀佛的佛號就可以往西方極樂世界",給了人們最簡單方便的高升門路。利用了"浮屠道"的掩護,避開了許多不必要的排外打擊,於是一帆風順,到了晉代,遂造成了喧賓奪主之勢。佛史里所謂:"漢魏法微,晉代始盛。"的發展過程。就在晉惠帝時期,激出了王浮道士的一部《老子化胡經》來。雖然化胡經的內容不過是再次補述傳統中國人對佛教的普遍看法,但由此證明:那時對佛教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勢力已經大到不再"忍受",那種對"佛教不敬","誣謗"的言論了。
不過這個"老子化胡經"的真正來源,很令人置疑。如果老子出關以後,騎著一條青牛,居然翻過喜馬拉雅山,到了印度。恐怕以他諾大年紀,單人匹牛,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所謂:"化胡",由他本人親自去印度,用印度語言開班講課,就更匪夷所思了。那麼所謂:"化胡"的意思,就是老子轉化成了胡人的釋迦牟尼,說白了,也就是老子的靈魂投胎轉世。據說:釋迦牟尼出生的當時,就馬上會說話,會走路。他從母腹出來,走了八步路,並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八個字。如此了不起的人物誕生,必須有一個了不起的靈魂來投胎才行,一些差一點層次的鬼魂,馬馬虎虎怎麼能轉世成為這麼了不起的活偉人?這輪迴轉世的說法,是世界人類四大發源地中,唯一的印度"特產"。中國的儒家原本很排斥這種飄渺無稽的怪、力、亂、神的鬼話,道家也不熱衷,老子道德經中絕對沒有轉世之說。印度的佛教"三世因果論"是其基本理論,沒有投胎轉世的理論,也根本就沒可能有佛教。到現在,西藏佛教領導人的"轉世"還是鐵定的制度。而老子轉世成了釋迦牟尼,這種神話只有印度人才能說得出口。從此得知,:"老子化胡經",是佛教人士在中國的傑作。中國人,特別是道教人士,胡裡胡塗吞下了這個包著糖衣的毒藥,中了人家偷梁換柱之計。還自以為得意,把"化胡經"拿來當作與佛教鬥爭的主要武器,難怪"(王)俘屢曲",其"說不過人家"失敗的命運是絕對註定了的。
佛教在晉代興盛了起來,到了南北朝則盛到極點。例如南方梁朝的武帝蕭衍,三次捨身在佛寺,然後要大臣們出資把他從佛寺中贖出來。這樣為佛教籌募資金的辦法,真是令人絕倒。也可以由此說明,佛教的勢力何其浩大,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結成一體。蕭衍不是傻瓜,而這樣迷信佛教,當然是有他的目的和交換的代價的。第一他要借重佛教來鞏固自己的勢力和統治權力;第二在那個朝代象走馬燈似的時代里,希望佛祖能大顯威靈,保佑他福利平安,國祚綿長。殊不知佛祖是要世人擺脫罪惡苦難的紅塵世界,他自己以身作則,把過眼煙雲的王朝榮華富貴、聲色狗馬,拋棄如同敝履。他曾警告說:"拜佛無益,反有禍害。"就是說,拜佛去祈求福利平安,榮華富貴,聲色狗馬,根本是南轅北轍。佛要你捨棄,你偏要佛幫你竊取。你這個拜佛就拜倒在自己的迷惑、愚昧和罪惡中去了。造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蕭衍式媚佛的結果,是國家反亂,自己餓死台城。這是媚佛,對佛教妥協對一面。
在當時的北方,恰巧相反。由於佛教勢盛,給政府的壓力太大,使得政府忍無可忍。於是政府就採取不只一次的反彈和反抗的姿態。中國整個歷史上的《三武滅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北朝獨佔其二,可見佛教當時的勢力發展到什麼程度。而佛教勢力的繼續擴張,並不因當時政府和帝王的態度,媚佛或是滅佛,而受到影響,一直逐步壯大強盛。
