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日報:1月14日應稱為日本霸佔釣魚島的竊取日(ZT)

[複製鏈接]

36

主題

60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莊裡人 發表於 2011-1-14 1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莊裡人 於 2011-1-14 11:11 編輯

    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於2010年12月17日通過一項條例,將每年1月14日設為該市的「尖閣諸島開拓日」,目的是「更明確地向國際社會表明,尖閣列島(中國的釣魚島列島)在歷史上也是日本固有領土,爭取開啟國民輿論」([日]《產經新聞》網站)。之所以選定這一天,是因為1895年1月14日是日本明治政府通過內閣決議秘密決定在釣魚島建立標樁的日子。至今,日本仍把釣魚島非法劃歸沖繩縣石垣市所轄。


  眾所周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在1895年之前根本就不是什麼「無主地」。將竊取別國領土的行為稱之為「開拓」,是荒唐的,也是霸道的。日本軍國主義當年侵略中國東北時,就曾把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日本移民組織稱為「開拓團」。這種所謂「開拓」只不過是殖民擴張的代名詞。然而,就當年日本秘密霸佔釣魚島而言,1月14日這一天,與其說是「開拓日」,不如稱為竊取日更為確切。


  對於日本竊取中國領土釣魚島這段極不光彩的歷史,從日本自己官方文件的記載便可看得十分清楚。


  根據日本外務省編撰的《日本外交文書》第十八卷,1885年9月至11月,日本明治政府曾三次派人秘密調查,結果均從不同側面證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並非無主地,而屬於中國。


  第一次調查結果是:1885年9月22日沖繩縣令(后稱知事)西村捨三根據日本內務省命令所做調查稱:「有關調查散在本縣與清國福州之間的無人島事宜,依先前在京本縣大書記官森所接受秘令從事調查,概略如附件。久米赤島、久場島及魚釣島(註:日本所謂「久米赤島」是赤尾嶼,「久場島」是黃尾嶼,「魚釣島」即「釣魚島」,因日語語法是動詞在賓語之後,故中國釣魚島被篡改成「魚釣島」)為古來本縣所稱之地方名,將此等接近本縣所轄之久米、宮古、八重山等群島之無人島隸屬沖繩縣下一事,不敢有何異議,但該島與前時呈報之大東島(位於本縣和小笠原島之間)地勢不同,恐無疑係與中山傳信錄記載之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等屬同一島嶼。若屬同一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冊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一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日]日本外務省編撰:《日本外交文書》第十八卷「雜件」,日本國際聯合協會發行,東京,1950年12月31日,第574頁)這至少說明,日本沖繩地方政府當時已經確認,這些島嶼可能是中國的領土,並擔心佔領行為會刺激中國。

    然而,內務卿山縣有朋仍不甘心,要求再做調查,以利建立日本的「國標」。其所謂的主要理由是,這些島嶼「並未發現清國所屬痕迹」(目前日本仍沿用這一錯誤主張作為佔有釣魚島的借口)。不過,再度調查結果反使日方不敢輕舉妄動。因為當時日本的這些動向已引起中國報界警惕。據1885年9月6日(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申報》「台島警信」指出:「台灣東北邊之海島,近有日本人懸日旗於其上,大有佔據之勢」,意在提醒清政府注意。做賊必心虛。日本明治政府一面為佔據釣魚島而加緊進行秘密登島調查;另一面通過中國報章報道等密切關注中方反應。


  第二次調查結果是:1885年10月21日,日本外務卿井上馨致內務卿山縣有朋的信中稱:「該等島嶼亦接近清國國境。與先前完成踏查之大東島相比,發現其面積較小,尤其是清國亦附有島名,且近日清國報章等,刊載我政府擬佔據台灣附近清國所屬島嶼等之傳聞,對我國抱有猜疑,且屢促清政府注意。此刻若有公然建立國標等舉措,必遭清國疑忌,故當前宜僅限於實地調查及詳細報告其港灣形狀、有無可待日後開發之土地物產,而建國標及著手開發等,可待他日見機而作。」(《日本外交文書》第十八卷,第575頁)


  這次調查進一步確認了台灣附屬島嶼釣魚島是「清國所屬」。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井上馨特意叮囑山縣有朋,不宜將日方秘密調查公諸報端,而要暗中進行,以免引起中方反對。


  第三次調查結果是:1885年11月24日,沖繩縣令西村捨三稟報內務卿奉命調查之結果並請示:「如前呈文所報,在管下無人島建設國標一事,未必與清國完全無關,萬一發生糾紛,如何處置好,請速予指示。」(《日本外交文書》第十八卷,第576頁)

     甲午戰爭前,日本內務省認為與中國爭奪釣魚島的時機尚未成熟。1885年12月5日,山縣有朋根據外務卿和沖繩縣令報告作出如下結論:「秘第128號內,秘密呈報關於無人之島建設國標之事。沖繩縣與清國福州之間散在無人之島嶼調查,已如另紙呈報。然沖繩縣令申請建立國標事,涉及與清國間島嶼歸屬之交涉,宜趁雙方合適之時機。以目下之形勢,似非合宜。與外務卿商議致沖繩縣令。」([日]《關於沖繩縣與清國福州之間散在無人之島嶼建設國標之件》,日本內務省《公文別錄 (明治15年至18年)》第四卷,明治18年(註:1885年)12月5日)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井上馨關於中國報章刊載日本「擬佔據台灣附近清國所屬島嶼」之傳聞一語證實了以下重要事實:第一,至少在甲午戰爭前9年,日本政府已知釣魚島是「清國所屬島嶼」;第二,甲午戰爭前,中方報章關於日本擬佔據釣魚島之「傳聞」對日本不利,日方只好暫緩公開建標;第三,日本蓄謀已久地秘密調查釣魚島,目的在於日後伺機佔據。故直到1893年,即中日甲午戰爭的前一年,沖繩縣令要求將釣魚島劃歸沖繩縣時,日本政府仍以「該島究竟是否為帝國所屬尚不明確」為由予以拒絕。當時日本正暗中加緊針對中國的備戰,擔心染指釣魚島暴露其野心。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7: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