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簡直可以拍部電影了 ---- 國共之爭=兄妹之爭

[複製鏈接]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anren 發表於 2011-1-27 0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載於2011/1/26華夏文摘 CND.org

戰爭歲月——紀念我的姑姑與父親


                            ·巨 矢·

這個月是我姑姑去世十周年。謹以此文紀念她,一併紀念我的父親。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父親把姑姑從家鄉接到南京上中學。後來戰爭與革命的激烈動蕩使他們天各一方。他們一直相互尋找,卻最終失去聯繫。他們曾擦肩而過,直到古稀之年方得重聚。半個世紀的歲月,匆匆如過眼煙雲。

1. 姑姑

1933年,父親所在的國軍第XX師劃歸 「京滬警備司令部」指揮,駐守在南京上海一帶。那年,父親回了一趟家鄉,離開時,把和他感情最好的一個妹妹 帶了出來,送到南京,進了匯文女子中學。 南京匯文女中是一所教會學校,據說是1887年由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 一位叫沙德納的女傳教士創辦。學校原名是 「沙小姐學堂」。匯文是南京最早的現代學校之一。首任校長就是沙德納小姐。

匯文女中的辦學風格類似歐美女校。其宗教氣氛並不很濃,但是管教非常嚴格,注重培養素質品德。 課程除國文英文算術外,還有音樂舞蹈繪畫,社交禮儀家政。學生大多是當地上層家庭的女孩。當時南京許多名媛淑女都是匯文的畢業生。這所學校培養了大批女學生,還在社會上提倡男女平等和婦女受教育。

進校后,姑姑刻苦學習,很快就成績名列前茅。姑姑後來告訴我,學校的很多老師是美國人,不少課程完全用英語教學。進校兩三年後,她已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同時,匯文的熏陶改變了姑姑的言談舉止,服裝穿著。據父親後來回憶,有一段時間他被派往外地,一年多沒見到姑姑。當再次見面時,父親暗暗吃了一驚。站在他面前的已是一位舉止端莊,談吐優雅的都市少女。這一切正是父親所希望的。他傾其所有送姑姑上學,就是希望她能成為一名現代知識女性,適應當時中國社會的巨變。

美麗和學識給了姑姑自信與從容。到後來,姑姑在南京如魚得水,應付各種事情遊刃有餘。她告訴父親她畢業后不回家鄉去,打算留在南京繼續深造,進金陵女大,今後從事幼兒教育。

然而,戰爭改變了她的人生道路。

2. 父親

1936年,一系列涉及日本軍人和僑民的事件使上海的局勢變得非常緊張。XX師被調往上海前線。中日雙方集結了大量部隊,準備在上海血戰一場。日軍還調動了大批軍艦和飛機。1937年8月13日,兩個日本軍人驅車硬闖虹橋機場被打死的事件引發了「淞滬抗戰」。兩個多月中,中國軍隊傷亡慘重,步步敗退。而日本軍隊氣焰萬丈,長驅直入。XX師與日軍激戰兩個多月,是參戰的中國軍隊中少數沒有潰敗後撤的部隊之一。

淞滬抗戰中XX師傷亡過半,營團級軍官犧牲了三分之二。父親是倖存者。他給我講過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有一天,他的營防守在一個火車站附近。那天日軍的攻勢非常兇猛。他在一個地堡里指揮作戰並監聽營里的幾個關鍵陣地。突然他注意到一處陣地的兩挺機槍同時停了下來。他知道情況不好,必須馬上增援。身邊無人可派,他只好讓傳令兵去叫人,自己隻身沖了上去。到陣地一看,陣地還在, 但幾個機槍手都已倒下。再抬頭一看,十幾個端刺刀的日軍士兵已衝到離工事只二十幾米遠,一個日軍士兵端槍要向他射擊。父親縱身一躍,滾向一挺輕機槍。他說當他拿到槍時,心想槍打不響就完了。幸運的是槍響了,那些日軍士兵還沒反應過來都全部倒下。陣地保住了。然後他一人頂在那裡直到援兵上來。他說,如果那天日軍從那裡突破,整個師的陣地就撕開了。

10月底,上海淪陷。 11月初,中國軍隊完全撤出。XX師撤往南京,不是去休整,而是準備另一場惡戰 -- 南京保衛戰。

一到南京, 心急如焚的父親就到匯文去找姑姑。他要叫姑姑回後方家鄉去。他知道局勢的危急和日軍的殘忍。還在上海時,父親給姑姑寫了好幾封信,要她離開南京。他後來說,他知道上海的淪陷只是時間問題,而日本人佔領了上海之後的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南京。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離開上海,所以連連寫信催姑姑回家。但姑姑那裡杳無音信。

