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驚爆: 昨日凌晨中國4代進行攻擊測試?非常成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2-30 18: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2-30 13:09:51 來源: CHN強國論壇

另外再透露一下 我們的艦載機和4代機是同時進行的 在某型號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目前的問題是此型號飛機要即要面臨滑式起飛又要面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彈飛起飛的問題...

  中國2012年生產的J20黑鷹戰機將裝備國產發動機

  繼上次發了一篇中國第4代機早已試飛 今天我再透露點消息 昨天晚上零晨1:28

  中國的第4代機進行了攻擊測試 非常成功

  全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很多人都激動的流出了眼淚 領導還特批放假2天!

  目前測試項目已經進行到武器攻擊測試階段 然後明年初進行機體最大荷載和最強機動性測試另外糾正下現在大家所說的第4代型號的問題 大家說的J 14 目前沒有這個型號 J1 5是艦載機型號 J20才是第4代機 我們習慣把他叫成黑鷹!

  另外再透露一下 我們的艦載機和4代機是同時進行的 在某型號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目前的問題是此型號飛機要即要面臨滑式起飛又要面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彈飛起飛的問題!

  預計2012年進行正式生產 2014年能準備第一台國產4代機!

  發動機的進展可以說很快 到2015年大規模生產時 我們的4代機有望能裝上國產發動機!

  向還在奮戰在中國第4代機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

  下面我就來嘮一嘮中國四代機的歷史。

  1986 年10月,中國航空界的精英整體齊聚中國西南的某城市,共同研討中國未來的作戰飛機。在這個高規模的研討會上,各路精英從各個方面、各種專業、各項技術側面詳細闡述了中國未來戰鬥機的研究方案和具體措施。

  在此之前的幾年中,中國空軍和航空工業,已在全空軍範圍內,對中國三代機及其後續飛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徵求意見。這次大規模的研討,就著眼於趕超世界先進三代機、瞄準四代機而展開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國三代機的技術性能指標,雖然已趕上世界典型三代機,但與美國正在研製的四代機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在十項主要性能的對比中,有N項沒有,N項低於,N項相當,N項接近其下限;另外,在這十項性能中,有改進潛力的佔N項,有改進可能的佔N項,改進潛力較小的佔1項。

  顯然,中國正在研製的三代機與美國正在研製的四代機還是有著相當明顯的技術差距,這種技術差距將使中國空軍在21世紀的空戰環境中,繼續處於被動和不利的地位。這種形勢,迫使中國空軍在現代化的道路上繼續追趕。於是,中國四代機的研製,與三代機的研製同時被提上議事日程。

  然而,以中國當時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基礎,不可能同時推進這兩個項目的研製。但中國人的頑強、堅韌、聰明在四代機的研製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雖然從財力和技術,不足以同時支撐兩個有著代差的研製項目同步進行,然而,先進技術的分步研究還是可以與三代機同時展開的,而且,一旦四代機先進技術有了突破,還可以直接運用於正在研製的三代機上,以進一步縮小中國三代機與國外四代機的技術差距。

  於是,一項將四代機技術折散與三代機研製同步進行的方案出台了。

  首先列入計劃的是先進發動機的研製,這是與14號發動機、10A發動機同步進行研製的推重比10一級的發動機,其目標是著眼於中國的四代機。雖然受財力限制,當時國家對發動機研製的整體投入相當少,但四代發動機的研製費用就佔了整個發動機預算的50%以上,可見決策層對四代機的高度重視。

  除先進發動機之外,用於隱身的輕型吸波材料、進氣道吸波材料、座艙罩表面鍍膜技術,多種複合材料的應用、二元噴管、先進火控系統、全向格鬥導彈、發射后不管中距彈等四代機技術的研製,也於80年代中期全面同步推進。

  中國四代機的技術預研,開始於二十多年以前,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的好轉、三代機的研製成功,中國四代機的正式立項應該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這與8-10年後列裝所需時間,正好構成研製新機的時間周期。

  那中國的四代機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與三代機相比,四代機獨有的技術特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非常規機動(包括機身指向、直接力控制、過失速機動、阻力調節、推力矢量控制、火 /飛交聯);二是超音速機動(4-5G,高空M=1.4-2.0);三是超音速度巡航(不開加力,能維持1.5M數飛行30分鐘); 四是隱身技術(降低雷達反身面1-2個數量級、同時採用干擾裝置)。

