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想拜讀政治局博士委員們的博士論文 ---- 由德國國防部長想到的!

[複製鏈接]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anren 發表於 2011-3-4 1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今天才看到關於德國國防部長博士論文抄襲作假的比較詳細的文字(轉貼在下面)。但是我堅信,中國政治局中的「博士委員」們、各級政府部門的「博士長官」們,是不可能做出這個德國佬的這種下三濫的事情來的。但是國人多年來對如此之多的「博士領導」們頗有微詞,顯然有損博士領導們的威信。既然博士寫的都是學術論文,不涉及黨國機密,其實還不如把這些學術論文在網上發出來,一分錢的納稅人銀子也不必花,讓大家看過,小民們也就心服口服了。領導說話的可信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華夏文摘,2011/3/3 ---


德國國防部長的困境
    ·汪晶晶·

2011年的新春伊始,誰也沒想到突尼西亞爆發的茉莉花革命會一下通過埃及,阿爾及利亞,巴林,特別是利比亞,在整個阿拉伯世界燃起熊熊烈焰。這一下,被阿拉伯世界包圍的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前景就悠忽一下變得有幾分岌岌可危了。

不過,您可千萬別以為德國的國防部長是在為以色列的階級兄弟們擔憂,他才不會呢?

二十年多前我剛剛開始學著做生意的時候,德國的生意夥伴們就曾饒有興緻地教過我,怎樣通過Vorname,也就是德國人的名,來辨別對方是不是猶太人。德國人告誡我,一旦發現對方是猶太人,最好立即放棄這單生意。因為即使做成,你也不可能有任何油水可賺。2008年的金融危機剛一開始,誰也沒搞明白怎麼回事,我認識的幾個德國朋友就私下偷偷地說,這肯定又是美國的那些不做工不種地,整天琢磨著種錢長錢的猶太人在興風作浪。就我比較保守的估計,德國人不說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八十,都不喜歡猶太人。只不過希特勒殺了好幾百萬猶太人,這筆血債猶太人須臾不敢忘記。他們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時時講,讓每一個普通的德國人都帶上希特勒犯下的原罪。德國的老百姓當然也就不敢公開地,赤裸裸地反猶了。

但總而言之,讓德國人心疼以色列,那卻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對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開,德國的國防部長zu Guttenberg並無能力去挽狂瀾於既倒。他至多只能堅守崗位,密切注意事態發展而已。而最近國防部長不幸誤入的困境卻和這些國家大事無關,那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一點私事。

只不過,正像中國古代聖賢教導我們的,皇帝無私事,德國老百姓視野中的公眾人物,特別是高官厚爵者,也無私事。

事情是不來梅大學的一名法律學教授無意間惹起來的。

不來梅大學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因為大批教授們的「極左」,不說是聲名狼藉吧,至少通常很難引起公眾們的敬意。但凡事都有例外。不來梅大學歐洲政法研究中心的主任,一位名叫Fischer-Lescano的教授,卻是一位在學術圈子中有口皆碑的嚴謹學者。

德國的男孩子通常六歲上學,上十三年,再當一年兵,在二十歲時上大學(這一歷史從2010年起改寫,中小學學制改為十二年,義務兵役製取消。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樣,上大學的年齡提前到十八歲)。但這位Fischer-Lescano(從姓氏上看似乎有義大利或西班牙血統)卻比同齡人晚兩年,他是二十二歲才上的大學。但此人在法學專業里卻是個小天才。他二十七歲做完文官第一次國考,二十九歲做完文官第二次國考,三十一歲做完博士,三十五歲做完教授資格考試,接著就拿到了教授的位置(德國的教授沒有副的,一當上就是終身正的)。所有這一切,在德國的土地上,在法學這個專業內,絕對稱得上是神速,且不說博士論文他得的還是summa cum laude,翻成中文就是最高分,「優秀」。

且說2011年2月12日的晚上,孩子睡了,夫人忙著她自己的事。Fischer-Lescano給自己倒了一杯紅酒,愜意地坐在電腦旁。他今晚的任務是奉一家期刊的稿約,為國防部長zu Guttenberg那篇沉甸甸的,有475頁,且同樣也是得的最高分summa cum laude(優秀)的博士論文,寫一篇書評。

要是在中國,一位大學教授受委託給國防部長的博士論文寫書評,那還不激動得淚光閃閃。但Fischer-Lescano卻一丁點也不激動,他像對待任何一篇需要他評價的論文一樣,先例行公事般地把國防部長zu Guttenberg的博士論文,《美國和歐盟憲法和立憲機構的變遷沿革》,輸入使用Google的一個特殊軟體。然後靜靜地等待結果。

