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談在中國「找不到誰是窮人」

[複製鏈接]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3-8 05: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也談在中國「找不到誰是窮人」
作者:秦漢雄風  2011-3-4  北美新浪論壇

在2011年3月1日「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2011年年會」有關「救助與福利戰略分會」上,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劉喜堂表示,如何找出需要社會救助的人群是社會救助工作最困難的事。他說,目前很多救助對象針對的都是低保對象,因為「找不到誰是窮人」,缺乏有效的「窮人認定機制」,為了避免救助不需要幫助的人,只能將救助對象鎖定低保人群。這使一部分人享有重複的救助,而一些處於低保邊緣的群體則什麼也享受不到。

讀了這條新聞,筆者覺得劉喜堂副司長的這些言論實在荒謬、可笑至極,又很難讓人置信。儘管他將責任歸咎於中國缺乏「窮人認定機制」,但筆者認為這完全是一種借口、託詞,是在藉機粉飾太平,即目前在中國絕大多數的人都富裕了,而窮人很少了,已到「找不到誰是窮人」的地步了!

據此前的新聞報道,中國目前的貧困線是2008年確定的,農村(人均純收入)貧困標準為1196元,農村貧困人口為4007萬人。2009年繼續實施上述標準,統計局測算,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3597萬人。中國將在「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將貧困標準上調到人均純收入1500元,這比2008、2009年1196元的貧困標準提高了25%。受此影響,西部省份扶貧壓力大增。去年12月21日召開的全國扶貧工作會議指出,未來十年扶貧開發任務艱巨,返貧壓力仍然較大,中國貧困人口或將破億。

由此可見,中國早已有了認定窮人的標準,並且還有具體的數據——中國的窮人遍地都是。可劉喜堂卻說目前在中國缺乏「窮人認定機制」,因此「找不到誰是窮人」,真不知道各級民政部門到底是幹啥吃的?他們究竟採取什麼方式方法去找窮人了呢?可又為什麼沒有找到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各級領導都很喜歡唱高調,喜歡歌舞昇平,喜歡報喜不報憂,喜歡坐在車上裝腔作勢一番——到提前指定好的地方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喜歡在會議、電視上與幹部、老百姓「親切」交談,喜歡在酒店賓館聽彙報「宴」收工作,喜歡在各種數據、彙報材料上大做文章——只要是年初制定的GDP及人均純收入等計劃指標,年終總能超額完成;即使遇到自然災害,糧食依然能增產……而很少能看到沒有完成的任務。領導如此幹事業搞工作,如此密切聯繫群眾,自然就看不到真正的窮人到底在哪裡。

二是各級民政幹部很少到群眾中去走訪調查,而是坐在辦公室里聽彙報、捏數據、報名單等。按理說,民政幹部肩負著「上為黨政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神聖職責。作為民政幹部,除了要及時處理一些突發自然災害參與救災之外,平時還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農戶走訪調查,決不能浮在上面誇誇其談。中國的窮人很多,並不是沒有,他們十分渴望能得到政府的溫暖和援助。但國家的救濟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給每個窮人都發放一大筆救濟金。這就要求我們民政幹部要認真把關,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劉喜堂副司長說目前只能將救助對象鎖定低保人群,這明顯地存在著問題。因為當前享受低保的人數有限制,比如1000多人的村政府只分配10個指標,每人一年能享受四百元至一千多元,其他人即使再窮,甚至連飯都吃不起,也享受不到。加之,一些村幹部優親厚友,並沒把低保安排給該享受的人等,這些情況,都需要民政幹部嚴格審核與把關。令人失望的是,他們一般都怕得罪人,村上報誰就是誰。

三是許多鄉鎮幹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密切聯繫群眾,工作不認真。由於現在的獎罰不明,提拔、評優樹模要靠關係,領導又不帶頭深入群眾等,一般幹部也就沒多大幹勁和信心了。比如筆者在下基層中看到,某鄉政府的領導與一般幹部基本上都不下鄉,每天大概9點多吃早飯,吃了早飯就待在宿舍里等12點的午飯,吃了午飯有的下鄉了——最多走到村幹部那裡簡單地把工作任務一交代,就又匆匆回鄉上,或者乾脆溜回縣城的家了;有的待在鄉上上網、看電視、看報紙、睡覺混時間;有的到街上亂逛;鄉領導大多時間都開著公車往縣上往家跑,至於下農戶就更少了,有的甚至工作了多年,還不知道村組幹部到底住在哪裡。如此工作又咋能搞清楚誰是窮人誰是富人?又咋能談得上為人民服務呢?又咋能搞好黨群、幹群關係,贏得群眾的擁護?

中國貧困人口或將破億,我認為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尤其在一些山區貧困面很大,幾乎佔到當地人口的一半。筆者在農村看到,許多困難戶以及7、80歲的老人生活無保障——也並沒有享受到低保。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農民已達到60歲以上,而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絕大多數生活的都很艱辛——他們每天仍堅持繁重的體力勞動,甚至連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得到地里幹活。前幾天,筆者下去聽一老太婆向我淚汪汪地傾訴:雖然她今年已83歲了,但為了活命,她還得背著背簍上山扯野藥材賣錢,她經常一人在山上要忙到下午兩、三點才背著一背藥材回家做飯。就這樣,一年還能弄兩、三百元度日。可眼看著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了,路也走不動了,這日子可咋過?一自稱88歲的老太婆還在那弱不禁風地剁豬草,她說她頭昏眼花兒聾實在做不動了……還有一75歲的老人中風一年多了,卻一直睡在床上無法下地,至今也沒有人給他看過病,他不停地說自己咋還不死……許多人不得不長年外出打工,辛苦掙回來的錢大多用於修房子、子女上學等之後,又是一貧如洗……

另外,當前人均年純收入1500元到底是個什麼概念?我想這裡不用細說,大家都清楚。現在哪個幹部一月不領兩、三千元的工資呢?而窮人一年純收入才1500元,真是天堂與地域之差!面對此情此景,我們的公僕又有什麼理由和資格不深入群眾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呢?又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在那高談闊論、誇誇其談、報喜不報憂呢?還好意思在那恬不知恥地說「找不到誰是窮人」嗎?

貧窮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幹部嚴重脫離人民,並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為親友為情婦為利害關係人牟利。某些領導幹部的如此做法,老百姓的心在滴血!我想,只要各級幹部始終都能言行一致,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時刻牽掛民生,時刻為群眾的冷暖安危著想,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即使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沙發
水月滄海 發表於 2011-3-8 05:46 | 只看該作者
用純收入或是收入,或是生活人均的數值來定義窮人都不太真實,因此窮人需要一個精準定位。
水中明月,滄海橫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3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3-10 06:51 | 只看該作者
水月滄海 發表於 2011-3-8 05:46
用純收入或是收入,或是生活人均的數值來定義窮人都不太真實,因此窮人需要一個精準定位。

除了人均收入,還如何「精準定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