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月大嬰兒同時擁有男女生殖器 術后恢復男兒身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1-3-15 1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胚胎性別發育時道跑「偏」了

這個寶寶是「他」還是「她」

一歲三個月大的寶寶「小雞雞」和卵巢共生 一周前小傢伙經過手術定性男兒身

關於性別那些事可不是男女那麼簡單 原來人類性別初始默認發育系統都是女性

一歲三個月大的寶寶,既有睾丸又有卵巢。經過手術,小傢伙恢復了男兒身。

專家說,人的性別,從受精卵時就已經定下,兩性畸形患兒,就是胚胎性別發育時,道跑「偏」了。

性別的起源其實是個很奇妙的事,有的動物成年後會雌雄轉化,植物也有性別……

今天我們就請專家說說性別那些事。

病例

一歲三個月大的寶寶

是個兩性兒

噹噹(化名)家在南陽,一年三個月前他來到這個世界時,給家裡帶來了莫大的歡樂。

「家人都想要個男孩。」父親李先生說。

但隨著噹噹的成長,李先生髮現,兒子的小雞雞比別的同齡寶寶小。一個月前,他們帶著孩子來到鄭大三附院。

該院小兒泌尿外科主任黃岩給噹噹檢查發現,噹噹右側隱睾,而左側竟發現了卵巢和輸卵管。

「這是一個典型的真兩性畸形患兒。」黃岩說,常見的兩性畸形只是生殖器官畸形,同時具備男性、女性生殖器官的真兩性畸形很少見。

徵求了李先生一家人的意見,一周前,黃岩為噹噹做了手術,切除了卵巢,噹噹徹底恢復了男兒身。

發現

兩性畸形患者並非少數

在人類社會中,有個別人既不像男人,又不像女人。說他是男性,又具有女性的特徵;說她是女性,而實際上又具有男性的特徵。醫學上把這種具有男女兩性特徵的人,叫做「兩性畸形人」。

兩性畸形人並非少數。美國一項調查表明,兩性畸形患者在美國每年會出生約2600人。由於嚴峻的社會現實只認同非女即男的兩性性別,因此他們出生后不久就會被實施手術,在美國平均每天有5例這樣的手術,以便把他們歸入到社會認同的要麼是男、要麼是女的性別。

神奇

人類性別發育

初始默認系統都是女性

兩性人是哪裡出問題了?鄭大一附院基因研究所所長孔祥東說,人有46個染色體,其中44個是常染色體,而性染色體只有兩個,要麼為女性XX,要麼為男性XY。

「Y是人體最小的一個染色體,別的啥用都沒有,就是決定人的性別。」孔祥東說,人的性別從受精卵時就已定下,但受精卵初始的「默認發育系統」都是女性。等發育到4周至5周,胚胎的性腺根據染色體,分化成兩條道,要麼發育成睾丸,要麼成為卵巢。

孔祥東打個比喻:一旦朝哪條道走,另外一條道就應該封死,而兩性人就是兩條道跑「偏」了,結果男女生殖系統齊頭並進發育,哪個也發育不完全。

有些動物成年後還會轉性

有報道稱,英國國家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小白鼠的Y染色體插入XX(雌性)小鼠胚胎的基因組中,可將雌性小鼠變成雄性小鼠。

孔祥東說,這完全有可能,就是通常說的轉基因,但小白鼠會顯現雄性特徵,與正常的白鼠還是有差異的。

而更神奇的是,人想轉性必須手術,而有些動物可以「自由轉換」。

比如烏龜,它們的卵在26℃條件下會百分之百地孵化成雄龜,而在31℃條件下會百分之百孵化成雌龜。溫度條件介乎其中時,則孵化成的龜的性別兩者均有。

而鼴鼠,在成年生活中會保有「卵巢」,可從雌性變為雄性,然後再變回來。

「面對生物界的複雜性,性別的研究目前只是冰山一角。」孔祥東說。

植物有性別,大部分是「兩性」

人分男女,動物分公母,植物也有性別呢。

「所有生物都分性別,都是靠Y染色體來控制。」孔祥東說,現代植物,包括稻子、小麥、梧桐等,為了生存,都發展成雌雄同體。

但作為活化石的銀杏樹,還分「雌」「雄」。孔祥東說,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高而「瘦」的銀杏樹不會結白果,因為它是「雄」性,而較為粗壯的銀杏樹就是「雌」的。

提醒

強扭的瓜容易成畸形

「兩性畸形患兒的發病率沒有具體統計,但還是能感覺在增加。」孔祥東說。

他說,雖然兩性畸形的發病機理不明確,但肯定與環境污染、生活壓力增大有關,因為這些都是造成基因缺陷的元兇之一。

而孔祥東曾接診一個兩性畸形患兒,發病原因竟是母親太想要男孩,在孕期服用大量雄性激素,結果給孩子造成終生遺憾。

「強扭的瓜不甜。」孔祥東說,性別這事,還是順應自然的好。

而黃岩提醒,一旦發現孩子性別發育異常,一定要儘早治療,以減少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