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方舟子質疑復旦大學朱學勤「抄襲門」調查結果

[複製鏈接]

340

主題

437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煙雨夢華 發表於 2011-1-16 1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方舟子質疑復旦大學朱學勤「抄襲門」調查結果  (ZT)

  
  朱學勤:1952年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史學博士學位,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道德理想國的覆滅》、《中國與歐洲文化交流志》、《書齋里的革命》、《被批評與被遺忘的》等。

  一度沸沸揚揚的上海大學教授、知名學者朱學勤「抄襲門」事件,事隔半年之久后終於有了一個結論。1月12日晚,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公布對朱學勤博士論文涉嫌抄襲的調查結果稱,朱的論文在學術規範上存在一些問題,但不屬於剽竊、抄襲,二者性質不同。

  朱學勤在得知調查結果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直呼「感謝復旦還我清白」,他同時透露說,其實在被指抄襲之前,他已經在為該著作做修訂工作,對「以前做得不好、有缺失的地方」進行補充和修正,擬在今年推出第三版。

  事件回放

  網友指朱學勤抄襲

  「抄襲門」事件緣起於2010年7月8日。當天,網友Isaiah在網上發布了一篇題為《朱學勤:學術界的又一個汪暉》的帖子,聲稱通過比對發現,由朱學勤的博士論文出版的著作《道德理想國的覆滅》,涉嫌大量引用、抄襲美國學者Carol Blum著作《盧梭與德性共和國》。該帖隨即被各大網站迅速轉載,引發各界一片嘩然。

  發帖人一直沒有公布身份,在沉默數天後,於2010年7月13日上午向所在院校上海大學以及自己的母校復旦大學遞交學術調查申請程序,並表態稱自己作為上海大學委員會一員,將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做出迴避,「靜待學術調查結果出來」。

  上海大學方面回應稱,朱學勤獲得博士學位是在復旦大學,所以有關調查應該由復旦大學進行。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隨後表態受理朱學勤的調查申請,決定啟動學術調查程序、責成相關委員著手調查。據稱這是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成立5年來受理的第一個由被指控抄襲者提出要求的學術調查、仲裁案例。

  一個月後,朱學勤又向復旦學術規範委員會提交了一份9000字的陳詞,對匿名網帖指出涉嫌抄襲、不規範的地方分門別類作辯解性陳述。半年之後,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終於給出了結論。

  復旦結論

  「存在不規範,但非剽竊」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公布的調查結果認定,朱學勤博士論文的相關章節,的確存在一些註釋不規範之處,如漏注、誤注、將間接引文注為直接引文等,還存在外文翻譯上的一些錯誤或不確切之處。但朱文在《序》中已對國內外相關的學術史作了概述,對前人的貢獻與已有論著基本都已說明,所以「對其剽竊抄襲的指控不能成立」。由於朱學勤不是該校員工,調查結論又否定了剽竊嫌疑,因此不涉及處理建議。復旦大學校方表示,尊重校學術規範委員會獨立調查的權力。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委員葛劍雄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說,學術規範委員會的調查,僅針對舉報涉及的內容部分。他同時表示,對於這種只有一方要求調查,且舉報方匿名的情況,學術規範委員會一般是不予受理的,「這一次之所以受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此事經網路和眾多媒體公布,已超出一般網路傳言的概念,二是朱學勤本人主動提出了書面申請,希望我們能參與調查,他是我們的畢業生,我們應該對他負責」。葛劍雄稱,如果復旦不受理此事的話,朱學勤要自證也是很不容易的。不過他最後也強調說,「雖然論文寫作於10多年前,有些失注、譯文不確切處可以理解,但對於學術論文的嚴謹性要求,無論何時都應該一樣。」

  對話朱學勤:學者也該有「開胸驗肺」的勇氣

  廣州日報:您得知調查結果時的感覺如何?

