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水探究:史上定都南京的六個朝代為何都短命

[複製鏈接]

126

主題

2718

帖子

79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angyuan 發表於 2011-3-7 0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定都南京的六朝短命而亡的玄機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六個王朝定都南京。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晉滅吳后,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317~420年),南京從此成為正統中華文化的中心。東晉以後,宋(420~479年)、齊(479~502年)、梁(502~557年)、陳(557~589年)相繼在此建都,史稱南朝。南朝與此前的吳、晉合稱「六朝」。 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東有「龍盤」紫金山,西有「虎踞」清涼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環抱,形勢極為險要。

  關於南京的風水,當年蜀國軍師諸葛亮順江而下時,看到金陵古城,不禁失聲驚叫:「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東晉大臣王導也曾說:「建康,古之金陵。」然而,十分奇怪的是,這座王氣旺盛的古城,定都於此的六個王朝,卻都短命,東吳69年,東晉102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後來,明初定都於此,一世而終,僅僅50餘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維持了9年;有人認為,楚王埋金以鎮王氣,風水沒了;有人認為,是秦始皇斬斷地脈,斷了龍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城還沒有成為城的時候,先是吳王的屬地,後來被越王佔領。接著,楚王又趕走越王,駐軍江邊的獅子山。有一次,楚王巡視自己的疆土,登上獅子山,環望四周,看到此處風景雄麗,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可是突然,楚王的臉色由晴轉陰。大臣們忙問原因,楚王煩躁地說:「這地方風景雖好,但王氣太盛!」大臣們表示要想法子解決這個問題,不能讓這裡再出帝王,於是徵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一巫師來應徵,設計了一個方案,即在獅子山上埋一批黃金,用黃金鎮壓此地的王氣,可保不再出帝王,此乃黃金「鎮王氣」。楚王同意后,大臣們馬上操辦在獅子山頂挖坑砌磚,埋下一批黃金。

  按皇家習慣,一般地上的建築物稱為宮,地下的建築物稱為陵,埋金子的地方自然就叫「金陵」了。這個地方最早的名字就是叫「金陵邑」,「邑」是比「州」級別低點,比「縣」級別高點的軍事重鎮的建制。從此,這個地方就有了金陵的名字。

  還有一種說法是秦始皇斬斷地脈,斷了龍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秦始皇深深被這裡虎踞龍盤的氣勢所吸引。但是,陪同左右的是方士常生、仙導卻沉默寡言。秦始皇問:「金陵形勝,氣象萬千,兩位何故沉默寡言?」兩位方士憂心忡忡地對秦始皇說:「金陵地形險要,氣勢磅礴,乃龍脈地勢,王氣極旺,若不採取對策,五百年後會有天子坐鎮!」

  秦始皇大驚失色,他自認為自己是始皇帝,自己的子子孫孫永為天下一統的皇帝,怎能容忍金陵有別的天子出現?於是趕緊詢問對策。兩位方士指著不遠處的方山說:「方山地處金陵東南,你看,方山頂部平坦如官印,人稱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賞賜的官印,決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氣興衰和吉祥命運。斷了方山龍脈,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氣。再引淮水貫穿金陵,通達長江,讓這條秦淮河沖盡王氣,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皇帝之位千年萬世、萬萬世了!」

  秦始皇見金陵城北的獅子山、馬鞍山氣勢宏偉,於是命令將此兩座山也斷了山脈,並將金陵改稱為秣陵。秣陵意為飼馬的草料場。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大量軍士開始了行動,方山被截斷,淮水也貫穿了南京城。

  當然,這兩種說法只是傳說。南京之所以沒有出現定都於此的強大王朝,還有更為深刻的地理、經濟、人文的原因。 從地理上來說,南京依山傍水,虎踞龍盤,易守難攻。在此處建都的天子們,一開始就著眼於「守成求穩」,缺乏攻略開拓,問鼎中原的進取雄心。而且南京處於整個中國的東南一隅,一道長江「天塹」把它與遼闊的北中國隔斷,最易於偏安苟且。

