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復藏南不容置疑:中國悄悄干七件大事驚呆印度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1-1-29 1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與印度在藏南問題上的全麵攤牌時間將可能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而且藏南解決時間一定在南海之前。

/*** ***/

    放棄藏南是不可能的,當然,全部收回也是不可能的了。中國現在不會急於求成,因為我們的計劃還沒有完成,談判是在用時間換機會。

/*** ***/

    1、建大壩。在雅魯藏布江上建,建在印度的上游,印度說也要在藏南的她們的那什麼「阿魯納恰爾邦」內的雅魯藏布江上建大壩,可以淹沒上游我方的領土,讓我們哭爹叫娘。切~~八字還沒一撇,阿三就先嚷嚷開了,我們國內的一些媒體也跟著憂心憂國,實際上大可不必。


    首先,我們的大壩肯定先於印度完成,到時候印度要建,那就由不得他了,你修建到關鍵的時候,我可得提各種要求了,不滿足是吧?


   


    那我來個開啟全部閘門放大水,轟隆隆地可以讓你的還沒建成的大壩沖的無影無蹤,讓你投進去的錢打水漂。就是讓你你建成了,蓄水了,那我玩弄你的花樣就更多了,你如果讓我不高興,我就在你蓄滿水的時候,我在上游還是來個閘門大開啟,後果必將是你修建的大壩被漫壩甚至可能潰壩,下游的印度成為死傷無數的重災之地,什麼戰略要地,交通道路,統統都得完蛋。到時候別罵我耍無賴,沒辦法,因為你阿三也是無賴,只不過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


    所以,當印度在拚命叫嚷要在藏南的雅魯藏布江也建大壩的時候,我們應該高興才對,而且暗中使勁煽動阿三建,還可以幫助他找各種理由建,只要開始建了,那麼阿三這個電站什麼時候建成,什麼時候蓄水,什麼時候發電,什麼時候調峰,下游印度國內沿流域的安全等等,就全部抓在我們的手裡了。


    其次,雅魯藏布江不是長江,不是黃河,建大壩要淹沒一大片。因為雅魯藏布江的兩邊全部是陡峭的大山,就是把水位抬高300米,江面也寬不到哪裡去,所以,也淹沒不了多少西藏那寶貴的土地。此前印度得知我們要建的時候,我們一方公開極力否認,一方私下與印度商量:我建,那你也建吧!


    你就別再瞎叫喚了,要叫喚就叫喚你們自己說要建電站,我們保證不強烈譴責。這下阿三們高興壞了,認為把中國給斗贏了,於是現在到處嚷嚷:我們建大壩,淹死上游的中國。


    2、全面改建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318國道),按照一級公路(准高速)的標準在改建,如果各位現在從這兩條線進西藏,就可以知道沿途的場面是多麼地熱鬧了。


      3、進入藏南地區有三條線,東線就是滇藏線林芝地區八宿然烏到下察偶,這條道路是個季節性道路,現在全部按照準高速在改建,沒有對外宣傳,即使有有關這方面的零星新聞,也是說在修復塌方段。


    4、中線是波密扎木到墨脫的公路,現在對外宣傳很高調,也是因為這條路是最難的路,對外宣稱是打通全國唯一不通公里的線,但為了一個只有幾千人的墨脫,真正的花費是每公里多達2億的造價(當然對外不會公布這條公路建造的標準是按照一級公路的標準在修建的),從經濟價值還是旅遊價值抑或人文價值等各方面來看,都是不可取的,即使真的要通公路,也只需要把公路標準從四級提高到三級就完全能滿足正常出行的需要,那麼唯一的理由就是這條路是個戰略公路。


   


    2010年12月15日上午,西藏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正式貫通,隧道內第一次通行汽車。


   


    2010年12月15日上午,西藏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次仁措姆是墨脫人,隧道貫通后她激動地向家人報喜。


    5、西線部分是乃東到達旺,本身這條路也是通著,只不過等級也是4級,季節性的。這條路中國控制段部分目前還沒有內部消息在改建,但肯定會上,估計也就是今明兩年內。


    6、川藏鐵路的勘探早已經完成,只在找合適的機會開始修建拓展了,鐵路的修建速度快於公路的修建速度,晚些時間不要緊,最主要的是要找理由,特別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經濟理由,但這條路找經濟理由確實勉強,如果沒有光面堂皇的經濟理由,就只會刺激印度。幾年前就說要建,考慮到與印度互動關係的有所緩和就沒有動了,在一個月前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式開建的時間還一直是屬於國家機密。


    但這一個月來,阿三越來越鳥,高調宣布說要藏南投資600億修建公路,改善公路網路,使駐紮在藏南地區的部隊更加機動靈活地抗擊中國,我們早就知道,阿三一般是在事情還沒做就先喊出來的,等到來落實細節到開工到完工,那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不過他們的這樣牛B哄哄的瞎嚷嚷,終於讓我們的川藏鐵路的開工找到適合的機會了,今天已經宣布下個月開建,等我們張口的時候,就是馬上行動的時候了,川藏鐵路全長1629公里(四川境內約650公里),按單I級電氣化鐵路建設(成都段一次新建雙線),設計速度目標值:200公里/小時,8小時跑到拉薩,大家對比一下青藏鐵路的數據,就知道這個川藏鐵路的厲害之處了。


