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李世民處理君臣關係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1-2-19 1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貞觀之治的成功,原因之一即在於君臣相得,這一點沒有爭議,只是有意無意間被誇大了。


  看看李世民如何處理與尉遲恭、房玄齡這些心腹大臣的關係,其中的微妙,大可玩味。


  貞觀六年(632)在李世民的出生地武功舉行宴會,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豪情滿懷。宴會上,尉遲恭想起自己無論是在戰場上浴血奮戰還是在玄武門政變的激戰中的赫赫戰功,有點興奮有些激動也有些失落,對「次序」排在自己之前的某公不滿:「你有什麼功勞?憑什麼排在我前面?」座次排在尉遲之下的李道宗,是當今皇帝李世民的堂弟,跟隨李世民打天下,頗有一點功勞的,看到尉遲發飆,過來勸解幾句。哪想到尉遲喝高了以後根本不能控制自己,動手就打。結果李道宗一隻眼睛險些被打瞎了。事情鬧大了,李世民很不高興,宴會在不愉快的氣氛中提前結束。下來,李世民和尉遲有一次談話,對這位功勛卓著的名臣,李世民諄諄教導:「對於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我是持批評態度的,希望能與各位功臣共享富貴。可是你在官任上屢屢有違法行為,從你這裡我想到,韓信、彭越被漢高祖劉邦殺掉不是沒有理由的,不是劉邦的責任。國家的治理就是靠賞功和罰過而已,非分的恩典不是可以常有的,你可要好自為之,不要將來後悔!」經過這一番談話,尉遲恭就很注意檢點,收斂多了。


  貞觀十三年(639)兩人又有一次談話。李世民說:「有人說你造反,是怎麼回事?」尉遲恭聽了憋了一肚子氣:「說為臣要造反是真的!當年臣跟隨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僥倖不死,才有今天。如今天下安定,卻懷疑我要造反?」說著,還解開衣裳,露出一道道傷疤。李世民看了聽了也感動起來:「我不懷疑你,才和你說這事。你還有啥想不開的?」


  貞觀君臣各自的角色意識都很明確,所以最後的結局很完美。只是揣想當時尉遲聽到李世民「造反」的問話,心裡的感覺一定是悲憤莫名一腔哀怨。在帝制時代聽到這樣一個問題,做臣下的心理壓力,也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尤其是,這個玩笑般的質疑來自皇帝本人貌似不經意的一次閑聊天。


  同樣的故事,在房玄齡身上演繹的是另一個版本。


  《資治通鑒》記錄了房玄齡在貞觀年間的三次停職的故事。一次在貞觀二十年(646),房玄齡因為小錯被勒令停職回家反省。為此禇遂良上書勸諫:「房玄齡從隋末李家太原起兵就跟隨陛下,特別是武德末年玄武門政變時參與決策,貞觀初年選用賢能建立貞觀政治格局,若論臣下勤勉,房玄齡應推第一。這樣的人才,如果不是他有謀反等重罪,是不應該遺棄的。就算他年老體衰,也只能勸說他退休養老,按禮請退;不能因為些許小過失,就屏棄元勛老臣。」李世民聽了,立即召房玄齡入宮議事。


  沒多久,房玄齡再次犯錯「避位」回家,這一回還是沒有記載是什麼錯,但進程很微妙。史書上只說,過了一陣,皇上駕幸芙蓉園,房玄齡得到消息,立即命令子弟灑掃門庭,因為他知道皇上會駕臨房家。果然,皇上李世民給自己找一台階,「順路」來到房家,然後「順便」帶著房玄齡一起回到宮中。


  在貞觀十年(636)長孫皇后病故時,綜述長孫氏品德事迹時,《資治通鑒》提到有一次房玄齡因為受到批評停職回家。長孫皇後知道了,對李世民說:「玄嶺事奉陛下已經很久,嚴謹小心;朝廷機密,從未泄露。所以,沒有特殊的原因,希望陛下不要捨棄他。」


  據史書記載,房玄齡實在是一極小心謹慎之人。兒子房遺愛娶了皇帝的女兒高陽公主,女兒嫁給了李世民的弟弟(韓王),他深深懂得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在皇帝授予「太子少師」職銜時,上表請求解除機要職務推出權力中樞,不僅得不到皇帝的批准,而且還下詔命令他不得繼續上表就同一問題請求不已,沒有辦法他只好接受任命。作為宰相兼任太子的老師,聲望的意義多於實際的意義,但當太子準備儀仗隊要正式拜見老師的時候,房玄齡還是沒有敢前去接受這樣的禮遇,他返回了。因此,房玄齡受到當時輿論的讚揚,認為他有謙讓的美德。


  在君主政治時代,李世民的舉動合乎君人南面之術,是君主操控臣下的基本伎倆,是常用手段,恩威並施,胡蘿蔔加大棒。皇帝必須隨時感覺到自己對權力的絕對控制,隨時顯示皇權的權威。臣下則必須知道皇帝的底線,適可而止,激流勇退。政治第一,友誼第二。


  貞觀十九年(645),李世民御駕親征遼東,命令皇太子在定州監國,房玄齡在長安留守,得以便宜行事,不須奏請。有人前往留守辦公室,聲稱要告密。房玄齡問你要告誰?得到的回答是:「告您。」房玄齡馬上把此人送到前線給李世民處理。李世民聽到報告說有留台送來告發有人謀反的事,令人持刀列隊,押上告密人,問他要告誰,回答:「房玄齡。」李世民早已料到這是怎麼回事,立即大喊一聲令將此人腰斬,然後下璽書批評房玄齡不能當機立斷。


  這是貞觀君臣博弈又一個極有意思的實例,雙方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都要按規則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演到位演繹成教科書式的經典。李世民要給房玄齡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權力,房玄齡要對得起皇上的信任;皇上要展示的是胸懷,臣下要表現的是忠誠和適度的謙卑。


  (作者: 孫文泱)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