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締盟絕非人民當家作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3-3 04: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安明 + 八戒 + EZ

大多數中國人理解的民主是漢字本意基礎上的民主,即人民當家作主。這句話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人民當家」,即國家(或地方)的事物要由全體人民(或當地居民)共同決定,而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要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按多數人的意志行事。

二是「人民是主人(作主人)」,即國家的生產資料(如土地、礦山等)和在國民經濟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支柱產業(如國防工業、能源等)要由全體人民共同擁有。廣大人民要握有國民經濟的所有權和主導權。國家的經濟命脈不能由少數人所有。因此,公有制是構成民主的不可或缺的一個條件。

國人的這個理解在很大程度歸功於中共的宣傳與實踐。但自由締盟(Democracy)人士所說的「民主」(即締盟)卻絕非人民當家作主,和漢字的本意大相徑庭,說它不是中國話一點不為過。

古希臘是人類締盟思想的發源地。其時,地中海和黑海附近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個城邦,其中有些城邦實行著被稱為demokratia的制度。雅典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Demokratia從字面講就是people-power或people-rule。但people是誰?這些擁有power來rule 的人都是些什麼人?按許多已經成年了的但仍然天真爛漫十分純情的中國人(包括不少學者)的理解:people當然就是雅典人民了,是由雅典人民來管理掌權了。

但實際情況是:在總數約25萬人口中,有完全公民權利的雅典人僅3萬多人,是無可爭議的少數。婦女、奴隸、外邦人等都沒有公民權利,他們和由於某種原因而被剝奪了公民權利的雅典成年男性一起,構成了人口的大多數。

因此,從古代Demokratia制度產生的第一天起,締盟就是一個剝奪多數人政治權利的制度,根本沒有要「人民當家作主人」的意思。

現代Democracy的代表美國在剛獨立時,不少州對選舉資格有所謂的Religion Test。根據這個規定,猶太人、Quakers、天主教徒都沒有選舉資格,更別提被選舉權了。所以,美國的憲法是由少數人制定的,絕大部分的美國人根本沒有參與的份。

直到建國幾十年後,由於貧窮而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窮白種男人仍然佔總白種男人人口的一半以上。加上其它沒有選舉權的婦女、黑人、處於被滅種邊緣的土著印第安人,有資格參與締盟的美國成年人口應該不超過總數的20%。所以,說那時的美國締盟其實就是美國的精英俱樂部、富人的國家、沒有「民」什麼事則基本上是正確的。

因此,從現代Democracy制度產生的第一天起,締盟也沒有要「人民當家作主人」的意思。 相反,說締盟發展的歷史就是剝奪人民的政治權利的歷史倒是更正確。

而按普通國人的觀點,將上述古雅典的Demokratia和近代美國的Democracy稱為專制更合適(詳見《你所不知道的專制概念》)。

由於不區分民主和締盟,締盟也用「民主」一詞來不恰當地表示,結果,很多國人受共產黨影響,看到「民主」二字就誤以為締盟就是人民當家作主,進而認定美國人民當家作主已經兩百多年了。這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估計連最無恥的美國政客也會被中國人的一廂情原和情深意濃破天荒地弄個大紅臉。

比如,多維沽瀆博的一篇《民主不是毒藥也不是靈丹妙藥》,就有老蠍子博和一幫博跟著發揮說:民主不但是一付葯,也是人類道德水準的一個高度,它的另一個稱呼就是「天下為公」。OMG,締盟就是「天下為公」??這都是哪跟哪啊?!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在說相聲呢。

中國的締盟要是這樣糊裡糊塗地搞下去,真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中國不被折騰得死無葬身之地算是蒼天有眼。
沙發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3-3 04:12 | 只看該作者
集眾家所長,濃縮於此。發揚締盟,接受網友意見,繼續改進,提煉本文。以期達到共享、共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6

帖子

6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5
3
爬上牆頭等紅杏 發表於 2011-3-3 14:55 | 只看該作者
神馬東東,內容太長,頭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