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究竟哪個是真民主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4-13 16: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5 小時前   來源   CHN強國論壇

    杜文提出「民主就是民主,沒有姓資姓社之分,只有姓真姓假之別」,那麼真民主與假民主的分水嶺是什麼呢?如果民主沒有姓資姓社的區別,如果把民主最本質的屬性——階級性抽掉了,那麼還能否分清真民主、假民主嗎?

    資本主義民主在實質上究竟是怎樣的民主,它是真正的民主嗎?也許有不少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資本主義國家的總統選舉、多黨競選搞得熱熱鬧鬧,這難道不民主嗎?誠然,在一些西方國家,比如美國,政治投票、政治選舉、意見表達、結社活動、輿論監督等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有所擴大,公民可以通過選票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傾向,可以參加議員、市長、州長甚至總統的競選,等等。從民主的形式上看,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的確比較完備,競選演講、電視辯論、投票選舉等場面的確是搞得熱鬧非凡,調動了相當一部分選民的參與熱情。但這都是資本主義民主的表面現象,事實上這些民主形式都不能從根本上動搖、改變資產階級掌控國家政權的這一基本事實。正如列寧所指出:「資本既然存在,也就統治著整個社會,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選舉制度都不會改變事情的實質。」

    我們不妨來看看美國的總統選舉就知道了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質所在。一些人所津津樂道的美國總統競選事實上是一種典型的金錢政治,這在當今世界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按照美國憲法規定,只要是美國出生的公民、年滿35歲、在美國居住至少14年,就有資格參加總統競選。如果僅從字面上理解,競選總統的門檻可以說不算高,對普通人來說也是平等的,但是一旦參加競選角逐,事實上的不平等就立即體現出來了。因為總統競選需要巨額開銷,這不是一般人的經濟實力所能擔負得起的。近十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經費不斷暴長早已使人瞠目結舌。2004年大選,小布希花了3.67億美元戰勝了花費3.28億美元的約翰•克里。2008年美國大選,奧巴馬籌集了7億多美元競選,經費高出對手一倍多,才最終贏得了選舉。這些大把大把的美元都花在爭取選票上,比如總統候選人以及他們的擁護者們僅在宣傳廣告及選民動員這一項就不惜一擲千金。據《金融時報》報道,2004年3月份,布希輕鬆甩出1000萬美元,在17個州播放120秒廣告。難怪有人說美國「燒錢」選總統。這些數額浩大的競選資金是從哪裡來呢?絕大部分來源於壟斷資本家、金融大亨、跨國財團等提供的贊助資金。這對於沒有任何壟斷資本家或財團支持的普通工薪階層來說,競選簡直就是水中撈月、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話。

    說到這兒,我可以再介紹一個發生在近年美國社會的有趣的例子。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有一位奇怪的64歲老頭名叫麥克米蘭,是一位越戰老兵和郵局退休工人。因為每月要為自己和失業的兒子總共支付1700美元房租,所以對房租高這一社會問題產生嚴重不滿。為此,他於2004年註冊成立了「房租太他媽高了」黨,代表的是廣大付不起房租的人們,包括他本人在內,這個黨目前只有三名註冊黨員。麥克米蘭已經三次角逐紐約州州長,二次競選紐約市市長。但很不幸,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2010年11月2日是美國中期選舉日子,他這次的目標是紐約州長。可是他的選舉經費僅為16.91美元,這是他參選州長所得的全部捐款。在美國現行的民主體制下,完全可以想象到,就憑這點錢,麥克米蘭當然根本不可能組織大規模的競選活動,更不用說電視廣告了。而且他也沒有陣容龐大的、有實力的競選班子為他籌劃選舉,只有7位志願者幫他組織競選團隊,其中包括1名社區大學教授和4名律師。就憑這樣的財力和班底,選舉結果可想而知。可見,投票、競爭等方式選舉雖然擴大了像麥克米蘭這樣社會中下層群眾的民主參與機會,但實際上他們個人或他們的代表中下層群眾利益的政黨根本不可能對國家政治生活起決定性作用。他們的民主權利實際上不過就是每隔幾年參加一次選舉投票,來決定究竟是由柯林頓、布希還是由奧巴馬來代表資產階級進行政治統治。資產階級民主的自由競選,不過是由金錢支配的競選而已,誰控制了錢袋,誰就掌握政府。民心對入主白宮固然有一定的推動或牽製作用,但真正在背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鈔票而不是選票。

    我們看看美國立國以來歷屆總統就可以知道,在資本主義國家,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壟斷資產階級以及各種利益集團。從1789年華盛頓就任第一任美國總統迄今已經選舉出44位總統,歷任總統都為兩大政黨代表人物所壟斷,沒有一個由普通工人通過競選而登上總統寶座。由誰來擔任四年一屆的總統職位,不是由廣大選民說了算,而是最終由美國整個壟斷資產階級所決定,也就是由那些不惜出巨資資助總統候選人競選的權勢集團所決定,總統不過是美國資產階級的總代表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總管家。或許有人會說,西方國家有許多政黨進行競選,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個政黨都有機會輪流上台執政,這難道不是真民主嗎?其實,這個問題馬克思早在1855年在評論英國議會制度時就做了回答,他指出,資產階級「不是靠把政權經常保存在同樣一些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去的,而是採用這樣的辦法:它輪流地使政權從一隻手中放下,又立刻被另一隻手抓住。」在美國,除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外,的確還存在許多大大小小的政黨。從表面上看,包括共產黨等許多小黨派都享有平等的機會通過競選而上台執政,可是實際上卻根本不可能。美國歷屆政府不是共和黨掌權就是民主黨掌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地輪流執政。美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規律,正如列寧所精闢揭露的:「每隔幾年決定一次究竟由統治階級中的什麼人在議會裡鎮壓人民、壓迫人民,——這就是資產階級議會制的真正本質」。

    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根本區別在於,兩種民主制度所建立的經濟基礎是截然不同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絕大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統治,而資本主義民主則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少數人對絕大多數人的統治。我國在經濟上實行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擺脫了被資本剝削和奴役的境況,在經濟上取得了平等地位,並由此決定和保證了社會主義民主不是受資本操縱的民主,不是少數人佔有生產資料從而支配多數人的民主,而是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億萬人民享有的民主。所以,我們說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歷史上一種「新型的民主」,「新」就新在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實現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者的民主。如果像杜文那樣抹殺了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之間的本質區別,還能夠分清真民主與假民主嗎?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9: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