網際網路,特別是Google的出現,是人類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場空前偉大的革命。網際網路對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人類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和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蒸汽機。法律系的學生們常常在一起竊竊私語,說是自從有了Google,寫論文,不管是寫學士論文,碩士論文還是博士論文,變得象小孩過家家一樣簡單。想寫什麼專題就能寫什麼專題;想什麼時候完成就能什麼時候完成;總之,只需導師一聲令下。但才三十八歲的Fischer-Lescano也不怕,他可不是那些不會上網只會背法律條文的前輩老朽。他公開對學生們叫板說,自從有了Google,發現學生寫論文時竟膽敢抄襲,變得象小孩過家家一樣簡單。你們只管抄吧,我想什麼時候發現就能什麼時候發現;想發現多少就能發現多少,不管你們是李代桃僵,移花接木,暗渡陳倉,還是狸貓換太子。

不過話雖這樣說,Fischer-Lescano私下裡對自己的學生還是滿意的,學生們都還算老實。至少在文官國考論文和博士論文中,在他執教的這些年,還真沒發現一例抄襲剽竊,學法犯法的案例。

但這個晚上,Fischer-Lescano觀察著電腦上的顯示,卻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堂堂國防部長的博士論文居然一下被Google的這個特殊軟體染紅了一大片。那就是說,國防部長竟在公然抄襲!

且說德國基本法(其功能完全等同憲法。因為德國,具體說是西德,在建國的1949年通過這個基本法后一直沒有再立正式的憲法去取代)的前言中,有一句我們中國人通常根本不會去多看一眼的話。那句話說的是,在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上帝和人類面前肩負的責任的情況下,德國人民在此通過以下基本法(原文很流暢,如果大家讀著中文覺得彆扭,那很顯然是我翻譯的問題)。

後來的歐盟和當年慌慌張張建立的西德完完全全不一樣,它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吞吞地成立的。所以有著足夠的時間浪費納稅人的錢去討論每一點每一滴枝節。比如,歐盟的憲法討論時就有法律專家提出,應該刪除德國基本法前言中這一句充滿著宗教意味,而對俗世的政治運作幾乎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句子。專家們認為,所謂在上帝面前肩負的責任是一個誰也看不見摸不著,完全無法具體量化的東西。(比如,希特勒做了那麼多壞事,但他一直認為他自己比誰都清醒地意識到他在上帝面前的責任。)

但德國的一位知名報刊法律問題撰稿人,Klara Obermüller女士,卻不同意歐盟法律專家的意見。這位Klara Obermüller女士給著名的《法蘭克福彙報》,《南德意志報》和瑞士的《新蘇黎世報》寫過許多雅俗共賞且有見地的好文章。在《新蘇黎世報》的一篇文章中Klara Obermüller女士寫道,歐盟憲法中去掉德國基本法前言中這個無比重要的句子不僅是不妥的,而且是危險的。Klara Obermüller說,歐洲人民和德國人民一樣,其社會制度及其結構,人民的生活方式,每一個個體的思維,舉止,乃至一切判斷,都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的價值觀念之上的。這個表面上看不見摸不著的基督教文化的價值觀,向上繼承著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思想和人文底蘊,向下則充實和支撐著今天整個歐洲人民心靈深處無處不在的倫理和道德。去掉了這個基礎,就會給無法無天的,激進的,俗世的政治政權,留下一個巨大的,驚人的,可以為所欲為的空間。而被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其它民族爭相效仿的歐洲文明,也就會就此而變成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甚至會陷入自行坍塌的境地。總之,對於德國基本法前言中的那個充滿著宗教意味的句子對俗世的人們是否具有約束力,Klara Obermüller女士堅信,歐洲的老百姓和德國的老百姓一樣,心中自有一桿秤。套用一句文化大革命中的流行漢語,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也。

很顯然,Klara Obermüller 這一番極有見地的分析引起了zu Guttenberg強烈的共鳴。這位國防部長一口氣抄了七段,不要說詞句章節,就是標點符號也沒改動一個,全部完整地複製到自己的博士論文中。論文中既沒有提到Klara Obermüller的名字,也沒有提到《新蘇黎世報》的哪一天哪一版哪一頁。

除了從這一位報刊作者的文章中完整地抄襲了七段之外,國防部長還引用了另外共計十六處他人的思想和詞句,沒有註明出處。

Fischer-Lescano被國防部長zu Guttenberg大膽的,驚人的,赤裸裸的,毫不掩飾的剽竊震驚了。他從那篇博士論文中先退出來,到Google中搜索了一下國防部長的名字。國防部長的全名是

Karl Theodor Maria Nikolaus Johann Jacob Philipp Franz Joseph Sylvester Freiherr von und zu Guttenberg

對歐洲中世紀史十分熟悉的Fischer-Lescano知道,這位國防部長來自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其家族史能追溯到公元五至九世紀威震整個歐洲的法蘭克王國時代(這個法蘭克王國的開創者在歐洲史中的地位直逼中國史中的秦始皇,在德國被稱為卡爾大帝,在法國則被稱為查理大帝)。國防部長同時還是當代德國政治舞台上炙手可熱的太子黨,他的祖父1967至1969年曾在Kurt Georg Kiesinger任德國總理時任總理辦公室主任( 其地位還高於內閣部長)。國防部長2000年與他現在的夫人結婚。夫人的家世更讓人肅然起敬,她是德國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中不可或缺的名人,和我們「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同時代的那位鐵血宰相卑斯麥的五世嫡孫。更為醒目的是,這位國防部長生於1971年12月,剛剛才滿三十九歲,是德國政壇上一顆冉冉升起,勢不可擋,正向內閣總理的職位步步逼近的新星。而他擔任的國防部長職務,在我們整個星球正急劇動蕩的時刻,不僅關係到德國自身,也直接關係到歐洲和整個西方陣營國家的安危。

在這樣一個時候,把這樣一件高官的醜聞披露出去,那會在整個德國社會引起怎樣巨大的震撼和後果呀!

