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推動深層文化溝通

[複製鏈接]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1-2-7 2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東方日報>龍門陣>兩岸三地情:

推動深層文化溝通

    兩岸人民往來已密切融合,卻發現彼此相同的語言,意義卻不盡相同,

因而鬧出層出不窮的笑話和誤會。

    例如:在台灣,誰都知「土豆」就是花生,而在大陸,「土豆」卻是

馬鈴薯;台灣稱「速食麵」,大陸叫「速食麵」;大陸的「西紅柿」原來

是番茄;大陸人叫配偶為「愛人」,台灣人聽了會起雞皮疙瘩;意義大不

同的更有「窩心」,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五年訪大陸,對於大陸的接待甚

感「窩心」,此話令在場大陸官員錯愕,原來大陸人認為「窩心」是「受

到委屈或侮辱後不能表白或發洩而心中苦悶」,恰恰與台灣的「體貼入微

的感受」相反。

    有感於兩岸詞語的差異,馬英九承諾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現由

文化總會開始推動兩岸合編的工作,包含兩岸名詞對照查詢系統,內容以

生活、文化、社會等實用語彙為主,讓知識庫能融入兩岸生活。

    不過,兩岸間仍有許多忌諱之處,如涉及國名、政體等敏感詞彙,大家

好奇地問,辭典裏要不要收列「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編

纂工作被形容為處處地雷的危險任務,並從一開始就被扣上「文化統一」的

帽子。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認為正確性最重要,辭典會以並列方式納入,不

會刻意迴避,辭典總編輯張文彬表示,兩岸在編纂前已確立「對等、互助、

共通」的原則,只要有一方不同意,雙方都不能片面納入特定敏感詞彙,且

強調絕對不會傷害台灣主權。

    辭典的編纂過程其實也是對兩岸民生社會、思想脈絡進行一次實地考察,

不同的生活用語呈現出不同的生活樣貌和社會文化,編纂《中華大辭典》找

出化解差異的途徑,不僅是「求同」,更藉著「存異」推動深層的文化溝通。

江素惠

本文連結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207/00184_005.html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沙發
cenote 發表於 2011-2-8 02:42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1-2-7 22:42
香港東方日報>龍門陣>兩岸三地情:

推動深層文化溝通

兩岸完全相反的用詞,除了「窩心」外,還有「感冒」...

台灣表示討厭,大陸卻為喜歡。

http://wenwen.soso.com/z/q160347773.htm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8: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