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多元文化失敗論的驚濤波瀾

[複製鏈接]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2-9 0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多元文化失敗論的驚濤波瀾,歐洲大逆轉
BBC    2011-02-07  

曾幾何時,倡導共建「彩虹國度」的歐洲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義無反顧的,以「近乎自殺」的方式,為本國的「多元文化主義」敲上了最後一顆棺釘。這一歷史「巨變」肇始於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10年10月17日對基民盟青年黨的講話。無獨有偶,英國首相卡梅倫遙相呼應,在前不久的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宣布,英國的「國家多元文化主義」已壽終正寢,轉而強調建設以英國公民社會價值觀為基礎的主流意識形態。

一個國家與時俱進的改革政策,本無可厚非。這也不是筆者準備討論的議題。我所關注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失敗論」對世界其它地區即將產生的影響。

2009年12月29日,BBC中文網就《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發表了作者馬丁·傑克斯的訪談錄。傑克斯先生認為歐亞大陸並存兩種國家,一是如歐洲的主權國家(Nation State),另一種是東方式的文明國家(Civilization State),中國屬於後者。類似中國這樣的國度,並非一族一國,而似魔方,是一個多元文化複合體。隨著社會的演進,不同色塊進行複雜的組合、排列與分佈,但都未脫離大東亞的地緣政治基本框架。在中央集權加強時,色塊的分佈,看似規律;反之,則紛繁雜蕪。這一螺旋上升的歷史進程,並非總是和風細雨,恰恰相反,總是伴隨著腥風血雨。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這一政治遺產,謹小慎微的維護著這一自在的局面。但「三·一四事件」與「七·五事件震裂了北京期望的和諧,邊疆部分地區瞬間由統治滑落到控制。不論是分離主義論者,還是中央集權論者,都紛紛就現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展開了針鋒相對的大辯論。

分離主義論者認為,「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少數民族」在本地就是「多數」,外來移民必須遵守當地的風俗、信仰與規矩,要麼就滾蛋,不成就分家;「一地一族」、「民族獨立」才有太平。

中央集權論者中較為激進的思潮認為,「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慣壞了「少數民族」。應該趁此加強公民意識與國家理念教育,取消「少數民族優惠政策」與「區域民族自治」。這一論點,被分離主義者視為徹底的「漢化」。 相交歐洲的多元文化主義,中國有著自在的傳統。但理論與形式上,卻深深背負著西方的烙印。無論「人種學」、「民族學」、「價值觀」……眼下歐洲「多元文化主義」的變色,將使中國理論戰線的對立雙方,產生多種解讀。分離主義論者將援引歐洲的例證,順水推舟的再次強調「不可融合」性與「獨立性」。而中央集權論者,將如「9.11」之後翻版「反恐論」一般,進一步強調全方位的國家認同與公民意識,並以英德為榜樣。

此外,中國也不得不審慎考慮「十二·五」計劃中,僑民本土化是否真能博得「歐洲主人」的歡心?如何成為中國外交戰略資源?中國的智囊與決策者定會為此感到困惑,因為德國也沒想好「誰是德國人」,「什麼是德國文化」?而英國難不成,真要做「小不列顛」(Little Britain)?

其實,耐心是一種必要的政治美德。我很難說,在「多元文化」議題上,是應以西方的「盒子」方式,還是中國的「包袱」方式來解決?也許因地制宜才是根本。

「同治回亂」給中國西部及中亞帶來影響,可謂創痛巨深。千萬的生靈,換來了族群、信眾間起碼的尊重。「豬肉」諱稱「大肉」,進而成為根深蒂固的民間俗語與禁忌,已充分的說明了問題。西安大清真寺內匾額「品尊至聖不帝不王悅服帝王者萬國」,也為大東亞神權與世俗的關係,做了最好的註解。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沙發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1-2-9 06:02 | 只看該作者
凡事有度,也因人而易。多元文化對相對溫和的文化、人口又不可大舉入侵的華人,可以成功,雖然有唐人街的存在。但對於宗教比較對立,或可以越過陸地邊界,大舉遷入的族群來說,多元文化就太幼稚了。中國的民族政策也是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08: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