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太宗是怎樣治貪官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22 2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江先生    發表於 2011年01月14日 10:01

本文已被推薦到騰訊博客,




  

  在酒桌上遲到了、說錯了話、敬酒敬錯了順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罰一杯」的。可是「罰」字多不好聽啊,於是便有人喊:「不是罰呢,是獎一杯。」獎字多好聽啊,結果往往都是「罰酒」不吃吃「敬酒」,咕嚕咕嚕把那酒喝下去了。罰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夠戧才罷、醉得半死方休。

  

  唐太宗也許參加這樣的「酒宴」比較多,他受「顛罰為獎」的啟發,對那些受賄的貪官別開生路,不是「處罰」,而是「獎勵」。你貪什麼,就獎你什麼,你貪多少,就給你獎多少,當場在金鑾殿上「兌現獎勵」,讓你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把獎品背回去。但這處罰也罷獎勵也罷,要搞得你面子非常難堪、心裡非常受傷。

  

  有長孫順德者,人家來求他辦事,他收了別人的賄賂絹綢數十匹。這事被太宗知道了,於是叫「辦公室」的文秘人員發「通知」,要求五品以上文武官員,某月某日準時到金鑾殿里「開大會」,會議重要,不得遲誤。文武官員整整齊齊地坐在台下,專心致志地聽太宗作「重要講話」,太宗沒講別的,只是「通報」長孫順德的受賄情況,末了,唐太宗問:「長孫順德受賄數十匹,這說明了什麼?……同志們,我問你們呢?這說明了什麼?」下面誠惶誠恐,不敢做聲,唐太宗便大聲說:「這說明了長孫順德家裡缺乏綢緞啊!好,你家缺綢緞,我就獎給你綢緞。」唐太宗叫人搬來許多綢緞,一股腦地壓到長孫順德的背上,叫他親自背回去。長孫順德臉上是紅一陣白一陣,欲卸不敢,欲背不能,僵在那裡,恨不得鑽地縫。周圍百官看到這模樣竊竊私笑,一個個站在那裡看把戲,真是羞煞了長孫順德。後來,還有像長孫一般作姦犯科的,如右衛將軍陳萬福,大搞索拿卡要,索取了驛站數石麥麩,唐太宗也是以這種方式給予獎勵,叫他當著大家的面擔幾石麥麩,從金鑾大道一步一步擔回家去。

  

  唐太宗的方法看上去「很溫柔」,其實比「挨槍杆子」更讓人難受。唐太宗直白地對人說:「人生性靈,得絹甚於刑戮,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唐太宗對人性的洞悉相當深刻。人都是有羞恥心的,沒有羞恥心,不就是禽獸了嗎?得唐太宗衣缽的,後世大概要算清朝的雍正了,雍正將要「處理」年羹堯之際,有不識相的錢名世還在使勁地為年羹堯「歌功頌德」,「極盡諂媚,應革職,交刑部從重治罪」。刑部果然從快從嚴搞「嚴打」,判決立斬,並連族連坐,讓雍正來「審批」,雍正卻出人意料,給了錢名世一條「活路」:不殺,「革去職務,發回原籍,朕書『名教罪人』四字,令該地方官制匾額,張掛所居之宅」。讓錢氏及其家族一輩子乃至數輩子都抬不起頭,做不起人。給人精神行刑,真是厲害啊!

  

  唐太宗用這方法來反貪腐,效果雖好,卻是無法效法的。在操作層面上,這事最少要滿足三個條件:一者,必須開大會搞鬥爭,這條件好說,我們動不動就開會,幹什麼事情都難,開個會不難;二是貪官所貪必須為實物,比如絹緞比如麥麩比如大包小包大禮包什麼的,這讓他當搬運工才有好看,但現在一張卡一個信封,放在貪官肩頭背回去,起不到表演與示眾的效果;三是必須為小額數目,若人家一貪就是百萬千萬,你還貪什麼獎什麼嗎?你還貪多少獎多少嗎?那貪官們會笑傻。

  

  對待貪污犯或者其他犯罪,是讓大家戳其背心,還是讓一顆子彈穿其膛心?這兩者到底誰輕誰重?我們姑且撇開這兩者誰更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話題,單從唐太宗施行這個方法的出發點來「研究一下」。唐太宗這個方法是立足於人是有榮辱感的。是人,都有榮辱感,如唐太宗所說,沒有榮辱感了,那不是禽獸了嗎?基於這一點,唐太宗與雍正便在人的榮辱感上做文章,利用人的榮辱感來「講政治,講正氣」,來反腐敗來倡廉政。他們叫貪官背回贓物,或在其門楣上刻門匾,或在其臉蛋上刺黑字,目的是培養其「恥感」,當人的「恥感」樹起來了,那麼「慎獨」意識也許就強了。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22 20:32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貪官總是治不完?
[ 標籤:貪官 ] lollipop


查看完善答案歷史>>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上樑不正下樑歪……
什麼樣的人,都是扎堆的。
沒當官以前,都是好人,當了官之後,便成了貪官……
你不貪是不行的,你不貪就無法融入那個群體,當然官就當不成了,更別說是當大官了。
前面有貪的慣例,你不送禮行賄,怎麼往上爬當大官呢?不貪,哪來的禮錢呢?送了禮,不賺回來怎麼能行呢?
這樣,導致當代社會從上到下,到處貪污腐化。你不要說你不貪,那是因為你沒條件貪,或者膽小不敢貪。即便你不貪,但是你心裡絕對因為這個而每天憤憤不平呢!
唉!社會就這樣,管它呢!
除非大洗牌,不然根治不了。古代社會,到了極處,就是改朝換代……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2 22:02 | 只看該作者
那是。過去肅貪的都是皇帝,因為貪官貪的是皇家的。現在民主了。中國是沒了皇帝。人家英國還有國王,英國國王敢治貪官嗎?比如英國首相貪了,國王敢治他嗎?英國皇家自己還貪呢。英國王子結婚,全國都在趕製婚禮的用品,英國王室取這些東西付錢嗎?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4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1-24 04: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anxin 1樓 的帖子
唐太宗與雍正便在人的榮辱感上做文章,利用人的榮辱感來「講政治,講正氣」,來反腐敗來倡廉政。他們叫貪官背回贓物,或在其門楣上刻門匾,或在其臉蛋上刺黑字,目的是培養其「恥感」,當人的「恥感」樹起來了,那麼「慎獨」意識也許就強了。


——發展到後來,就變成「文革」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