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0年的哲學困獸與理論的迷茫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1-1-20 04: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1-18)
 
  2010年的哲學走過了寂寞而紛亂的一年。這既像是步入中年的行者在冬日裡的孤獨的行走,更像是一群匆匆忙忙的過客在廣場上茫然地尋找著出口。2010年的哲學沒有新出簡帛文獻的驚喜,沒有一個引起大家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在喪失了勇氣之後,大家似乎不自覺地在等待權威層面能指引一個突破性的出口。

  然而,一種開創性的理論的推進,需要橫空出世的偉人般的氣魄,而這種具有奇偉人格的排空一切的卡里斯馬式的人物,我們尚在等待。如果硬要讓我們對2010年的哲學進行盤點,這就像是雪地中的群盲尋找光亮,在外界白茫茫的一片光亮之中,我們的雙眼卻蒙著沉沉的黑暗。我們感嘆好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我們為這乾淨而欣喜,又被這光亮所刺傷。然而,我們這被光亮刺傷的雙眼,全然無法顧及雪盲症的疼痛,我們的目光東奔西走,依然在尋找著讓我們興奮的光點。

  2010年的中國的哲學,就像是被困在網中的巨獸,它在四處行走,為的是甩開身上的繩索,獲得一個更加舒適的姿勢,而網住這冬日裡飢獸的布網者,是我們一路走來的歷史和傳統。然而,這巨獸畢竟在保持著一個姿勢,甚至還在行走,它還不時地回頭觀望,不時地給我們擺一個pose,展現一下它的堅強和不屈,儘管這個姿勢不是那麼舒適和自在。

  2010年哲學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種碰撞中的眩惑。歷史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我們再也無法關起門來,也不能閉目不見,更不能固步自封。這一扇門,是炮艦打開的,這炮艦如今看起來還更加龐大,在2010年看起來,還更加真切。改革和開放,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無法回頭的道路。中體西用也好,西體中用也罷,我們已經不再討論這些問題,而是要回到實事,面對問題,求得實是,去實踐價值。

  這樣,我們將不得不面對價值。有一些問題被提了出來,其中之一,便是普世價值。普世價值之觀念,其實早已植根於中國古代「道通為一」、「天下大同」的思想之中,而在西學東漸之時,普世價值之觀念亦早已隨風而入。普世價值之說,在世紀之交的埠,則多有論說,2010年的中國哲學,出現了不少探討普世價值的文章,而這些探討普世價值的文章,頗多對普世價值的詰難。對普世價值的詰難,與現代性的危機有關,也與文化殖民主義的后殖民輸出有關,但是,國內哲學界對普世價值的探討,它雖然也是一個哲學問題,但有意或無意,它有著某種與權力合謀的傾向。我們擅長於對公知價值的視而不見,也擅長於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我們對普遍價值的詰難,是對漠視公知價值的掩飾,雖然普世價值與公知價值也非萬能,但對普遍價值與公知價值的疑卻的態度,是不符合邊際效用的價值理論的。這就好比對一個飢餓垂死的人大講餅子不能多吃,多少讓我們覺得有點學術的虛偽和無聊。

  2010年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延續了前幾年的軌跡。在這一領域的探討,可以用官方媒體上的一個詞來描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是,時代畢竟在發展,我們也學會了用「與時俱進」來安慰我們自己。2010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雖然沿著前幾年的軌跡前行,但也表現出那麼一點隨性而為的優雅。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幾年前表現出了某種過人的勇氣,那就是「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提出。這多少讓我們看到了上層領導人在重大理論推進上的勇氣,並且讓我們想起了當年王若水的一本書:《為人道主義辯護》。應該說,這一思路延續的是某種人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思路,某種將「唯物主義」和「唯人主義」熔於一體的價值取向。2010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優雅與糾結並存的。它是優雅的,甚至帶著那麼一點矯情。因為這批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不少是既得利益者,甚至是當權者,他們端坐高位,優雅地研究著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他們享受著意識形態控制鬆動帶來的便利。西方馬克思學、東方馬克思學、中國馬克思學、日本馬克思學等學術思想的引介,廓開了這些人的視野,早期馬克思主義和晚期馬克思主義等等說法,也開闊了研究的思路,而國際上對馬克思經典文本的重新整理出版,也提供了方法論的便利,使得這幾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表現出了某種自我表達的衝動。東方馬克思主義、中國馬克思主義等說法的提出,即展示了某種中國特色的自信。但是,2010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還是表現出了某種糾結,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不邁出他們的小小的步子,甚至完全裹足不前。他們對權力的想象和依賴,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充斥著投機者,他們不得不抹煞他們年少時候的真誠,一心等待領導臨幸自己一把,使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為天子所用,至於馬克思主義領導下的縣市長直選等民生的議題,完全在他們的視野之外,以至於有人這樣評價那些西方馬克思學研究學者:「西馬也是馬,還是一隻中國馬。」

