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卡扎菲:他的政治他的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1-2-28 18: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華夏時報          作者: 徐立凡       2011-02-25

    他站在遭美國軍機轟炸的故居遺址上,揮舞著拳頭,肅穆肅殺,疲憊和焦慮偶一閃現迅即隱藏。他譏諷說:反對他的統治的人,受到了別人的操縱,這些人給他們毒品。「這夥人就像老鼠,他們不代表任何人,連百萬分之一的利比亞人民都代表不了。」他宣布,「利比亞是用我們的鮮血澆灌的國家,也是我們同北約流血鬥爭而發展起來的國家,我沒有理由辭職。」他警告:「我和我的家人曾遭到美軍的轟炸,我失去了女兒,當時你們又在做什麼?你們這幫膽小鬼!當我下令時,一切都將被火焰吞噬。」

    凸顯的廢墟背景和75分鐘的演講是一次嘗試:把利比亞的現實與歷史聯繫起來,把他的家庭不幸際遇與險惡的外部性聯繫起來,提醒人們他的堅定意志將凌駕於不安分的情緒之上。但是,這次顯然沒有備稿的匆忙露面也透露出了另外的信息:他大惑不解,不清楚為什麼事情會是這樣,甚至不太清楚該如何應對,他感到憤怒。此時的班加西,利比亞第二大城市,他學習、從戎和起家之所,正在失去控制。

    卡扎菲上校,貝都因游牧部落之子,非盟主要創始人,阿盟最引人注目的領導人之一,現在面臨治理利比亞42年以來最嚴重的挑戰。這一挑戰已經引發冷戰結束后全球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和金融危機以來最強烈的油價躁動。

行為藝術背後的部落基因

    卡扎菲以當今世界最具個性的領導人聞名。在為人熟知的帳篷出訪、女保鏢之外,他口若懸河,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首次演講時抨擊聯合國和安理會現有體制,演講時長比規定的15分鐘超出4倍。他性格張揚,曾在阿盟首腦會議上公開與其他領導人開罵,甚至右手戴一隻白手套,以免與「美國走狗」 握手時髒了自己的手。他行事獨特,曾親自開推土機推倒的黎波里監獄大牆,放出400名政治犯,而監獄體系正是他親手打造的國家體系的一部分。

    人們習慣於領略卡扎菲的特立獨行,而其頗具傳奇色彩的家庭和情感經歷進一步強化了世人的固有印象:他是政治界的行為藝術家,或藝術界的政治藝術家,而非一個具有戰略性的政治家。然而,假若認真觀察就會發現,突破地緣政治的局限,做一個洲級的、世界級的戰略性政治家一直為卡扎菲孜孜在懷,只是緣於包括個人因素在內的主客觀限制而始終難酬。行為藝術的範式,不僅是其個性使然,也是其政治雄心的外在強調。在他看來,他的行為藝術遠比那些同級政治家更嚴肅。

    卡扎菲從小熱衷於烏托邦和無政府主義,這一傾向也與其時常能感受到邊緣化危險的游牧部落的價值傾向相吻合。一個貧窮牧民之子,執掌大權時年齡不過26歲,這一方面鼓勵了其個人性格的進一步張揚,另一方面,部落文化基因不可能不移植於其執政思維當中。部落酋長式治理方式在卡扎菲42年的領導人生涯中得到完整體現。

    在政體上,卡扎菲不認為世界上普遍實行的行政制度更有優勢,甚至對世界通行的共和或君主立憲制職位嗤之以鼻——他希望人們稱他為「九一革命領袖」,而非總統或者國王。利比亞沒有選舉制度,而是通過人民委員會掌握實權,部長們只是對應於國際交往而設置,而大部分部長職位在2000年也被廢除。通過這一制度的設立,卡扎菲實現了部落機制與當代國家形態的某種融合——人民委員會體現的是部落的初級協商制度,「領袖」則起到了酋長的作用且不可撼動。

    然而,這一制度對於政權交接造成了一定障礙。卡扎菲對此採取的變通方法是:將其最喜愛的兒子賽義夫任命為「利比亞社會和人民總委員會協調員」,鑒於人民委員會的地位,這實際上就是二把手的職位。在利比亞發生動蕩之前,賽義夫具有西方人喜歡的、更世俗的形象。