到了唐代,政府不能不制訂政策:"三教並尊,以道為大。"李唐得國時與老子認了宗親,政權建立后,把道士納入《宗正寺》管轄,算是皇室中的一分子。並詔令:"道士女冠在僧尼之前"。雖然特別偏袒道教,但對佛教,儒教並不敢疏忽,所以三教並尊。而佛教勢力大到不止一次的在盛唐時期要求召開"御前會議",挑戰道教,要和道教辯論,拚出個青紅皂白。太宗時的御前辯論大會,有個法淋和尚,口似懸河。處處都是他的理,道教辯不過他。唐太宗卻捏他一個錯,打了他的屁股,還把他流配遠方。到了唐高宗,再開御前會議,佛、道再進行激辯,道教又辯不過他。於是皇帝有這樣的指令:"搜天下《化胡經》焚棄,不在道經之列。"這時的佛教為什麼非要把《化胡經》禁絕呢?第一他們的羽毛豐滿,要獨立門戶,沒有再利用老子的必要。第二他們還是很在乎《化胡》之說,成了個意識形態的問題,錙珠必較,絕不輕輕放過。從此可見佛教人士比道教人士尖銳,激進多了。不過朝廷詔令歸詔令,執行歸執行。上面雖有禁令,下面根本充耳不聞。到了中宗時代,佛教再度告御狀,要求徹底執行。於是朝廷再度明令禁止,把《老子化胡經》列為國家永禁之書。政府的理由是:"這本書不是老子自己的著作,而老子的《道德經》把該講多都講了,沒有了《化胡經》這本書,也沒有什麼虧損。倒不如把它禁了,省去許多麻煩。"實際上,《化胡經》還在繼續流傳。不僅如此,《化胡經》一面是被詔令禁止,可另一面,由當初的一卷,逐漸繁衍增加為十卷,反而成為一部巨著。不僅內容強化,而且成為道士的必修經典。除了《化胡經》本身增修了內容,同時還有一些有關的新書出現,如:老子開天經,出塞紀,玄妙篇等等,廣傳天下。真是越打越強,越禁越多。,這把佛教人士弄得非常惱火。
以後戰亂相繼,兵荒馬亂,好容易到了宋代。宋代的氣候並不太利於佛教,尤其是宋真宗趙恆,非常崇通道教,對編輯《道藏》下了很大功夫。這部《道藏》里不僅有《老子化胡經》,還加了"老子化波斯摩尼教"的故事。以後的神宗趙頊,徽宗趙佶都崇通道教。再后又是戰亂相繼。大家都顧不過來爭什麼化胡的問題。
元代開始時,中國道教的《全真派》很得勢,因為道士邱處機很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尊敬。後來在北京特別為邱道士建造了一所修養的大宅子,就是現在北京的《白雲觀》。全真道盛時,憑他一個教派單獨的力量,就編輯了一部《道藏》,不僅內涵《老子化胡經》,還增加繪製了《老子八十一化胡圖》。這使佛教氣憤到了極點,居然提出口號,與道教拚了,以死相拚,激烈到要"斬頭相謝"。時逢元廷後代子孫轉而媚佛,在憲宗時,朝廷已經被佛教密宗所把持。繼而喇嘛教大興,喇嘛的勢力大到在通街廣道上,大庭廣眾之下,眾目睽睽前,強姦男人(他們專好男色),地方官不敢問。(見元史)。到元世祖忽必烈十八年,詔告天下:道家諸經,可留道德二篇,其餘文字、版本及畫圖,一概焚毀,隱者罪之。全真道在元初所編輯的《道藏-大元玄都寶藏》,計有七千八百多卷,幾乎被焚禁殆盡。
元朝規定,把國內人種分成四等,最上等是蒙古族,次等民族是"色目人",就是洋人。三等民族是漢人,末等是南人。對代表漢族文化的道教,成了被歧視,打壓的首要對象。所以,佛教時逢其會,終於得到了全盤勝利。這次對《道藏》的毀禁,執行非常徹底,人民不敢匿藏。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大劫,永難彌補。後來明朝定鼎,集全國的力量,復修《道藏》,僅得五千三百餘卷。其餘二千五百多卷,俱已葬身火窟,包括《老子化胡經》,據說《老子化胡經》從世上永遠絕跡了。清朝是滿洲人入主中國,對漢人有一定的歧視和顧忌。雖然沒有對《道藏》作過過激的毀損,不過在精神上,打擊和壓制代表漢文化的道教,是不遺餘力的,例如:把統理天下道教的張天師,從國師二品的地位貶為五品,品級不如一個地方官知府的地位。同時永禁張天師到北京,另一面卻歡迎達賴喇嘛到北京,待遇差別顯著。經過滿清三百年的打壓,道教到現在都沒能完全回復元氣。