  在中國哲學研究方面,王慶節和張再林等人對中國古代哲學中的身體觀關注,開闢了對中國哲學研究的新的領域和角度。事實上,中國哲學研究的一個新的維度——價值的維度,正在迎來新的拓展。2010年的儒學研究還是那麼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曲阜世界儒學大會、人大國際儒學論壇、北大「儒學與人權」國際研討會、衢州國際儒學論壇等幾個儒學大會依然如往年那樣熱鬧召開,儘管沒有出現新的論說主張,但是,對「民惟邦本」、「為政以德」等思想的弘揚,對儒學的世界價值的探討,還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的。

  2010年的哲學也出現了幾篇對道德理想主義和美德神話的質疑的文章。正如在《不道德的倫理學》中所指出的,價值將成為倫理學的基礎,這一價值的倫理學將成為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礎。好的哲學就像是一個偉大的容器,它可以包容一切。人生是不自由的,我們只是在不自由的世界中尋找一點生存的權利。我們已經不再需要說教,不再需要冠冕堂皇的東西,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以及我們的那一點點可憐的權利。我們需要的是最低限度的約束以及最大限度的寬敞空間:一種管制最少的政府,以及規範最少的道德——一種最低限度的道德和最低限度的法律管制。

  2010年的美學研究,在繼主觀論美學、客觀論美學、實踐論美學、人類學美學、生命美學等若干理論主張之後,價值論美學在2010年走進我們的視野。雖然蔡元培、朱光潛等人都曾提到美是一種特殊的價值,但它並沒有形成一種系統的價值論美學主張,而在2010年,價值論美學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2010年美學學科的一件盛事,便是世界美學大會在中國的召開。2010年,世界美學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世界美學大會是國際美學界規模最大的學術會議, 此次美學大會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美學大會,有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的400 多位國外美學學者和600多位國內學者出席會議,中國美學第一次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真切地感受到中國美學的特殊的價值與意義,學者們對美學與藝術領域的多方面的議題進行了探討,其中價值論美學對美學理論的嶄新的闡釋和建構,引起了與會學者的思考和關注。

  此外,2010年邏輯學和語言哲學對語境邏輯的關注,對於多年前提出的「語境真理」的觀點提供了支撐。對心腦同一論的結構性難題的探討,也引發了我們對新技術時代的新型智慧的興趣。

  儘管如此,當我們再次回望2010年哲學的大地,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詞:「浮雲」。面對2010年哲學的這一片浮雲,我們看到的是2010年哲學的糾結和茫然。如果實在要讓我們翻尋出一點什麼,那就是:除了紛亂還是紛亂。這讓我們寄望一種處亂不驚的治亂哲學:不為亂所亂——不因小亂而方寸大亂,不因可以控制的小亂畏首不前不知變法和政改。

  我們在這歲末年終的埠仰望,我們看到的是一片浮雲。我們的哲學將回到大地、自然和生命。大地的哲學是一個偉大的容器,它尋找來自大地的依託和力量,它不把自己想象成天空的超人,而是回到樸素的真實的生命。大地,這是一片包容一切的空間,可以允許我們開始一切新的行動和創造。

  方蔚林 中國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教授

《聯合早報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 13: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