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緣何打動人心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1-1-26 19: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石家莊日報      2011年01月26日



  1月13日,「中國網事·感動2010」年度網路人物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 這是阿里木在頒獎儀式上。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39歲的維吾爾族漢子阿里木並不覺得自己是「草根英雄」。

  1月13日,他登上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2010」年度網路人物頒獎台。領獎前一天,他卻私下問與他頗為相熟的記者:「北京能不能烤羊肉串?我想找個地方,自己烤烤肉串。幾天沒擺攤,手癢了……」

  整整8年,在貴州省畢節市,阿里木烤羊肉串賺錢為生,同時還用賣烤肉串攢下的10多萬元,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他的故事,使無數網民為之動容,譽之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平凡如此,卻又不平凡如此,阿里木其人其事,緣何打動人心?

  網路投票高居榜首——是什麼讓眾多網民「力挺」這位新疆漢子?

  「阿里木是個並不富裕的小商販,但財富有價,愛心無價。並不富裕的阿里木用一顆赤誠之心,支撐起最樸實也最沉甸甸的慈善事業。」——網民「郭楊陽」如此評價。

  2010年底,新華社發起「中國網事·感動2010」年度人物評選。作為候選人之一,阿里木最終獲得24萬多張網路投票,高居榜首。

  當年9月,阿里木獲評貴州省道德模範,到任剛滿一個月的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被其感人故事深深打動,並號召全省人民向阿里木學習。之後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栗戰書在不同地方、不同場合多次「力挺」阿里木。

  而在「中國網事·感動2010」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發起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也給阿里木投了一票,稱他為新疆人民的「好巴郎」。

  「一夜成名」之後,他依舊生活儉樸,依舊有滋有味地賣著肉串。1月16日,記者在阿里木租住的陳舊磚木房內看到,房間里僅有房東留下來的幾件簡陋傢具,擺在客廳里的台式電腦,是他最值錢的物件。記得兩年前,記者第一次採訪阿里木時,他唯一的「電器」,是懸在天花板上的電燈。

  這個身材壯實、經常鬍子拉碴的新疆漢子,20元的土布褂子,8元的布鞋,20元的藍布褲子,一穿好幾年;他喜歡吃水果,為了便宜他常常挑快爛了的買,削掉壞的再吃;一個囊或兩個饅頭,加一杯水,就打發掉一頓飯。

  這樣的生活,阿里木卻覺得十分滿足:「生活嘛,吃飽就可以了」。

  2002年,阿里木路過貴州鎮遠縣,參與撲滅了一起山火,當地政府獎勵他300元現金。隨後,他通過畢節地區婦聯組織,將這筆獎金連同自己身上的200元錢,捐給畢節學院一位因貧瀕臨輟學的女生:「我第一次感到,500元錢對很多人來說,只是個很小的數目,對貧困生卻幫得上大忙。」

  從此,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收入,大多用在了捐資助學上。賣肉串,過去僅是他的「生計」,而這之後似乎多了些別的「意味」。

  阿里木幾乎沒有存款。他喜歡把掙來的錢一股腦兒塞進抽屜,用時再抓一把出來。到底賺了多少,資助了多少,他也沒個准數,「這麼多年,有多餘的錢了就去資助,直接資助的學生有100多個,加起來有10多萬吧」。

  賣一串羊肉串,毛利不過3毛錢,擱在兩年前,毛利僅兩毛錢。攢10萬元,至少要賣30多萬串。

  在北京領獎間隙,遊覽鳥巢,阿里木還挂念著「老本行」,「要能在鳥巢邊上擺個羊肉串攤,生意肯定火爆,就能賺到更多錢幫助貧困孩子了」。

  善良如阿里木,以並不豐裕的收入卻念念不忘資助他人,不求回報,無涉名利,看似平常之舉,卻飽含著絕非平常的高尚精神特質。

  從天山腳下到烏蒙高原,是什麼驅使阿里木數年如一日地資助貧困生?