其實,世界上五大宗教,道、儒、釋、耶、回,各家都有一本"化胡經"。儒家的"懷來遠人。"不是叫明了,對那不知"禮義"的夷狄,都要用懷柔的方法,把他們同化過來嗎?事實上,最古的夷狄不說,晉后,五胡亂華,那些"胡人"現在都到哪裡去了?蒙元,特別是滿清,他們又都到哪裡去了。沒有人能否認,漢文化具有巨大超強的同化能。釋(佛)教的"普渡眾生,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又當怎樣解釋呢?明明的這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擴張主義的。這不就是佛教的"化胡(華)經"嗎?佛教傳到中國,表面好象是漢明帝始作俑者。實際上,武帝時放在甘泉宮的金佛像是怎麼來的?傅毅又怎麼會把漢明帝的夢,一下子就附會到佛教上面去?可見在明帝前佛教已經非正式地傳到了中國。如果佛教完全沒有"侵華"的意圖,為什麼留在中國不回印度去,並且拚死拚活地在中國搶地盤。耶(基督)教,耶穌告訴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這不是耶教的"化胡經"么?曾記得清末,西洋人到中國來傳基督教,不惜以"堅船利炮"為後盾。他們也費了好大力氣,鬧到天翻地覆。可是到現在中國真正基督教民,到底又有多少,佔十二億人口的幾分之幾?我沒有準確的資料,只憑想象,恐怕還是微乎其微。白犧牲了好些寶貴生命,白費好些槍炮子彈。美國是有名的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可真正的基督徒都還不過是鳳毛麟角。因為耶穌說:"人家打你的左臉,你要連右臉也給他打。人家要你的外衣,你要連裡衣也給他。""見到女人就動淫念的,就已經犯了姦淫的罪,難免地獄的火。""你若要進天國,必須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周濟窮人,然後來跟從我。"回教當初有"一手可蘭經,一手殺人刀。"這也是他們的"化胡經"。一度也真是轟轟烈烈。此外,古今中外,學術思想的互相傳承,很難劃出一定的界線。黑格爾說:"存在的必合理;合理的必存在。"這個道理在學術思想的傳承上,也是相通的。
只有道教單獨寫了一部《化胡經》,卻是在老和尚們喋呱不休,不可理諭之後,王浮才"不可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顯然是被逼出來的。不知道沙門都已經在中華有了相當的地盤了,何以還如此咄咄逼人?其實,道教傳入印度也是千真萬確的事。例如:唐太宗時,唐僧陳江流到印度留學,去了十四年,在天竺很受屍羅逸多王的優待。因為唐僧屢次在國王面前陳說中國如何強大,天子如何英武聖明。唐僧回國時,帶回佛經六百五十部。屍羅逸多王派遣了使節隨唐僧東來,謁見太宗,奉上表文。太宗遂派梁懷儆持節往撫。到了天竺,屍羅逸多王說:"中國是摩訶震旦,今有使節到來,理當出迎。"於是出郊恭迓,膜拜受詔,頂在頭上。更遣使同梁懷儆入朝,獻上入火珠、鬱金香、菩提樹等禮物。太宗也厚賞來使,遣令西歸。貞觀廿二年,太宗令王玄策為使,蔣師仁為副,出使天竺。到了邊境,竟突然有印度兵來襲。王大使只有從騎數十人,且戰且走。