    到過藏南附近地方的就知道,藏南從中國境內過去,實在是太難了,真不知道當初62年我們的軍隊是如何投送到這個地區的,要知道,當初還沒有東線公路和西線公路,也正是了解了實際地理環境,才更明白藏南當初為什麼會放棄,一句話:可以打下來,但肯定是守不下來。


    而從印度進入藏南,地理環境的因素,印度方面交通條件遠遠好於中國方面,就是現在,印度方面雖然在交通方面還沒有很大的改善,但依然遠遠好於中國,兵力的投送絕對好於中國10倍以上,現在戰爭條件遠非62年可比,沒有很好的交通,突擊可能有收穫,但堅守絕對是失敗。如果我們現在沒有將交通條件大幅度改善,即使打了,最後也不得不像62年一樣,退回實際控制線。


   


   


    7、新藏線(219國道)現在不知道大家走過沒有?翻修已經全部完成,現在的新藏公路很多塌方段都已經消除,可以常年跑了,速度從以前的20公里/小時提高到了現在的50公里/小時,部分路段達到了80公里/小時的速度,投送運載能力大大提高,而且還以修建民用機場的名義修建了大型軍用機場(整個阿里地區31萬平方公里僅8萬人口,修的是民用機場?那不是哄人么。)


    現在中國需要的是時間,如果連接藏南地區的公路和四川雲南向西藏的交通大大改善了,主動權才真正在我國一方了。


    印度到現在對邊境地區的交通投入都還少的可憐,良好的地理條件如果不好好利用,不再加快速度改善,那麼,再過幾年,印度在邊境屯再多的兵也沒用,真打起來了,運送物質的路抑或說後退的路肯定是不可能滿足戰爭的需要的,就等著被中國軍隊包餃子好了。


    所以,拿回藏南,拼的不是軍事,而是交通,再就是政治,軍事是最後對拼贏的保證。


    另外,說印度已經向藏南移民了400萬人,那是宣傳,實際上藏南地區絕大部分還是原始森林狀態和山脈蠻荒狀態,人口多點的就是在達旺附近,如果到過達旺,就知道,這個達旺城的規模也就是內地一個縣城的規模,頂破天也就是25~35萬人的樣子,其它地方按照西藏人口密度就是加兩倍來計算,估計也不會超過15萬人,總人口應該不會超過50萬人;


    而這50萬人里,起碼還有近10萬的軍人及相關保障機構人員。阿魯納恰爾邦的網站剛建立的時候,我在上面瀏覽了一下,結果每個縣的詳細人口一覽無餘,但第二天再登陸該網站的時候,人口分縣詳細數據就再也找不著了,好在我還有個印象,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總人口113萬人,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口是在原本屬於印度的傳統線的縣裡,那兩個縣是在河谷平原地帶,不是高原地帶。


   


    儘管中國取得了1962年中印戰爭的勝利,但由於種種原因,這種軍事上的勝利並未被轉化為中國對藏南地區的實際控制力。歷史和政治的恩怨糾葛造成了中印之間懸而未決的邊界爭議問題。


    在爭議領土裡,人口確實也就在50萬人左右。印度和我們中國一樣,都好面子,宣稱有了380萬人,所以,印度網民很興奮,中國網民很憤然。但中國政府和印度政府都心知肚明,都不捅破,印度政府不捅破是因為可以向中國傳遞既成事實:即使你中國佔領也無法解決這麼多人口的歸屬和困境!中國政府不捅破是:你就虛幻地飄飄然吧,我只管埋頭磨刀霍霍。只是委屈了我們的中國網民,還得繼續痛罵政府!政府覺得委屈也只能給我好好憋著。


    所以,根據川藏鐵路的修建完成時間和墨脫公路修建完成的時間以及後續配套項目完成的時間來推算,中國與印度在藏南問題上的全麵攤牌時間將可能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而且藏南解決時間一定在南海之前。


    現在很多網民在說,南海馬上就要快解決了,南海解決拿什麼解決?有航空母艦來保證嗎?南海油田氣田開發出來后油氣如何向大陸輸送?全部用船來運,顯然是高昂的成本,敷設海底管道?先把技術徹底解決好再來談海底敷設油氣管道的可行性,所以,南海油氣的輸送必須要找到一個非常穩妥成本又相對比較低的方案,雖然這個方案中央已經有了很成熟的計劃,但實施起來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所以,在南海的問題上,也不是能否武力收回的問題,和藏南一樣,是能否守得住的問題,另外,還多了個更複雜的問題,就是:能否將南海油氣成功地、安全地、較低成本的輸送到大陸。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7

主題

2533

帖子

202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25
沙發
世外閑人 發表於 2011-1-31 17:27 | 只看該作者
真的嗎?到時俺們可以去看看藏南的景色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0: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