  「阿里木叔叔由於家庭貧困,沒能讀太多書,他認為社會發展要從教育開始,因此他選擇資助貧困生,希望我們以後能對社會作貢獻。」--阿里木資助的畢節實驗高中高二學生周勇說。

  4年前,阿里木揣著5000元錢,來到畢節學院,提出想資助一些困難學生。

  「一大摞錢,什麼面值的都有,還帶著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畢節學院黨委副書記湯宇華清楚地記得,「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這個社會上有的是比阿里木生活寬裕的人,這對他而言,幾乎是傾其所有。」

  很快,畢節學院決定配套5000元,將這筆全校金額最小的助學金命名為「阿里木助學金」。

  「沒讀書缺文化,我只會烤羊肉串,絕不能讓那些貧困孩子和我一樣。」阿里木讀到高二就參軍入伍,對文化教育,他有著近乎崇拜的尊重,「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人的思想和命運」。

  身邊的朋友沒少勸阿里木攢些錢,買套房,改善條件,可他總「聽不進」。

  阿里木有個樸素的想法:「把字寫在石頭上,可以保存到永遠;把字寫在沙子上,只能保存一時。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

  「省下的錢,幫那些孩子學文化,心裡很開心。」阿里木說。

  2007年11月,得知大方縣達溪鎮聚河小學大部分學生沒有書包后,阿里木從批發市場買了181個新書包。由於交通閉塞,不通汽車,他和朋友在農戶家借了一匹馬,「路太陡了,下坡時,大夥要拉住馬尾巴,馬才不會滾下去。」

  翻山越嶺2個多小時后,阿里木走進聚河小學破舊的教學樓,將新書包遞到每一個孩子手中,「自然條件太惡劣了。如果把我放在那兒,我都堅持不下來」。

  事先得知聚河小學長時間沒舉行過升旗儀式,阿里木還特意帶來了一面五星紅旗。架竹竿,穿旗繩,阿里木和師生們站在狹窄的操場上唱起《國歌》,一起注視著五星紅旗在山溝里冉冉升起,迎風招展。

  如今,阿里木又開始考慮更長遠的資助計劃,他打算未來10年攢錢辦一所留守兒童學校,讓那些得不到父母溫暖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眼下,阿里木還想娶個老婆,「要求不高,她一定要能理解我的想法,支持我繼續資助貧困孩子」。

  無論面對貧困學生還是地震災民,是什麼激勵阿里木屢次挺身而出?

  「接受過別人幫助的阿里木,把傳遞愛心當成自己的生活和精神追求,他身上洋溢的是互幫互助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畢節地委書記秦如培說。

  去年4月14日,得知玉樹地震的消息后,阿里木第3天就攜帶裝有行軍床、被褥以及鍋碗瓢盆的兩大包行李,從貴陽飛往西寧,奔赴玉樹救援。強忍著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痛欲裂和噁心嘔吐,阿里木帶著在西寧用8000多元購置的牛肉和蔬菜,趕到災區協助部隊官兵施救。

  「地震后的景象太慘烈了,大家只有攜手起來,才能共渡難關。」在隨後的6天里,阿里木如重回軍營般,協助戰士們抬傷員、架帳篷、卸物資,「救援步入正軌后,我就帶著兩套衣服和一雙鞋回家,其餘的都留給災民了」。

  「我做的一切,都是對那些在自己困難時刻伸出援手的好人的感激。」樂於助人的阿里木,永遠記得在最困難時幫助過自己的人。

  出生在新疆和靜縣乃門莫敦鄉的阿里木,自幼家境貧寒,父親是當地供銷社職工,一家9口,全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生活。讀到高二時,家裡沒法再供阿里木上學,他選擇了參軍。後來複員回到地方。

  2002年,剛到畢節時,阿里木孑然一身,「身上只有10塊錢和一個烤箱,買一塊錢的饅頭,一塊錢的蕎涼粉,6塊5毛錢買1斤羊肉,穿成35串,能賣17塊5毛錢。」

  「這世上總有好人。」阿里木說,一個農民工兄弟請他吃過一頓兩塊錢的豆花飯,「我知道兩塊錢對他來說,賺得也不容易,那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一頓飯」。

  隨後,一個並不太熟悉的酒吧老闆借給他100塊錢。有了本錢,阿里木拚命做生意,5天就把錢如數歸還,「到如今,我們都還是好朋友」。

  「人關心人多一點,這個社會就多一點和諧。」阿里木對記者說,「我的朋友,我就是這樣想的。」

  如今,一首寫給阿里木的歌曲《愛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初稿已完成。新疆著名指揮家奴斯萊提作曲:「在阿里木身上我們看到了維吾爾青年質樸、憨厚、熱心助人的精神,他是鼓舞人心的好榜樣!」

  1月13日,登上頒獎台的那一刻,阿里木眼眶紅了;接過獎盃,這個維族漢子再也忍不住眼淚:「我很激動……我從沒想過有一天能站在這個台上。」

  阿里木說,他始終銘記當兵時老班長說過的一句話:「小的是家,大的是國家。國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時候,能站出來的,都是英雄」。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11-1-27 06:34 | 只看該作者
平凡的人心,善舉無需要成功,只要能夠誠意!令人感動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1: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