而當他趕到匯文時,發現姑姑早已不在學校。打聽的結果是意外的:姑姑走了,但沒有回家鄉,而是參軍上了前線! 父親雖然放下了一顆心,卻又擔上了一顆心。他深知那場戰爭的殘酷。當時忙於備戰,父親也就暫時把姑姑的事情放了一邊。

日軍很快撲了上來,他們東南西三面合圍,要以鉗型攻勢拿下南京,還要把背長江而戰的中國軍隊都消滅掉。

XX師防守的地方是南京防線的中部,日軍主攻的方向,首當其衝。12月5日,日軍開始外圍進攻。12月9日,日軍開始攻城。在付出了重大代價之後,日軍攻下了一個又一個陣地。父親的營堅守了三天三夜,日軍的炮火把工事全部夷為平地。陣地失守時,一個營只剩三十幾人。

父親後來回憶道, 陣地陷落時,部隊想退進城裡,但城門已封。他們只好沿城牆跑,完全暴露在日軍的火力下,在奔跑中又被打死好幾個。父親熟悉南京一帶的地理。從陣地撤出后,他不是帶著自己的士兵北撤江邊,而是迎著日軍進攻的方向突圍。他們幸運地沖了出去。

12月13日,日軍發動總攻,徹底打垮了中國軍隊的抵抗,佔領了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當潰敗的中國軍隊退到長江邊時,才發現無船渡江。後來,擠在江邊的五萬中國官兵全部被屠殺。父親營里一個跑散的班長在屠殺時鑽到厚厚的屍體堆下面。當日軍焚屍滅跡時,上面流下的人油燙得他滿背是泡。幸好那堆屍體上的火不久熄滅,他才爬出得以逃脫。

XX師開往上海前線時是浩浩蕩蕩的一萬三千大軍, 撤到南京時只剩六千。南京失陷后,只有少數人突圍出來。XX師實際上已不復存在。

父親到了另一部隊。他一直在尋找姑姑,但毫無結果。1938年的一天,父親接到一封輾轉寄來的信。他一看字跡,就知道是姑姑的,高興萬分。然而,寄信的地址卻使父親感到非常意外:「 陝西,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在信中,姑姑說她也一直在尋找父親,擔心他已犧牲。她還陳述了自己一年多的經歷。

3. 姑姑

淞滬抗戰爆發后,還在匯文上學的姑姑就走上街頭,積極參加了各種抗日活動。後來姑姑不滿足於喊口號,演戲,募捐。她參加了南京紅十字會辦的戰地救護訓練班,結業后立即參加國軍,走上抗日前線。

姑姑被分配到國軍在太原的第十後方醫院。當時中日戰爭的兩個主戰場是上海和山西。兩個會戰同時進行。 姑姑8月底到太原,趕上了忻口會戰和太原保衛戰。當父親在上海閘北的工事里往南京給姑姑寫信時,姑姑已在山西前線的戰壕里搶救傷員了。

9月中, 日軍從大同南侵。中國軍隊在平型關,雁門關一線阻擊。9月底,中國軍隊棄守。10月初,中國軍隊在大同與太原之間的忻州一帶投入99個團十幾萬人, 組織忻口會戰。激戰一月之後,11月2日,忻口棄守。與此同時,晉東門戶娘子關失守,中國軍隊退守太原。在日軍的猛攻下,華北重鎮太原於11月8日陷落。

姑姑工作的醫院雖稱為後方醫院,但因太原忻州一帶是最前線,醫院的醫護人員直接到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搶救傷員。由於姑姑在戰場上的勇敢不怕死,她多次被嘉獎。

太原失守后,醫院撤到西安。和姑姑一起的女兵中,有一位叫浦安修。浦安修參軍前是北平的大學生,漂亮能幹有親和力,在女兵中是個大姐姐。 到西安后,她鼓動女兵們去八路軍辦事處報考抗日軍政大學。姑姑去了,很快就被錄取。

1938年初,姑姑離開醫院,去延安進了抗大,被編入女子大隊。幾個月後, 姑姑加入共產黨。在延安,姑姑參加過浦安修與彭德懷的婚禮,與江青一起聽過毛澤東講課 。。。抗大畢業后,姑姑先在延安擔任文化教員,給紅軍幹部上文化課,後來去了八路軍在冀東的一個獨立師,參加敵後抗日游擊戰爭。

