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1年中美關係的幾個節點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6 1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1-05)
  
  2010年,中美關係在極不穩定中度過,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擔憂的事件,如人民幣匯率之爭、對台售武之爭、南海之爭、美越軍演之爭、朝鮮半島之爭等等,這些事件說明美國加大了對中國遏制的力度,每一個事件都有可能引發中美對抗甚至全面對抗。就中國的外交總戰略而言,目前不與美國對抗特別是全面對抗是鐵的定律,否則世界會重回冷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會受到影響甚至被終止。胡錦濤主席於今年1月訪美,目的自然是與美方一起修補中美關係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為新一年的中美關係走向定下基調,相信在中美雙方共同努力下,這次訪問會有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反思2010年的中國外交政策,圍繞中美雙邊關係,新一年的中國外交應注重那些節點呢?

  一、不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

  當今世界,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國家,引領世界的發展,主導世界的重大事務,這是歷史形成的現狀,就國力而言,誰也無法撼動美國的地位。一方面,美國的霸權和單邊主義讓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難以接受;另一方面,美國的主導地位也確實讓這個世界比較安全,雖然時有局部衝突和恐怖主義,但世界總體上處在和平環境中,這也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中國不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的同時,還要以大國的身份盡自身的責任,要在影響世界發展和安全的諸多問題上與美方合作。當然,不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不等於中國不在國際舞台上展示形象,拓展空間。在美國無暇顧及以及不觸及美國重大利益的領域和地域,中國可以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包括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力甚至軍事的影響力。

  二、積極消解美國的遏制政策

  美國的對華政策一方面受國內民意和議會制約,一方面又受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在民主黨中期選舉受挫后,成為「跛腳鴨」的奧巴馬政府在對外政策上受到的制約更多。中國當然首先要與奧巴馬政府打交道,但要充分利用美國相關利益集團的力量,利用院外的遊說力量,還要積極改善中國在美國民眾眼中的形象,藉此影響美國的對華政策。

  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對世界有利,美國也受益,但中國的軍力大幅增長讓美國擔心,更讓周邊國家擔心,此時更要在外交上講究策略。2010年,中國將南海納入自己的核心利益範疇,很有些咄咄逼人的勢頭,南海作為國際海運通道,中國即使有能力完全控制南海,也不必公開宣布希么「核心利益」,讓國際社會認為南海會成為中國的內海,美國作出反應採取反制,結果是對中國遏制的進一步加強。南海諸島有中國的巨大利益,南海諸島的爭議不是靠擱置就可以解決的,中國在南海諸島問題上要少說多做,一旦時機成熟,對個別肆意踐踏中國主權的國家要採取霹靂手段,果斷收回領土,一勞永逸解決南海諸島問題。

  「上海合作組織」是以中俄為核心的國際組織,雖然主要功能是經濟合作,其軍事功能被淡化為「反恐」,但各成員國巨大的潛在實力不可小覷,美國也正越來越認真對待這個組織。中國要利用在「上合組織」中的主導地位,避免使「上合組織」成為與美國以及北約對抗的軍事組織。要邀請而不是拒絕美國成為觀察員,表明「上合組織」無意損害美國、歐盟以及其它任何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利益;要拒絕而不能接受伊朗一類的國家成為成員國,防止「上合組織」被簡單的作為「避風港」使用。

  三、牽制和制約

  1.利用中歐關係進行牽制。中國與歐盟主要是經濟合作,中歐關係受中美關係影響但中歐關係又能反過來影響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好,與歐盟也好打交道;中歐關係好,美國也會認真考慮改善中美關係。在歐盟經濟低迷時,中國應該出手救助,事實上中國也在這麼做。但在一些方面,中國現時的對歐政策有事實上的歧視,比如在達賴訪問的問題上,比如在公民權利上,對美國和對歐盟中國採取的行動不一樣。再比如和平獎問題,中國的反應不是極力淡化,而是採取外交行動抵制頒獎儀式。這些都是失策的。中國應該與歐盟的主要成員國英、法、德等建立互信和穩固的友好關係,中國不僅得利,也會牽制美國,影響美國的對華政策朝有利於中方的方向發展。

  2.利用中俄關係進行制約。俄國仍然是一個大國,除經濟上屬於「金磚四國」外,軍事實力(潛力)僅次於美國,作為美國傳統的對手,各方面都受到美國的打壓,俄國對美國有骨子裡的怨恨。在中俄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總覺得雙方誠意不足。中方要主動進一步改善關係,在牽涉到俄國的重大利益問題上聲援和支持俄國,就象中日釣魚島摩擦時,俄總統視察北方四島給力中國一樣。中俄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上行動一致,相互呼應,自然會制約美國。中俄關係越近,美國對中國的示好就越多。

  3.處理好朝鮮半島問題。中美在朝鮮半島有共同利益,雙方有相互合作的基礎。中國要改變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被動現狀,主動出擊,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利益。一方面,如同美國對待以色列,中國要盡自己最大力量解決朝鮮最擔心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可以以美國對台售武為借口,給朝鮮提供一定的軍事援助。中國要在國際舞台上支持朝鮮提出的正當訴求,比如「天安艦事件」,在譴責肇事者的同時,支持朝鮮提出的參加事件調查真相的要求,這種支持對朝鮮而言甚至重於物質上的支持。一方面,中國要擺脫朝鮮的綁架。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是朝韓,最大的輸家是金政權,中國的利益損害雖然大,但可以承受,這樣的話,一定要與朝鮮說清楚。出於各種需要,朝鮮時有出格行為,對此,中國要旗幟鮮明反對並予以適當的懲戒,以有效約束朝鮮。「六方會談」是中國解決朝鮮問題打造的平台,但關鍵的國家是中美朝韓,不妨嘗試進行四方會談,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擾。朝鮮問題處理好,中美都有利,也會促進中美關係。

  四、台灣問題

  這是中美雙方都繞不過去的問題。2010年中國對台問題處理比較成功,大陸與台灣的合作日益緊密,台灣問題正朝著有利於大陸台灣雙方的方向發展。解決台灣問題的根本在於中國自身的發展,在於亦軟亦硬的兩種手段,軟的要軟到位,硬的也要硬到位。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談過台灣問題,這裡不再贅述。

  五、改善外交決策機制

  作為局外人,我們對中國的外交決策過程並不了解。但根據一些零散的信息,產生的印象是:決策層級多,各涉外部門間相對封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有待加快;中國當不缺乏外交人才,但卻沒有出現世界級的外交家;中國外長的權威性有待加強。解決外交決策機制中存在的問題,當會更加從容的處理好中美關係以及其它的外交關係。

  孫啟放 安徽巢湖

《聯合早報網》

172

主題

5579

帖子

16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50
沙發
中國的中 發表於 2011-1-6 12:53 | 只看該作者
一,不挑戰權力,但還要盡責任,真夠難為中國的了。
二,上合組織「不損害美國利益」,就好像tmd「不損害俄羅斯中國利益」一樣,明白人都明白。
三,朝鮮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是朝鮮?還是韓國?
五,權力集中不成了專制嗎?
老布希傳位小布希,吉田茂傳麻生太郎,李光耀傳李顯龍,金日成傳金正日,封建世襲何時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