與副使脫身逃到了吐蕃,從騎全部陣亡。吐蕃的贊普弄贊派兵千人出援玄策,並檄召各部落共討天竺。泥婆羅國遣七千騎來會。當由王、蔣二人率領,兼程南下,猛攻三月,勝了又勝。原來屍羅逸多王去世,大臣阿羅那順篡位自立為王,怕唐廷問罪,所以發兵拒絕唐使。自是阿羅那順大敗虧輸,最後只有束手就擒。王玄策打下了印度五百八十餘城,執送阿羅那順一家,獻俘闕下。太宗責他謀國篡位,拒絕天使,罪應加誅。到底皇恩浩蕩,特開法網,恕他不死。惟阿羅那順身邊站立著一個人,龐眉皓首,鶴髮童顏。太宗問他名字,他俯伏金階,自稱名叫:那邏邇娑婆寐,現已二百餘歲,素奉道教,得老子真傳,所以長生。太宗聞言,益加禮遇,令他改居賓館,早晚請教。後來不久,他以年老,不服中國水土,請求回國,太宗遂下令,禮送他回印度。
從這段史實來看,佛教由印度傳到中國,而同時道教也由中國傳到印度。不然那邏邇娑婆寐,如何能"素奉道教,得老子真傳,以得長生。"?他德高望重,並無所干求,又何必說謊?他鶴髮童顏也不能只是裝腔作勢。老子"化胡"之說,由此為證,應不是空穴來風。至今,原是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已經沒落,而在中國經過道化和儒化后的佛教,成為"中國式的佛教",亦已化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從廣義來說,這也未始不是"化胡"的結果。例如"佛"這個字,是中國人的獨創。印度話應該稱為:不達或不得哈。拼音是:Buddha。中國人叫他作"佛"(fo),天差地別,印度的釋迦牟尼在天上應該是聽不懂,不知所云的。"阿彌陀佛"的名號,念了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經)。正確發音應該是:"啊米達不得哈"。如果念成:阿彌陀佛,是否還能產生效果?同樣,中國人叫"菩薩",印度文應該稱:玻的撒他乏, (Bodhisattva)。中國人如果喊叫:"菩薩救我",那印度的"玻的撒他乏",也應該不知道是誰在叫誰。這三個佛教里最重要的字,完全是中國的,是中國人獨創的名詞。諸如此類。除了從前印度的佛教不說,就是《印度教》的教義裡面,不是有著濃厚的道教色彩嗎?就是德國黑格爾的哲學思想,與他所用的辯證法,處處都能見到老子的身影。
前些時,有人作過調查研究,說:現今世界上最暢銷的書籍,第一是基督教的聖經,第二是老子的道德經。基督教教會和團體為了傳教,往往大批贈送聖經,這自然會使聖經的銷售量大增。如果從個人自願購買的角度來看,道德經從來沒有被人在現今世界上大量贈送。既然如此,那麼真正居首位的應該是道德經了。即使算是居第二位,全世界多少人在讀道德經?難道讀者們不多少受到老子的教導和啟發嗎?這難道不是一種廣義的"化胡"嗎?比起從前單化佛教的意義大得多了。中國政府從來沒有用"堅船利炮",到世界上去推廣過道德經。道德經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全憑它自身的合理性,實用性和學術性,這種發展全是自然而然,很合乎老子的本意的。
過去在中國歷史里,佛、道兩教之爭,只限於"辯論"和"打筆墨官司"。最後,言歸於好,所謂:"佛道一家"。這是非常文明的作風,也是中國式的。不象歐、美,和世界其他地方,宗教間的爭執,造成戰禍,殺人流血,極為殘酷,是千年不解的深仇大恨。從這點看來,中國人還是比較文明多了。
雖說道教的《老子化胡經》已經在元代就絕跡了。可是,我現在手頭就有一部厚厚的一本,英文本的《老子化胡經》!把玩一番之後,想起這部書曾經引起過許多曲折,不禁令人突發思古之幽情!