怎麼辦呢?

已經是深夜了。Fischer-Lescano猶豫了片刻,還是撥打了一位法學界他十分尊敬的一位同事的電話。這位同事在德國的憲法法庭任職。這兩位法學專業的同行在電話里討論了兩個多小時。到凌晨三點,兩人終於一致同意,這件醜聞必須披露。

兩天之後的2011年2月15日,國防部長陷入他事先完全沒有預料,至今尚未完全掙脫出來的困境。

雖然國防部長立即向議會和公眾宣布不再使用博士頭銜,Bayreuth大學,國防部長的母校,還是毫不客氣地通知媒體,公眾和國防部長本人,他的博士頭銜因為博士論文存在著可疑的舞弊而被收回。接下來,聯邦總理邁克爾為她寵愛有加的國防部長辯護。她說,我請求大家注意,我選的是一位國防部長,是政治家,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學者。雖然德國總理邁克爾本人曾是一位極優秀的學生和學者(在她呆過的所有學校,她極其優秀的成績都有口皆碑。走上政治舞台之前,她是大學物理學專業的教授),但公眾和反對黨卻對總理對國防部長的庇護毫不買賬。他們駁斥說,政治家最重要的品德是誠實。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最最無恥,最最無法饒恕的惡行就是說謊。

每個晚上,幾乎所有的廣播電台都邀請各自知名的相聲演員表演以國防部長博士論文抄襲為題的相聲。很快有人發現,國防部長的家族是有組織,有預謀地在為國防部長竊取博士頭銜。這個家族利用自己亦官亦商的背景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從2002年至國防部長2006年獲取博士頭銜的2006年,四年間一共給Bayreuth大學捐款70餘萬歐元。而且指名是捐給該校的法學專業。Bayreuth大學法學系的學生們憤怒了,他們在法學系大樓前的草坪上立起了一尊塑像,國防部長用他剽竊的博士論文滿面含羞地蓋住自己的臉。和國防部長同時被學生們釘上恥辱柱的還有他的導師,那位竟給這份剽竊的博士論文最高分數的Peter Häberle教授,這位平素令人尊敬的法學家據說已經立即「病倒」。

國防部長的家鄉,南德最保守的天主教區的教會人士更是痛心疾首。多年來,國防部長和他的顯赫而成功的家庭,是整個教區莫大的榮耀。而國防部長所在的黨,當今德國的執政黨,名字就叫基督教社會聯盟,就是說,黨章中就明確包含著不說謊這類最最基本的基督教教義。教會的人士說,對人這種生物而言,最最重要的是禁慾,貪慾則是萬惡之源。假如國防部長從一開始就老老實實地從政,為選民多辦一些實事,不要去貪虛榮,混博士。他的仕途本是一帆風順的。而即使他一定想要一個博士頭銜,也已經通過捐款拿到,那就應該讓那本剽竊而來的博士論文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安安靜靜躺著。那樣的話,書和人也同樣會平安無事。但國防部長的家族卻貪得無厭,得寸進尺,野心勃勃地設想把這本抄襲來的論文包裝成暢銷書。這才因為出版社委託法學期刊,法學期刊委託法學家來寫書評,終於惹出了這場眼見得要斷送國防部長全部前程的風波。

這番話堪稱發人深省,意味深長,一語中的。

今天,2011年2月28日,兩萬名各行各業的德國博士集體簽署了一封致邁克爾總理的公開信。信中說,年輕的科學家們,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科學家們,要想把自己的思想成果出版,困難重重。而政治家們卻能輕而易舉地把嚴肅的科學學銜當作自己桂冠上的裝飾物。這是政治對科學的凌辱,是政治家對全社會知識分子的公開蔑視,且不說使用的還是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老百姓們最最不齒的抄襲手段。國防部長何去何從,希望邁克爾總理給全社會公眾一個交待。

眼下,國防部長咬緊牙關,還沒有辭職。但他能堅持至何時,誰也不知道。全德國的老百姓們都在拭目以待。而不管zu Guttenberg是否辭職,這個高官剽竊的故事都將註定連同所有的細節一起,走進德國的當代史,為他自己和他夫人已足夠顯赫的家族史錦上添花,再造輝煌。

2011年2月28日
寫於德國不來梅

補記:2011年3月1日,德國國防部長zu Guttenberg引咎辭職,一顆耀眼的新星隕落了。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3-4 11:47 | 只看該作者
不曉得方舟子為什麼不願查一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9: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