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1世紀,人權仍是一曲走調的哀歌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1-3-1 06: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喬姆•喬姆斯基 葉曉嫻 編譯


人權,在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標準。人權,在涉及到利益時,就產生相異的解釋。所以,人權成了一個爭議極大的話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而美國的人權內涵又是什麼?

    2009年10月29日,美國著名公共知識分子、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就此進行了專題演講。

                  巨大的死亡數字面前,生存權利到底是不是人權

在討論現今的人權問題之前,我不禁要間,到底什麼問題可以被認為是人權問題?這個問題被反覆提出、並且越來越具體化。

舉例來說,在國際消除貧困日那天,國際特赦組織提出,「貧困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人權危機」。在這之前的世界糧食日上,聯合國糧食組織的報告稱,世界上有10億人在挨餓。然而此時,發達國家急於幫助他們的銀行擺脫困境、大大削減了對貧困地區的糧食援助。樂施會報告稱,每天有16000名兒童死於飢餓;這個數字是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中死去兒童的兩倍!不是100天,而是每天。人權問題也存在於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當人們熱烈地討論醫療保健是不是人權時,每年有45000人死於缺乏醫療保險。這是我所知的唯一一個不以人們的需求來提供醫療服務,而是以財富多寡來進行分配的工業化社會中的事。

    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在這些例子中,生命只需要發達國家的一小部分GDP就能維持。但問題在於,發達國家們是否把生存權看作人權?

                      假如霸主帶頭踐踏,且永遠免受束縛

人權有一個黃金標準,即聯合國的基礎文件——《世界人權宣言》。宣言保證了免受在紐倫堡所聲明的「最高國際犯罪」迫害的權利。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宣言》的基本內容卻常常被人們忽略。二戰以後——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經濟形式日趨多樣,美國卻一直保持著全球霸主的地位。因此美國如何實踐人權,對人權問題的前景有重大意義。但美國實際上經常逃避國際法的約束。1962年,約翰•肯尼迪的武裝部隊攻擊了越南南部,這是二戰以後最為嚴重的迫害罪。

有一些無黨派偏見的人試圖解釋美國為什麼能夠免受國際法的約束。比如,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和尼加拉瓜進行戰爭,尼加拉瓜把美國告上了國際法庭(這個案件當時是由前任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哈佛著名法學教授艾布拉姆•查耶斯接手的),但美國拒絕接受國際法庭對於尼加拉瓜一案的判決。現任胡佛研究所國際事務和國家安全高級研究員的艾布拉姆•索法爾發表文章說:「里根的精神在這個國家盛行,他帶著充滿溫暖、友善的目光看著我們。」這種話只有在平壤才能聽到。美國國會兩黨通過了立法,使戰爭升級,而國際法庭被他們看作是一個「敵意的論壇」,就像現在美國和以色列認為聯合國持有偏見並且充滿敵意一樣。索法爾說,這個世界上的多數派經常在一些重要的國際問題上反對美國」,所以必須「以我們自己的力量來決定美國本土的事務」。無需太多關於美國逃避國際法約束的解釋,因為這一切太明了了。

《宣言》中的第25條社會經濟權,也如同廢紙一般。在這個領域的學術權威菲利普•阿爾斯通在上世紀90年代寫了一些文章,說美國的人權政策又回到了里根時期,不把經濟、社會、文化權當作人權,即否認《世界人權宣言》三分之二的條文。但實際上這些權利和其他權利的地位是平等的,從1948年《宣言》簽訂以來,這些內容在國際社會中是得到公認的。2005年的聯合國世界峰會上,這個問題又被強調了一遍。雖然華盛頓表面上同意,但其一貫的沉默暗示著對於條文的抗拒。

    對社會經濟權的公開蔑視從來就沒有斷過。前蘇聯駐聯合國大使安•揚•維辛斯基認為這些權利只是一些「虔誠的詞句」,被賴斯稱讚為美國外交明星的美國大使珍妮•柯克帕特里克說,《宣言》中的社會經濟權只是「一封寫給聖誕老人的信……這些條例不僅從未在本質上、在歷史上起過作用,將來也沒有起作用的可能性,只有那些條例的撰寫者才會受其約束」;小布希政府分管國際事務方面的副國務卿、里根和老布希時期的人權事務助理部長保拉•多布里揚斯基把經濟社會權稱之為人權中的「迷思」,批評《宣言》使一些偽人權混淆了人權的概念;美國駐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代表莫里斯•艾布拉姆1990年這樣解釋為什麼華盛頓會單方面對聯合國的發展權提案投反為票:「這些不是人權而且看上去真是荒謬。發展權的提出,錯在它只是《宣言》第 25條的重複,並無實質意義。」

                                人權的趨勢與希望

美國人權實踐基本遵循一些條款,但是從未正式簽署和認可這些條文。比如兒童權,只有美國和沒有實質性功能政府的索馬利亞沒有簽認,其他國家均已簽認。再比如,《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被西方社會認為是「最主要的人權保護協議之一」(人權觀察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聯合檢舉美國不服從公約),但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拖延,美國才最終簽認了公約。

華盛頓有時在簽署一些條約時持保留態度,號稱一些條約不符合本國國情,其中包括屠殺條約。幾年前,美國對於國際法庭審理的北約出兵南聯盟事件進行上訴,法庭認為美國有權不承認屠殺罪,使美國逃脫了審判。60年來,美國一直都不簽署《國際勞動法》,法律分析家認為這是「美國政治中不可觸碰的條文」,並且發現就這個問題從未有過辯論。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美國政府卻為了保障壟斷者的定價權,對公司權投入了巨大精力,而壟斷者的定價權是WTO系統中的核心成分。

這些對比引出了未來人權問題的趨勢。目前,美國兩大政黨正在競爭、看誰能成功地使沒有檔案的移民無法享受醫療保險。他們的立場與高等法院中制定法律的人是一致的,他們不是受法律約束的人,他們是贈與人們權利的人。同一時刻,高等法律還在考慮是不是該允許公司公開地對政治選舉獻金,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以非直接的方式進行。因為法院認為,公司是真正應該受法律保護的人,所以,事實上公司應擁有比那些有血有肉的人更多的權利,包括一些被誤標為「自由貿易協定」的一些權利。法律真是神聖又尊貴!

在21世紀,我們對人權的希望是什麼?我想,向暴力和那些擁有權利的人屈服不是人的天性,就像過去一樣,被喚醒、被組織起來的民眾應該積極地尋求真正的人權,而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會受益於先人鬥爭所換來的成就。

    (《環球視野》2010年2月9日第279/280期,摘自2010年1月14日《社會科學報》)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39

主題

1512

帖子

3266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266
沙發
路不平 發表於 2011-3-2 04:47 | 只看該作者
"人權"的鏡子,照人不照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3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1-3-2 08:01 | 只看該作者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