24

主題

500

帖子

85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0
沙發
司徒恭平 發表於 2011-3-7 17:18 | 只看該作者
多有啟迪裨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3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7 18: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司徒恭平 2樓 的帖子

是的。尤其前半部分關於歷史的,倒是沒全聽說過。後面的是他個人的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00

帖子

85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0
4
司徒恭平 發表於 2011-3-7 18: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3樓 的帖子

查詞源,漢朝以前未見有「佛」字,人從弗是也。
半尺瑤池守寸芯,淺著柔綠弄長巾。典雅不伐蘭花骨,奔放猶含粉桃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5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7 1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司徒恭平 4樓 的帖子

我想也是。「三國演義」出自明朝人手,指的是東漢末,小說里也少有(或根本沒有,俺記不得了)拜佛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00

帖子

85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0
6
司徒恭平 發表於 2011-3-7 19: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5樓 的帖子

西方有神,名曰佛。——《後漢書·西域傳》似為初出,《說文解字》釋:見不審也。從人弗聲。敷勿切。只是音譯。感覺漢典(www.zdic.net)不錯。見禮!

半尺瑤池守寸芯,淺著柔綠弄長巾。典雅不伐蘭花骨,奔放猶含粉桃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7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7 1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司徒恭平 6樓 的帖子

多謝。是不錯的網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paullian 發表於 2011-3-11 11:26 | 只看該作者
好帖啊。不得不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9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17 1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xygame 9樓 的帖子

實際上,應該是外國宗教里的許多東西,中國的道學或道教里也有的。或外教被本土化,故曰化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0
chico 發表於 2011-3-18 0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xygame 11樓 的帖子

道教本來也不是宗教。記得不錯的話,是李家當了皇上,要「認祖歸宗「 發現老子姓李。麻煩就來了。
老子、倪子、孫子。。。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1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18 15: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xygame 13樓 的帖子

道教雖然不是道家,但秉承道家,延續神仙信仰。把道家與仙家結合而成一教。原始道教尊老子為始祖。故道教文化是源遠流長。非其它教可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2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18 1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12樓 的帖子

李家當了皇上時,道教已經立教近500百年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3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18 15: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3-18 19:02 編輯

回復 xygame 9樓 的帖子

老子,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雖然老子的年代不能確定,但孔子(前551--前479)曾經拜過老子為師,至少老子也是和孔子同時代的。

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與老子差不多的年代。怎麼可能「如果要談印度和中國在宗教、哲學上的交流,老子大大還沒出生以前就可以談很多了」呢?你太會搞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4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3-19 00:12 | 只看該作者
有沒有在線版的,很想看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5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19 03: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3-19 03:52 編輯

回復 xygame 17樓 的帖子

看來,信教的人,不管什麼教,腦子多少都有點糊塗。說不過,就天花亂墜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6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19 0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隔岸觀火 19樓 的帖子

《道藏》毀損,據說《老子化胡經》從世上永遠絕跡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7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19 09: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3-19 17:08 編輯

回復 xygame 22樓 的帖子

唉,有靈魂上的非肉體上的交流,不用非得是和佛教啊,...


印度的鬼魂2500年就與中國的鬼魂交流?

要的事實上的交流! 空口無憑的, 老子之前如有中印在宗教、哲學上交流的很多。就請舉一些例子出來,別在那裡狡辯和瞎扯! 什麼別人如何差不懂?什麼玩意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0 04: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