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800歲男性木乃伊首次亮相 開眼!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1-2-15 16: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此次所提供的文物,百分之七八十是首次對外展出,令人嘆為觀止。市民們看上去好驚訝。他們看到的是什麼?對,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乾屍——樓蘭美女。
  

  
  樓蘭美女1980年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一片墓地中被發現,是一位中年女性,出土時體膚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髮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
  

  
  經用樓蘭美女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她距今已3800年,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
  

  
  經用樓蘭美女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她距今已3800年,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
  

  
  對龍銅環。系青銅鑄造,環體中空,內側有一條開口,表面起凸棱紋。環圈的前部為吻部相對的兩個龍頭,頭部后圈身為龍身。龍頭角、耳、鼻、眼及吻部雕琢較為清晰,紋飾精緻,制模和鑄造工藝都非常成熟。1983年新疆新源縣農四師71團漁場墓出土,戰國文物。
  

  
  虎紋圓金牌,戰國,1977年烏魯木齊縣南山礦區阿拉溝30號古墓出土。金牌裡面的老虎是新疆虎,1916年被最後發現,1979年國際保護老虎會議宣布它已滅絕。
  

  
  虎紋圓金牌,戰國,1977年烏魯木齊縣南山礦區阿拉溝30號古墓出土。金牌裡面的老虎是新疆虎,1916年被最後發現,1979年國際保護老虎會議宣布它已滅絕。
  

  
  蹲跪銅武士俑,1983年在新疆新源縣農四師71團一連魚塘出土。神態逼真的銅武士俑反映了塞人(歐羅巴人的一支)的形象特徵。
  

  
  這是1985年出土、距今約2800年的且末男屍,保存得非常完好,像不像是一個俠客在躺著睡覺? 該男子死亡年齡約50歲左右,身長1.76米,屬於古歐羅巴人種,在他的眼睛、鼻樑以及兩側面頰、額側都有用黃色顏料繪有曲卷紋,朋克感十足,毛髮保存良好。
  

  
  毛織腰衣。若羌縣小河墓地出土,公元前19世紀——公元前14世紀作品。平織的部分80厘米,幅寬20厘米。
  

  
  一片金紅籠罩之下,平緩無際的沙漠,突然一座橢圓形的沙丘突兀在眼前,而更為怪異的是沙丘之上密密麻麻地矗立著粗壯的多棱形、圓形、漿形的胡楊木樁,彷彿沙漠之中突如其來的一區叢林,在夕陽之中肅穆而安寧。
  

  
  小河墓地出土的木雕人面像。高度僅8.6厘米,寬度僅6.4厘米,公元前19世紀——公元前14世紀作品。
  

  
  漢代串珠手鏈,1985年溫宿縣包孜東鄉包孜東出土。蝕花瑪瑙手鏈,共19顆,有圓、圓柱、橢圓、椎體、石葉等形狀,其中一粒錐形垂墜包有金箔,並帶金質圓環。顏色有黃、深紅、淺紅、灰、綠等色多。
  

  
  這又是啥與眾不同的珍寶呢?是一塊兩漢時期的織錦護膊,出土於尼雅遺址,奇妙的是,花紋中間竟織出隸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該錦為長方形,圓角、絹緣、綴帶、長16.5厘米,寬11.2厘米,為五重平紋經錦,經密220根/厘米,緯密48根/厘米,採用經線提花的織造方法製作,以寶藍、絳紅、草綠、明黃和白色等五組色經織出星紋、雲紋、孔雀、仙鶴、辟邪和虎紋。
  

  
  初見之下,我覺得這文字有些過於奇妙了,一時竟有些不敢相信。但是,隨後我就在展廳里發現了類似的文字織錦。比如這件「千秋萬歲宜子孫」的錦枕套。
  

  
  又比如這塊「望四海貴富壽為國慶」的錦織物。 歷史學家說,它們都出自兩漢時期。漢錦紋樣每每採用形神兼備的剪影式,譬如獸紋、山紋、雲紋。而織出吉祥文字的也不少。只是,其它地方的織錦沒有保存下來,而乾燥的新疆則完好地保存了一些這樣的織錦。
  

  
  又比如這塊「望四海貴富壽為國慶」的錦織物。 歷史學家說,它們都出自兩漢時期。漢錦紋樣每每採用形神兼備的剪影式,譬如獸紋、山紋、雲紋。而織出吉祥文字的也不少。只是,其它地方的織錦沒有保存下來,而乾燥的新疆則完好地保存了一些這樣的織錦。
  

  
  這是一匹唐代的彩繪泥鞍馬的局部。馬高75厘米,長83厘米,1972年在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號墓出土,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上面兩幅畫看上去有點相似。是的,它們一幅叫「彩繪伏羲女媧絹畫」,一幅叫「彩繪伏羲女媧麻布畫」,分別於1964年和1965年在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地兩座墓葬中出土。
  

  
  這裡的文書有龜茲文、回鶻文、阿拉伯文等多種文字,令人眼界大開。因為氣候原因,這些古文書只在新疆的墓葬中才發現。一幅吐魯番出土的唐代《仕女圖》雖然歷經千年歲月,畫面上仕女的花鈿、胭脂紅依然色彩艷麗,反映出唐代風情。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