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本來打算從西科爾斯基公司購買多達100架的「黑鷹」,但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僅得到了最初的24架。為了解決沒有該級別的國產直升機的緊迫問題,90年代中期,中國便開始了一個7250公斤級別運輸直升機的研發計劃。在自身技術發展有了一定進步以及得到了外部幫助后,這個指標很快被提高到 9000公斤。
這種先進運輸直升機採用單旋翼加尾槳的結構,在關鍵部位採用複合材料,裝兩台渦軸發動機,直升機/發動機一體化控制,並配置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預計在010年進行試飛。
在國產9噸級運輸直升機無法保證在2010年前投入現役的情況下,作為一種過渡和應急手段,中國軍方決定繼續加速擴充其陸航部隊的米-17機隊。根據慣例,人民解放軍陸航會採購少量全新的米一17V-7,然後在遠期將其現在擁有的數量可觀的米一17V-5機隊全部升級到米一17V-7的標準。
作為陸航部隊戰鬥力的最典型象徵——專用武裝直升機到目前為止,在人民解放軍現役作戰序列里仍然是零。出於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和不能受制於人的考慮,一向在直升機裝備上採取購買或者購買后仿製的中國軍方,在專用武裝直升機項目上表現得相當的謹慎。
俄國人的米一35、米-28、卡- 50以及義大利的A- 129、法國的「虎」(據說還有南非的「茶隼」)在中國的推銷努力,全部毫無例外地受到了無功而返的挫折。中國最後決定堅持自研一種全新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並將其定名為ZW-10(專武-10)。
根據得到的消息,今年的某個時間,ZW一10原型機在江西某地做了首飛,而正式的飛行測試在全面展開。作為一項頂級裝備,昌飛對該型直升機做了嚴格的保密工作,外界對其具體性能參數幾乎一無所知。目前只知道它是一種4500- 5500公斤級別的中型專用武裝直升機,採用單旋翼、鉸接式尾槳以及縱列式座艙布局。消息還顯示:中國根據ZW一10的核心技術衍生髮展了一種同級別的運輸直升機,未來將作為陸航部隊的核心裝備。外界普遍預計在本世紀頭十年結束前,這兩種新型直升機都可望加入解放軍陸航的戰鬥序列。
而和某院士的交談所得出的結論更讓我意想不到,空警2000今年剛在60年大慶上露臉,空警300又開始試飛了,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現在真的很厲害!
1、第一次做的幾架預警機花了幾十億(不知包不包括機體),現在預警機十幾億就可以做出來了,以後一兩個億就可以做一架。過去做預警機需要驚動國家領導人,以後連部門領導都不用知道。
2、以後考慮柔性的設計。就像汽車,每年都在求變,同一型號產品08款和09款差距很大,我們的預警機也一樣,每兩年一款,都有新東西在上面,我們的 KJ-2000已非常成熟,大家在60周年大慶上都看到了,我們現在正在試飛的是一種新的機種,暫時我們內部把他命名為KJ-3000,但將來的軍方代號叫什麼,不好說。我們有信心比美國人做得好!
3、在開發預警機的過程中,最頭疼機體,但用哪個哪個就卡,俄羅斯看我們做出預警機了,不想買IL76了,這不賣不要緊,「逼」的我們在小一些並且是我們自己生產的飛機上面也能做到這些性能。我們利用自身的特點,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做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預警機。
4、我們的電子設備,從配置上來說,是非常齊全的,國際上還沒有一種型號有我們的齊全。
5、從體制上來說,幾乎每一種電子系統的體制都是處於世界上預警機里的先進水平。
6、美國人現在也可以做成我們這樣,只不過他們覺得現在的預警機已經夠用了,覺得沒必要跟著別人不斷更新,投入不必要的成本,這樣,我們就後來者居上了。
7、共性天線是趨勢,以後我們可以做很多相控陣天線單元,到處分佈,象裝修房子貼瓷片一樣到處貼,哪裡有空就把天線貼上去。現在經過我們測算,認為原理上可行,下一代或者下下代預警機就準備朝這個方向發展。做好以後,你將找不到天線,這就是下一代預警機的雛形。
8、通過和以色列合作,我們明白了如何批量生產T/R組件,質量很穩定。
9、以色列技術上對我們也有幫助。當時(90年代)雷達界還是按照常規思維來做,沒有用上網路,而以色列在二十世紀90代初就用上了網路技術,完全網路化。他們當時提出的基於網路和匯流排的雷達結構,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我們通過引進學習了技術,對預警機立項很有幫助,加快了研製周期。因為我們在同以色列合作期間,堅持了不只是買東西,而是著眼於同步研製。
10、中以合作期間,王小謨院士作為中方總設計師,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新型相控陣雷達方案(估計說的是三面大蘑菇)並部署國內同步研製,為中以合作中止后國內立項研製預警機創造了條件。以色列原來提出的方案是機身頭部和前部兩側配置三塊天線陣面掃描260度的方案。
此間我們的預警機設計人員玩了命地干,連續五年沒過過一個春節,超跨越速度研製出了爭氣機!向他們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