    在政體之外,卡扎菲還致力于思想體系的打造,其最終成果就是著名的3本《綠皮書》。在這3本利比亞人人必備的書中,卡扎菲提出了「建立一個共和制的世界」的遠景——沒有政府,沒有黨派,沒有議會代表,沒有正規軍隊,沒有階層。而現實路徑是在「利比亞這樣的小國中」實施中央集權。部落、酋長、無政府和集權,多少有些難以理解和內在邏輯衝突的理論體系,既折射了卡扎菲的出身,也為其毀譽參半的言行提供了內在解讀。

石油主導下的政治邏輯

    如果說部落文化主導卡扎菲的性格和治政模式的話,那麼石油則是卡扎菲政治雄心的主要支撐。利比亞是非洲第三、歐佩克第八大產油國,石油儲藏居非洲第一。石油資源天賦令利比亞很早就擺脫了多數非洲國家長期存在的經濟困境,也給了卡扎菲關注、參與國際社會的從容機會。實際上,自1969年上台以來,每一次石油危機卡扎菲都無不親歷,他對於石油的戰略性價值體會遠比一般人更深刻,這足以賦予他參與國際社會博弈時有足夠的自信和多變性。

    利比亞被西方侵凌的歷史,以及對於革命前伊德里斯王朝法理性否定的需要,讓卡扎菲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強權的對弈中自然選擇了後者,並因為其高調的反美立場而迅速知名。兩極對立和石油賦予了卡扎菲足夠的行動空間。與此同時,卡扎菲參與主導了非盟的創建,並在阿盟和不結盟運動中表現活躍。在這些國際平台中卡扎菲不憚於對保守派風格的領導人們進行抨擊。

    卡扎菲的高調最終引起美國的反制。美國將一系列針對美國的恐怖事件與利比亞相聯繫,並在1986年實施外科手術式的空襲戰,因技術差距過大,利比亞580多架飛機無一升空,5個主要目標受到嚴重破壞,卡扎菲家族多人喪生。

    這場空襲實際上成為海灣戰爭的預演,令卡扎菲深感震動。而伴隨著冷戰的結束,卡扎菲開始轉變——對美國的抨擊調門調低了音量,並開始用對以色列的抨擊代替美國,其獨特言行更具有文化味道而非政治味道。在宣布不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反恐以後,利比亞與西方的關係大為改善。卡扎菲之子賽義夫在解救菲律賓西方人質被綁架事件中的突出表現,大大改善了卡扎菲家族的國際形象,以至於賽義夫與美國前國務卿賴斯的情感傳言在國際社會廣泛傳播。

    卡扎菲對於后冷戰一極獨大時代的適應性遠比世人想象的快捷。他為其「世界第三」理論找出了新的解釋。而與西方社會的部分和解,增加了卡扎菲的安全感——但此時,國內的暗流已在涌動。

現代性與部落制的博弈

    在利比亞已基本解決與主流國際社會的關係,並保持非洲最富國家經濟的情況下,社會卻深陷動蕩,這不僅令卡扎菲不解,也為許多人不解。從客觀效用的角度上說,有網路話語權替代卡扎菲式的話語權這一原因;有利比亞東部前伊德里斯王朝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一地理和歷史原因;有權力和資源過分集中這一經濟原因。此外,部落酋長制度是否適應於一個人均GDP超過1.6萬美元、勢必向現代性轉變的國家應是更內在的原因。

    2月24日,在廢墟演講兩天後,卡扎菲再次進行電話演講。這一次,卡扎菲有了明顯的變化。他不再暗示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某種作用,而是指稱基地組織是幕後推手——這顯然是另一種警告:如果他不再掌權,那麼利比亞與西方的和解進程將可能被極端勢力取代。這一次,幾十年鬥志昂揚的卡扎菲顯得傷感,並匆匆掛了電話。

    此時,大批他的支持者正在離他而去,大批外來者正在離利比亞而去。而西方在猶猶豫豫中準備推動對利比亞的制裁——他們仍在現實和價值的算盤中計算,哪一種最符合利益。

    博弈中,部落傳統和現代性都在清晰顯現。而卡扎菲的面孔,卻漸趨模糊。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11-2-28 20:41 | 只看該作者
他的政治?
他的國?
無恥!可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1376

帖子

86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3
3
zhjtwc 發表於 2011-2-28 20:50 | 只看該作者
扎菲的面孔,卻漸趨模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