抗戰勝利后,姑姑回到延安。在那裡,她結了婚。姑父是一名八路軍軍官,1933年入伍的紅軍,一位她曾經教過的學生。結婚時,姑父給家裡寫信說,他娶了一個漂亮的女八路當愛人,還是南京來的洋學生。

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國共內戰又起風雲。這一次,姑姑與父親站在相互敵對的陣營之中。姑姑所屬的部隊被編入解放軍某野戰軍,在北方擊敗國軍后,大軍揮師南下。

4. 父親

1949年秋,在南方某省山區,父親所在的兵團擺開陣勢,準備迎擊南下的解放軍。當時,國軍兵敗如山倒,只控制著南方和西南的最後幾個省。

這個兵團的兩個軍都編製裝備齊全,頗有戰鬥力。解放軍,國軍各有優勢。解放軍來勢兇猛,而國軍以逸待勞。另外,國軍官兵大多是本地人,善於山地作戰,還有地方武裝的支持。只要指揮得當,雖敵眾我寡,這個兵團絕非不堪一擊。這是父親後來對當時戰場形勢的分析。

解放軍來了。雙方打了幾次小仗。各有勝負。正當父親奔波於各部隊之間,準備大戰時,兵團司令命令部隊離開防線,撤到省的南方去。不久,父親就聽說司令要投降。

兵團司令是黃埔四期畢業生,抗戰中曾是一員猛將。然而在內戰中看到國民黨大勢已去時,就想給自己找退路。程潛陳明仁倒向共產黨后不久,兵團司令就打算步其後塵。他知道自己孤掌難鳴,就去找一位軍長商量。這位軍長和他是多年老搭檔,彼此十分信任。軍長對戰爭前途也早已喪失信心。兩人一拍即合。但是,要帶領一個兵團去投共產黨,他們還是有些難下決心,而且不知另一軍長的態度。猶豫之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軍長的家眷在家鄉被解放軍扣押。這件事大概使他們下了最後決心。當他們去探另一位軍長的口氣時,才發現後者已早走一步。在大部分高級軍官的支持下,兵團司令部發出了起義通電。司令和兩位軍長還收到中共最高層的賀電。

當起義將領們換上解放軍軍裝,前往軍政大學學習,改造思想,聽候安排時,父親和三位反對投降的軍官穿上便衣,分頭去了下面的部隊。兵團的主力是抗戰中屢立戰功的老部隊。這些部隊接到起義的命令后紛紛來電詢問 「怎麼回事? 怎麼還沒交手就投降?」。高級軍官們起義了,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們卻不願放下手中的武器。父親去了五個團。這五個團馬上向解放軍開槍, 進深山打游擊。不畏數倍,甚至數十倍解放軍的圍剿,這些國軍部隊英勇作戰,大部分都打到最後一人一彈。那三位與父親同去的戰友先後犧牲,兩位是上校,一位是少將,都是三十多歲的年輕人。

多年以後,父親和我談到他當時的抉擇時,他提到姑姑。他告訴我,當年姑姑在延安時,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來信。後來,她通過家裡轉來一封信,叫父親不要再給她寫信了。這使父親感到後面有什麼問題。他開始試圖了解延安。父親不是行伍出身,在進黃埔之前是社科專業的大學生。他知道怎樣去獲取事實與真相。1949年,當很多的中國人,包括不少有識之士滿懷希望迎接共產黨時,基於他自己對延安的了解,父親卻不惜以生命為代價,選擇與之死戰。

5. 姑姑

1949 年底,姑姑隨部隊南下,來到家鄉一帶。部隊剛一駐下,她就去探家。家人見到離家十六,七年的姑姑,欣喜萬分。高興之餘,家人告訴姑姑:「你哥兩天前才走。」鄰居也都在說:「看X家,哥哥前腳剛走,妹妹後腳就來。」 原來,父親離開兵團司令部之後,回了一趟家。他最後一次去看看家人,同時還有一些個人物品必須處理。在姑姑到家的兩天之前他才離去。 分別了十多年之後,兄妹倆錯過了那次見面的機會。

後來,姑姑在一個地區擔任軍代表,領導剿匪和建立各級政權的工作。她多次遭受國軍游擊隊的襲擊與伏擊。姑姑毫不畏懼。她真誠地相信,共產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廣大的勞苦大眾。早年在匯文,當「一二。九」運動波及南京時,姑姑就接觸了共產黨,接受了共產黨的理念。

