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這次人米帝的女大夫不光笑了,還問我「how are you?」了呢。標準得如所有超市服務員,可我怎麼也沒覺得自己就成上帝了呢?事實上,1個月後,我收到賬單給女醫生付了100多刀后沒當成上帝的感覺更強烈了;又過兩周,收到「被認證的B超師」賬單又付了100多刀后已然可以肯定我這輩子都不可能去醫生那兒體驗當上帝了。
孕期糖尿病,英文,gestational diabetes。概率低於4%。在米帝無論你是否有遺傳可能或癥狀,要求每個孕婦都抽血檢查。是否該為低概率事件而檢查每個人從而導致整體醫療費用上升,這個問題仁者見仁。目前現實是unnecessary excessive medical testing(不必要的過多醫療測試)是米帝醫療價格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答曰:「There is no standard deviation.It's different for everybody……」(每個人不一樣,沒有標準差。)
瓶子b喀喀喀!標準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顯然如果不是每個人不同,就不用問standard deviation了!
大概此醫生還沒見過問問題的patient,至少沒見過膽敢問這麼多問題的,很不耐煩地又曰:「we send everybody above 140 to three hour test.」 (我們把所有超過140的都送去做3小時測試。)小水瓶因為沒有任何理由擔心孕期糖尿病,實在不願意去,打電話給當醫生的小姨父,答曰你這麼年輕懷孕,不用去,又曰米帝的醫生是多做一項檢查多收一項檢查費的,根本沒必要。
故事講完了,奉上友情貼士一枚:如果在米帝你不得已被見醫護人員了還希望保持愉悅的心情,建議不要同醫護人員多講話。如果你期待不高,認為醫護人員犯錯誤是常態,不犯是變態,那發現出個什麼錯就不會感覺崩潰了。其實很多時候你可以選擇的只是是否要知道犯的是什麼錯而已。知道了又能怎樣呢?Ignorance is bliss。此條應該作為大家應對米帝醫療的一個基本點來貫徹。
翻出從祖國遠洋背來的藥箱,一頓求索,絕望,沒有對症的消炎藥。當然,在祖國的20多年,小水瓶的炎症不過偶爾嗓子發回炎,此時當然找不到對症的消炎藥。如同世間大部分事件,病不逢時,那天恰巧是個周日,那時候基本已過8點,當然是醫院不開門,urgent care(作為醫院ER的民間補充,urgent care 有的會開到8點呢!)不開門,開門的只有急診。小水瓶的老公瓶子b打電話給一個當藥劑師的朋友,諮詢要不要去急診。插播普及常識:米帝醫療以個體戶為基本制度,藥房都是私立,通常和醫院不在一個據點,藥房抓藥的必須有經過長期專業學習考到專業執照,所謂藥劑師,英文,pharmacist。藥劑師斬釘截鐵:「不要去急診!急診什麼人都有,一等幾個小時,現在正是抵抗力弱的時候,還不知道染上什麼病呢!這樣,你先去藥房買些止痛藥,明天早上預約醫生看行不行。」 插播普及常識:非嗎啡的止痛藥在美國都是非處方葯,隨便買。瓶子b顛顛地買了葯回來了。止痛藥當然不消炎,小水瓶繼續嘩啦啦尿血。小水瓶正要對命運無限唏噓的時候,上天再次驗證了「出門靠朋友」的絕對真理。那天小水瓶正好請一對朋友夫婦來家裡吃飯,朋友夫婦和所有來自祖國的大好青年一樣,飄洋過海地背了一大箱葯過來,回憶下可能有對症的消炎藥,立刻開車回家去取。葯拿來了,問題是只有三天的量,小水瓶打個電話給在紐約的醫生小姨夫,曰消炎藥要吃就得吃夠七天,但急性膀胱炎一般來勢洶湧,繼續發展可能不用幾個小時會成為腎炎,先吃現有的消炎藥再說。怕怕,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