  三代機要想向四代機發展,首先必須解決氣動外形,即四代機的氣動外型,一是要能適應超音速飛行的需要(為保證超音速度巡航,一般采宜採用超速音性能好的三角翼);二是適應超音速機動的需要;三是要能符合過失速機動的需要(即大迎角條件下飛機的安定性)。其次,必須解決超音速巡航的動力問題(即發動機不開加力可維持1.5M數飛行30分鐘)。第三,必須解決隱身問題(氣動外型即要滿足隱身的需要,又要能同時滿足飛行技術的需要)。

  中國四代機選擇三角翼的可能性最大。同時,為保證飛行性能(過失速的需求)和隱身的需要,尾翼可能選擇帶一定傾角的雙垂尾。另一方面,由於鴨翼在配平、升阻比、重心容許範圍,失速特性等方面都比傳統形式好,加之中國又具備鴨翼使用的經驗,所以,中國的四代機沿用鴨翼布局的可能也很大。

  從發動機來看,由於中推力發動機比大推力發動機研製難度小的多,一般技術力量較弱的國家通常是以研製中推為突破口,如歐洲就是先研製推重比 10一級的中推。中國推重比10一級的發動機,也是從中推開始的。從中國的技術水平看,先研製出推重比10一級的中推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中國四代機極可能是以殲- 10技術為基礎的雙發、雙垂尾氣動外型的四代機,中國空軍公開澄清,中國的四代機是殲-10的改進型不無道理,不過此型非彼型,這個改動應當是相當大的改動,甚至讓人無法從中找尋殲-10的影子,據我所知,該型戰機並不是網上熱傳的殲14,而是裝備國產發動機的殲20。

  除了這種成飛設計的以殲-10技術為基礎的三角翼、鴨式布局、雙發、雙垂尾的四代機之外;沈飛應該會利用殲-11B的技術,研製出類似蘇-35 的常規氣動布局的另一款四代機殲18,而發動機采可能採用進口方式,以便與成飛的四代機形成技術競爭。但不管是那一種四代機,都將極大地縮小中國空軍與美國空軍的技術差距,這對於維護中國領土完整,防止台灣獨立,都將起著重大作用。

延伸閱讀:

  十分強大:殲20攻擊力大出西方意料

  先後兩次在一航沈飛召開現場工作會的精神以及林左鳴總經理對某型號飛機研製提出的四點要求,一航沈飛迅速行動,羅陽總經理簽署了\"關於確保某型號飛機科研任務令\";黨政聯合下發了\"在領導幹部中開展轉變作風、提升執行力,確保完成全年任務大討論活動及滿意度測評的通知\",要求參研幹部員工充分認識某型號飛機研製的意義,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保質、保量、保進度完成任務。

  日前,一航沈飛迅速掀起大幹熱潮,總經理羅陽等公司領導分別帶隊前往成品承製廠協調解決成品供應;公司成立了現場工作組,協調解決生產線技術質量問題;生產部下達了趕工計劃;各參研單位每天早8點到晚8點,組織員工倒班生產。

  在近日召開的幹部工作例會上,黨委書記楊尤昌又進一步要求領導幹部要轉變作風、提升執行力,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做到主動作為、積極工作;各參研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羅陽總經理簽署的科研任務令要求,按照公司與各單位簽訂軍令狀明確的完成任務時間和節點,按照公司制定的趕工計劃,精心組織生產,打勝型號攻堅戰。

  此消息中最令人琢磨的是\"某型號\"3個字。

  \"某型號\"是什麼型號呢?