家人說過有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姑姑所指揮的解放軍部隊被一支國軍游擊隊伏擊,打得很激烈。交火中,姑姑用鐵皮話筒向對方喊話。突然,對面槍聲停了。 有一人禮貌地問喊話的解放軍女士是不是某處人。 說的正是姑姑的出生地,姑姑可聽得出問話的對方也正是那裡的人。很快,對方就撤了。

不久,姑姑聽說父親在那一帶活動。她後來說,當時非常想見到她哥哥,但更希望見不到。她知道,在那樣的環境里,任何形式的見面都是她所不希望的。

6. 父親與姑姑

父親打了一年多游擊。據他回憶,最後一次戰鬥是在十萬大山。當時他們已彈盡糧絕,被解放軍和倒戈的國軍層層包圍。他們清楚自己的絕境。解放軍派人勸降,他們拒絕。進攻開始了,他們邊打邊突圍,但最後只有父親一人跑出。他單槍匹馬闖過重重關卡,到了越南。還沒喘過氣來,他聽說法國當局正與解放軍談判,要遣返在越的國軍人員。不願坐以待斃,父親與其他六位國軍官兵一起劫持了一艘漁船,越過北部灣到了香港。途中驚濤駭浪,九死一生。船靠岸前,父親把手槍和最後幾發子彈扔進了海里。除此,他一無所有。他進了調景嶺難民營。在後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他以編竹簍為生。最後,父親去了台灣,回到國軍。

大約是在1957年,姑父調北京參與組建解放軍二炮。 姑姑也去了北京,並離開了部隊。在那裡她實現了自己年輕時的願望 — 從事幼兒教育。後來她一直擔任大大小小幼兒園的園長。那些年,姑姑總是儘力幫助我。她多次受組織批評,說她不能與反革命劃清界限。對此,她置之不理。她知道我處境艱難,多次提出把我接到他們家去生活。至今,我仍珍藏著一隻英雄100型金筆。那是我考上中學時,姑姑送給我的禮物。

1980年代後期,海峽兩岸和兩岸之間的氣氛都變得比較和緩寬鬆。父親由我弟弟陪同,姑姑由我表弟陪同,在香港見了面。他們分別時還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而再見時,都已是白髮蒼蒼的古稀老人。

據弟弟和表弟說, 兩位老人見面時非常激動。交談的話題除了幾十年間家裡的人事,以及兩人分別後的經歷外,還有政治,並常常為之爭得面紅耳赤。姑姑說,共產黨的勝利是因為毛澤東的軍事天才。父親則說, 國民黨的失敗是因為內部的共產黨間諜太多。 姑姑說,蔣介石是上海灘出來的流氓。 父親則說,蔣介石為人最講義氣,不像毛澤東專門算計朋友。姑姑說,共產黨使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父親則說,國民黨在台灣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個民主社會。姑姑說,共產黨在大陸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父親則說,共產黨是在搞均貧,而國民黨在台灣實現了均富。兩人都堅持著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信仰,忠誠於自己的領袖。我理解他們。上次見到表弟時,他告訴我,姑姑有一張和毛澤東的二人合影,背景是延安窯洞,照片後面有毛的題字 「XX同志留念,毛澤東」。可惜這張照片在文革中丟失。父親也有一張這樣的照片。 一位堂兄告訴我,1949年前父親在老家存一鐵箱。一年夏天,他寫信叫堂兄把裡面的東西拿出來曬太陽。 裡面的東西主要是書信照片。其中一張照片特別引人注目,那是父親和蔣中正的二人合影,後面是蔣的題字 「XX同志留念 ,蔣中正」。

父親和姑姑,他們那些人,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他們曾為民族解放的共同理想而奮鬥,用自己的血肉築成了民族的長城。但不幸後來兵戎相見。今天,兩位老人都已去世。我常想,如果他們有在天之靈,又都能看見現在大陸和台灣社會的演變,他們會怎樣看待自己為之奮鬥了一生的事業。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沙發
cenote 發表於 2011-1-27 13:43 | 只看該作者
俺早年亦有人們絕對少有的橫跨兩岸之經驗~~

兩岸之事,真的是非難辨!

只好遠離兩岸為妙...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22

帖子

25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8
3
Siliconvalley 發表於 2011-1-28 08:01 | 只看該作者
只要是抗日英雄,我都崇敬。兩位老人在天堂安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4
 樓主| shanren 發表於 2011-1-31 0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enote 2樓 的帖子

寫出來,給大家看看嘛。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