  從經濟上來說,江南向來為魚米之鄉,富庶的經濟條件反給統治者提供了加速腐敗的溫床,使「後主」們沉醉於「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上苑」。除了地理、經濟等外部因素外,定都南京的幾個王朝,都沒有問鼎中原、統一中國的決心和實力。也許正是這種種原因,使得六朝短命而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秦始皇深深被這裡虎踞龍盤的氣勢所吸引。但是,陪同左右的是方士常生、仙導卻沉默寡言。秦始皇問:「金陵形勝,氣象萬千,兩位何故沉默寡言?」兩位方士憂心忡忡地對秦始皇說:「金陵地形險要,氣勢磅礴,乃龍脈地勢,王氣極旺,若不採取對策,五百年後會有天子坐鎮!」

  秦始皇大驚失色,他自認為自己是始皇帝,自己的子子孫孫永為天下一統的皇帝,怎能容忍金陵有別的天子出現?於是趕緊詢問對策。兩位方士指著不遠處的方山說:「方山地處金陵東南,你看,方山頂部平坦如官印,人稱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賞賜的官印,決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氣興衰和吉祥命運。斷了方山龍脈,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氣。再引淮水貫穿金陵,通達長江,讓這條秦淮河沖盡王氣,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皇帝之位千年萬世、萬萬世了!」
秦始皇見金陵城北的獅子山、馬鞍山氣勢宏偉,於是命令將此兩座山也斷了山脈,並將金陵改稱為秣陵。秣陵意為飼馬的草料場。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大量軍士開始了行動,方山被截斷,淮水也貫穿了南京城。

  當然,這兩種說法只是傳說。南京之所以沒有出現定都於此的強大王朝,還有更為深刻的地理、經濟、人文的原因。 從地理上來說,南京依山傍水,虎踞龍盤,易守難攻。在此處建都的天子們,一開始就著眼於「守成求穩」,缺乏攻略開拓,問鼎中原的進取雄心。而且南京處於整個中國的東南一隅,一道長江「天塹」把它與遼闊的北中國隔斷,最易於偏安苟且。

  從經濟上來說,江南向來為魚米之鄉,富庶的經濟條件反給統治者提供了加速腐敗的溫床,使「後主」們沉醉於「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上苑」。除了地理、經濟等外部因素外,定都南京的幾個王朝,都沒有問鼎中原、統一中國的決心和實力。也許正是這種種原因,使得六朝短命而亡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沙發
txcowboy 發表於 2011-3-13 16: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xcowboy 於 2011-3-13 16:39 編輯

回復 tangyuan 1樓 的帖子

寫得不錯,有點硬傷。

「後來,明初定都於此,一世而終,僅僅50餘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維持了9年」
明初不能說是「一世而終」,明太宗(成祖)遷都北京在永樂19年,1421年。在南京定都的有: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還有成祖朱棣。

太平天國建都南京有12年(1853-1864)。

"除了地理、經濟等外部因素外,定都南京的幾個王朝,都沒有問鼎中原、統一中國的決心和實力。"
僅東晉一朝,就有幾次北伐,試圖收復疆土,可惜沒有成功,包括:祖逖北伐,桓溫北伐,劉裕北伐等。
祖逖北伐時東晉立國不穩,桓溫北伐經歷枋頭之敗。
劉裕北伐形勢最好,一度收復徐州,收復洛陽,收復潼關,收復長安,但是可惜劉穆之病死,劉裕南歸,導致北伐沒有成功。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主題

2718

帖子

79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98
3
 樓主| tangyuan 發表於 2011-3-13 2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txcowboy 2樓 的帖子

謝謝提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4
11nn93n9 發表於 2011-3-14 23:54 | 只看該作者
古代通訊運輸能力有限。威脅在北方,南京則離威脅太遠,給人以虛幻的和平,使之既不能防患於未然,也不能消患於微弱。等大患已成,則悔之晚矣。國民黨如建都北平,則對東三省就不會那麼輕易的讓日本侵佔。沒有日本對東北的輕易得手,也不會有後來的全面侵華,歷史可能就改寫了。如今,中國如改成海權國家,遷都南方沿海城市未必不是好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