  我認為它就是風傳已久的中國真正的第四代戰機,即殲20。

  我很同意以下關於中國第四代戰機的分析:

  一直以來,很多軍機迷都把FC-1定位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水準,認為國內不會裝備,而只是外銷。可如今卻傳出我國將自產自用250架!特別加以說明\"FC-1性能遠超預期\"。而另一消息則並不讓人意外,那就是殲10的實際產量問題,現在的數字是30多架。這也正好驗證了大家的推測,單發殲10 只是過度機型,更厲害的角色還在後面。聯繫到最近殲20的隱約傳說以及雙發殲十的朦朧意念,怎不讓人有種美人將至而臉紅心跳之激動?而將兩者聯繫起來,還有一個小小想法,那就是,殲20、雙發殲10之類實際版本--中國第四代戰機將提前面世,其進度決對超出了國人現在的想像。

  在此之前,美國軍備發展與未來計劃顧問羅伯特·科爾安德洛指出:中國的殲10大批裝備部隊,按照一貫的\"裝備一代,研製一代,設計一代\"發展原則,有理由認為中國已經開始了下一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依目前來看,殲14在2008年中可能開始試飛(至少預言了殲20正在推出中)。

  他說:按照中國一貫的戰鬥機序列型號制定方式,殲10是中國結合外國技術的產物,殲11是蘇27改進型。而殲13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稱作\"156 工程\",殲20被稱為\"東風153\"工程。2002年後,中國開始進行殲13、殲14的研製,但軍方要求戰機必須以具備隱身作戰能力,其次要可以達到超音速持續飛行的能力,但中國戰機發動機部分,始終沒有任何進展。

  聯繫之前許多關於中國突破了戰機隱身功能的研製難題,以及由瀋陽黎明航發集團研發的太行、崑崙兩型號國產渦扇發動機的成熟(2002年中國一航正式向外展示,至今又是6年過去),中國第四代戰機的技術瓶頸其實已基本突破。

  還有一條來自網友的消息也比較有意思,即中航一集團在幾大新型號戰機上的分工:由成飛攻關殲10,西飛將在殲10基礎上研發殲13,同時承擔中國新一代轟炸機(有說是殲15,我對此命名表示懷疑)的研發,而曾經是中國一二三代戰機主要生產商的沈飛則重點攻關殲20。

  現在,殲10已經面世,在此之前,殲轟型飛豹戰機早由西飛推出,所以說西飛在殲10以及飛豹的基礎上研發新一代轟炸機的消息肯定是靠譜的(相比殲擊機,中國的轟炸機換代似更為急迫),而由殲擊機生產最富技術實力(黎明航發集團及瀋陽飛機研究所的技術資源)的沈飛主攻殲20,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即中國一航和中國二航正在醞釀資本、資產(1600億)巨大的合併重組,新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即將於8、9月問世,中國一航的老總林左鳴正是合併重組的籌備組組長(亦應是重組后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董事長),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繼成立中國商飛公司(生產民用大飛機)之後又一個巨型動作,合併之後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會在軍機生產及航空工業技術的研發上再上台階。而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合併之後的中航集團下屬企業中,最受益之一的會是從前的小兄弟西飛集團--所以,由西飛承擔殲13和新型轟炸機的研發似也是靠譜的。

  沈飛最王牌的技術現在當然是蘇27即殲11,殲14在技術上和功用上一定也更接近殲11--重型殲擊機。

  早就聽說,其實殲10的研發主要是為了裝備中國的第一代國產航空母艦,所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要脫離沈飛系統單獨開發一款體積小但技術出色的殲10戰機,不久之前,中國已正式宣示擁有了生產30萬噸航空母艦的全部核心技術,或者這也為殲10找到了真正的戰略歸宿。

  德國《亞洲航空》一篇名為《騰飛的中國空軍》文章中透露,1996年中國重新啟動了針對殲13、殲14的設計。但隨後爆發台海危機,解放軍緊急購買了第二批俄產戰機,致殲13、殲14的工程進展緩慢。報道援引英國《簡氏防務》稱,沈飛和成飛正在為中國空軍研製第四代戰機,並有望在2015年服役,中國下一代戰機將具備出色的隱形能力。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第四代戰機殲14的登場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攻擊力大出西方意料。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43

主題

617

帖子

192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29
沙發
微風淡淡 發表於 2010-12-30 19:45 | 只看該作者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第四代戰機殲14的登場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攻擊力大出西方意料。
微風淡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2-30 2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微風淡淡 2樓 的帖子

太快了,實在激動人心。就算對華盛頓航母進入黃海的有力回擊吧。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55

帖子

7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8
4
深潛 發表於 2011-1-1 08:32 | 只看該作者
別叫黑鷹啊,米國的黑鷹直升機在索馬利亞給打下了多少,電影名字都叫"Black Hawk Down".
按中國紅客對黑客的慣例,叫"紅凖"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