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式民主必將拖垮中國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3-10 08: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3-09)  
  
思維空間
張 翔

  30年來,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落後的面貌;然而,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國也正面臨著日益凸顯的現代化困境。諸如貧富差距、東西差距、官民對立、政府腐敗等一系列現代化發展中的問題,逐漸跨越潛伏期,成為中國發展中倍受關注的焦點。面對這些複雜的現代化困境,各國的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提出預測。其中,認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遲滯,要求中國通過民主化解決現代化困境的觀點,一時之間成為主流。

  在這個主流觀點中,通過西方民主政治的些許宗旨或原則來改造中國的政治體制,又成為其中的中流砥柱。雖然中國國內的許多文獻,試圖對這種主流觀點進行反駁,同時,對中國民主化的道路問題進行澄清;然而,長期以來,西方的政治話語壟斷了對民主的解釋權,以致這些澄清往往過分強調中西方意識形態的對立,過分渲染中西方的主義之爭,而沒有從實踐上分析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與中國社會發展的內在相斥性。

  從當前中國發展的大局來看,奢談民主政治,尤其是西方式的民主政治是不合時宜的。這不僅是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更重要的是,西方式民主的本質特徵,與中國發展現狀存有內在對立。

競爭與選舉將阻礙中國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學界展開了一場關於民主政治的大辯論。最終的結果,熊彼特的程序式民主在學界中取得上風。程序式民主關注兩個維度,一個是競爭,一個是選舉,這兩個維度也成為學界評判各國民主績效的重要指標。然而,在中國引入競爭與選舉,都將使中國發展陷入遲滯,最終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陷入僵局。

  首先,中國正處於身份社會向契約社會的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傳統與現代的各種要素相互交織,犬牙交錯,而且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呈現出不穩定、難控制的態勢。在這種社會生態環境,影響選票走向的變數過於複雜,資本、地域、民族、宗族、城鄉、收入等錯綜複雜的變數相互作用,必然使選舉結果難以預測,不可控制。

  這一點與西方國家迥異。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法國,現代社會已經穩態成型,影響選舉的各種變數較為清晰,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可以通過現代統計學進行計算。從這個角度而言,在西方,競爭式的民主所產生的政治結果是可以控制的。因此,西方的媒體往往可以對選舉結果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測與判斷。然而,在中國,由於變數的複雜性,像西方選舉那樣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測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一個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未來,對於發展中的中國而言,無論如何都不是福音。

  其次,發展中的中國還無法承擔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危機。從各國民主政治的歷史實踐來看,民主化進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即使在標榜民主、以民主自豪的美國,在民主政治大發展的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民主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從賄選到詐選,從腐敗到黑金,甚至通過民主體制合法地買賣官職,一時都成為當時美國各地的政治風尚。即使是力圖打破政治樊籬的威爾遜總統,在競選時都不得不與諸多不良勢力妥協,以致在美國政壇流傳著「好人不能當總統」的政治笑談。

  這種情況在各國民主政治的初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過,要跨過這個民主政治的「卡夫丁峽谷」(the Caudine Forks),就必須具國內相對穩定,國外相對和平的政治局面。今天中國內有一系列現代化進程中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各地還存在許多群體性的不穩定因素;外與周邊鄰國存在一系列的領土爭議與資源競爭,各國對中國的崛起還心存疑慮,這都意味當前中國不具備跨越民主「卡夫丁峽谷」的社會條件。
  第三,從近50年發展中國家的民主化進程來看,還不存在照搬西方民主體制而繁榮的歷史經驗。無論是蘇東各國劇變時期的混亂,還是拉美各國民主改革所帶來的發展困境,都如警鐘長鳴於耳畔,不可不察。再退一步而言,從世界各國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實際情況來看,由民主而繁榮的國家實在少之又少,而由民主而混亂的事例卻不勝枚舉。可見,民主政治帶來繁榮與其說是信條,不如說是戲言。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地大人多,底薄物寡的境況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在這時,民主化真的能使中國擺脫困境,續寫繁榮嗎?

  因此,在今時今日,按照西方政治話語中的「民主政治」改造中國的政治體制,不僅不能解決當前發展中的問題,還將引出一系列新的、更加複雜、更加難以應對的社會問題。最終,中國30年的經濟成就將消弭在民主化進程中,以致被拖入發展停滯、危機迭出的泥潭。簡單地鼓吹西式民主,或者打著中國特色的旗號,以西式民主標準否定中國政治體制的學者,最終只能是「太阿倒持,授人以柄」,以致「親者痛而仇者快」。

  當然,中國不具備立時推行民主政治的條件,並不意味著中國不需要走民主道路,民主作為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手段,在中國早於1949年之前就有定論。在當前中國,通過側重民生事業保障民眾利益表達、參與政策制定、監督政策執行,都是必要的。只是民主政治的發展不能以大躍進的方式來實現的,通過社會進步不斷積累有利於民主的因素,漸進式地「摸著石頭過河」,一邊研究,一邊探索,一邊改革才是上策。

作者是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

14

主題

76

帖子

7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5
沙發
木不識丁 發表於 2011-3-10 11:4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老百姓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政治制度,任何人無權干涉。這次發生在國內部分城市的街頭鬧事兒,只是西方反華勢力操縱個別人的搗亂行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28

帖子

699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9
3
五十仙 發表於 2011-3-10 22:26 | 只看該作者
台灣人看到對岸養熊插管抽膽汁,大多會罵「夭壽」、「殘忍」。不過,我們脫離「野蠻年代」其實也不算久。

我剛進新聞界時,台灣還常當街殺虎,泡虎鞭酒、虎骨酒、吃虎肉,殺猴煉猴膠,殺狗吃香肉。幾千年來,華人看所有動物都只是「一盤肉」或是「幾味藥」,就像張獻忠所言「天生萬物以養人」,我們唯我獨尊,從不尊重「畜牲」。

當年,一小撮「吃飽沒事幹」的知識分子說,人類應尊重動物,動物也有動物權。社會把他們當瘋子,把「動物權」當笑話。那時不流行民調,否則應有九成民意贊成凡動物皆可殺。

但,與「畜牲」站同一陣線的菁英竟與絕大多數台灣人為敵,拍下殺虎、殺狗照片,告洋狀,登上國際主流媒體。歐美群情激憤,揚言抵制台灣貨,我們則以「國情不同」辯解…。

幾番「家醜外揚」後,社會終於認清「國際趨勢」,接受「動物權」的觀念。現在,我們有《動物保護法》,別說殺虎、殺狗,連倒吊待宰的肉雞都不行。

不光是「動物權」,其實,「人權」、「民主」等價值,也是一小撮「崇洋媚外」的菁英,「橫眉冷對千夫指」所爭出來的。

戒嚴時代,在愚民教育下,一般人贊同「穩定壓倒一切」,把民主當做破壞安定,把人權視為縱容壞人,把自由看成不負責任。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人,被抹黑成破壞團結的異議分子。

還好,台灣的安全,仰仗美國;經濟,依賴國貿;強人無法為所欲為。「黨外」一方面以民主運動啟迪民智,一方面援引國際勢力施壓,終於扭轉了威權體制,成功民主化。

我們的傳統,並沒有「動物權」、「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國情不同」也因此總成保守派的藉口。幸好台灣是靠貿易生存的海島,也沒大到足以力抗國際潮流,所以最終都接受普世價值,進入國際主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1: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