  朱學勤:第一句話,感謝復旦還我清白。還有特別要感謝復旦的地方是,我們這個案子里,沒有原告,只有被告主動要求法庭說,開庭來審查我吧,在這樣的情況下,復旦本來完全可以拒絕,但他們權衡再三,為了凈化我們的學術環境,為了對這個事件做出權威的調查,毅然接受了我的申請。這相當於啟動了中國學術史上首例只有被告、沒有原告的一場學術仲裁。

  廣州日報:以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當初您是怎麼想的?

  朱學勤:中國學術界過去一旦發生這樣的爭議,通常接下來就是口水戰、互相謾罵,吵不出個是非出來,真正應該有所作為的學術機構反而就袖手旁觀、不願作為,這對中國的學術發展是不利的,所以我想以身試法,希望從我開始換一種做法,發生這種爭論時不再是打口水戰,而是啟動正常的學術權威機構的調查,由學術機構的調查來說明是非。曾有個報道說,有一個民工為證明自己的身體狀況受到了污染,所以開胸驗肺,學者如果有底氣自信自己沒有抄襲剽竊,為什麼不能「開胸驗肺」呢?

  廣州日報:調查指出抄襲不成立,但論文存在一些不規範,您怎麼看?

  朱學勤:我覺得這些都很公正,體現了一個獨立的嚴肅的調查機構的風範。事實上,我的博士論文是將近20年前寫的,今天來看肯定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我自己在準備出這本書的第三版時也發現了這些錯誤,正在一一把它訂正過來。

  廣州日報:您在後來給復旦學術規範委員會的陳述里,具體寫了什麼,能舉個例子嗎?

  朱學勤:當時有媒體報道說我多處引用西方著作卻未落註釋,這是顛倒黑白的說法,如果他看我原著的話,在書的第一頁就有對相關引用的註釋,最後又寫了對 Blum著作的引用註釋,在序言里也多次說明該著作是本書的參考文獻。置這些基本事實於不顧指責我抄襲、剽竊,這是血口噴人,我當然要對此據理反駁,我的做法就是提供事實,把原書呈交給復旦學術規範委員會。

  廣州日報:有人質疑該事件背後涉及學術派系之間的鬥爭,您認為呢?

  朱學勤:對於學術派系鬥爭的問題,我不予置評。我只想就事論事,要大家知道我的這本書是不是剽竊的,就夠了。

  他方聲音

  張鳴:荒唐!舉報者不對簿公堂

  事發之初即大力呼籲「需要調查真相」的人民大學教授張鳴,日前就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稱「拿學術制度缺失來說事純屬借口」。他說,「規範制度國外早就有了,學術界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為什麼不能向別人學習呢?我們的問題是出在大家都知道做什麼是錯的,但就是不遵守規矩。」張鳴對事件最終由復旦學術規範委員會獨立操作、未受校方其他人員干擾而得出結果表示讚賞,認為此舉對於凈化學術環境有積極意義。而對於當初的匿名舉報者一直沒有站出來對簿公堂,他則表示 「十分荒唐」。

  方舟子:「抄沒抄,小學生都知道」

  但是,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歷時半年的「調查結論」似乎依然不能令所有人信服。

  媒體人潘采夫就此發微博表示,「我喜歡朱老師,但心裡有疑惑,這就清白了嗎?這樣的不規範,國際上就是抄襲,汪暉更嚴重,也是抄襲。到底是清白不清白的關係,還是五十步一百步的關係?朱畢業於復旦,復旦自己去查就很獨立嗎?」

  著名「打假鬥士」方舟子在個人博客上撰文稱,「朱學勤抄沒抄,小學生都知道」,「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對如此明顯的抄襲都能視而不見,只稱之為『註釋不規範』,如果不是出於人情,就是鑒定水平太差,連小學生都不如」。他還稱,「只是不規範,不是抄襲,這話我們聽著耳熟,汪暉的支持者也是如此為汪暉的抄襲行為辯護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4: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