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球300年後或遇第6次物種滅絕 因人類肆意破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可愛可親 發表於 2011-3-4 0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曾經致恐龍於死地的物種大滅絕是否有可能再次發生?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科學家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可能在未來300年到2200年內到來,而導致這一災難的罪魁禍首正是氣候變化、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人為活動。

  已發生5次物種大滅絕

  論文的作者之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安東尼·巴諾斯基介紹說,地球上不斷有物種消失,同時也有新物種不斷進化,這種此消彼長的過程使得生物多樣性得以保持。然而當這一平衡被打破時,生物的生存法則就會出現問題,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

  每隔數十萬至數百萬年,地球就會發生一次這種災難,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至少會有75%的物種消失。在過去的5.4億年裡,這種規模的滅絕只發生過5次。最近的一次是在6500萬年前,導致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消失。

  「化石記錄告訴我們,一旦踏入物種大滅絕的進程,將是不可逆轉也無法預測的,後果不堪設想。」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大衛·雅布倫斯基介紹說:「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每年都會失去許多物種。問題是這種滅絕的速度是否正常?」

  哺乳動物滅絕速度異常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巴諾斯基等研究者以全球哺乳動物種類為指標,衡量目前的生物多樣性。結果發現,在過去的500年裡,大約5570種哺乳動物中至少有80種滅絕。而在此之前,也就是地球人口劇增前,哺乳動物滅絕的情況很罕見,平均每100萬年只有2個物種消失。

  巴諾斯基表示:「即使用較高的標準來給『大滅絕』下定義,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看來也與過去幾次物種大滅絕相似。」研究發現,按照目前物種滅絕的速率,地球將在300年至2200年內進入第六次物種滅絕。「這一結果讓人喜憂參半,表明我們正面臨危機,但還有時間來解決它。」論文的另一位作者伊麗莎白·費拉說。

  但也有科學家並不那麼樂觀。研究顯示,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罪魁禍首包括氣候變化、棲息地減少、污染和過度捕撈,而這些正是人類造成的。雖然人類還有時間來補救,但問題是,我們是否會這樣做?

  地球身價達3000萬億英鎊

  如果人類不立即行動,地球還可能身價大跌。美國天體物理學家格雷格·勞克林最近利用自己發明的公式,通過計算地球的年齡、大小、溫度、質量和其他重要統計數字,得出地球的「價格」為3000萬億英鎊,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行星。

  按照他的演演算法,火星的價值只有1萬英鎊,而金星則一文不值。宇宙中其他1235個已知行星,也由於氣候不夠宜人,大多數身價都不太高。

  勞克林教授解釋說,發明這種演演算法是為了衡量一顆行星是否適合居住、是否有價值。無論這一公式是否合理,但正像他所說的,「這能讓你意識到地球到底有多寶貴。我希望這會促使我們珍惜和保護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0: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