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金融大戰一觸即發:中國開啟戰略大冒險!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2-27 1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央行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第二次加息,個人將其定義為一次戰略大冒險。有戰友說應該是戰略失誤,但筆者有必要說的是,不到最後得出結論,任何人沒有資格去提前下這樣的結論。雖然,這種戰略上的冒險迄今個人認為沒有看到過大的勝算,但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能說政策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走就說是錯誤的,這是一種要不得的主觀行為。但觀點如何,那是需要堅持和依據支撐的。所以,個人對再次加息依然持保留態度,所以將其定義為一次戰略大冒險。下面,就這次加息以及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加以簡單分析。

之前,我們曾經反駁了那些加息來控通脹的邏輯。關於這一點,簡單闡釋。加息,會吸引熱錢這一點毫無疑問。中美利差現已達11倍(美國貼現率0.25%,中國利率2.75%),利差擴大直接會給熱錢降低風險成本,提高利潤率,這怎麼可能不會吸引更多熱錢流入境內?難道沒看到在四季度那每個月新增的幾千億新增外匯占款?


所以,加息毫無疑問會增加熱錢流入的速度以及規模,這就必然增加央行貨幣政策對沖難度,流通中貨幣會增加,通脹壓力在初期不但無法被壓制反而會加速通脹。這麼多熱錢,由於中國的貨幣仍然不是世界性貨幣,必然又會增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控制匯率穩定的能力就受到挑戰,那麼一旦人民幣加速升值又會導致大宗商品加速上漲。

這又直接導致輸入型通脹的壓力進一步增大。在加息和人民幣升值可以控制通脹的西方庸俗經濟學理論的誘導下,這種政策必然進入死胡同,那就是最終人民幣大幅升值、利率大幅走高,而此時由於我國利率已經大幅升高,實體經濟已經被壓製得喘不過起來。到這種時候,通脹好像是被控制了,但實體經濟開始出現問題會使得中國加息空間徹底封死,而此時美聯儲開始進入加息周期,美元升值預期開始,大量資金開始從中國經濟內撤出進入美國經濟體,中國貨幣體系和經濟體系會瞬間崩潰,大量資金的外流會使得企業出現關停潮,老百姓出現大量失業潮,貨幣大幅貶值等等最終會瞬間使得中國經濟陷入通縮。這些其實就是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的景象。


所以,筆者強調過很多次,中國不應該在這種時候加息,因為加息在現階段不但對控制通脹無用,反而會加速通脹。相反,央行還應該以降息並兩倍提高存款準備金的方式打掉加息預期。同時,應該考慮通過其他手段來平抑物價的同時,盡量通過控制產能等手段來向歐美輸出通脹(具體論述參考12月11日的博文《當前形勢下應選擇什麼樣的宏觀調控工具?——順回水皮先生「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升值」》)。這種策略,實際上可以相對讓中國在貨幣戰略上保持一種守勢,這種守勢可以暫時頂住壓力,同時在人民幣國家化的道路上步子再邁得快一點。如此,對中國來說,個人認為不過早將步子走實,後面更有利於政策的調整。

那麼,加息為什麼是戰略大冒險而不是失誤?我們也有必要進行一點闡述,因為這裡並不是說中國加息就完全沒有勝機。中國加息,客觀上將加速中歐俄美四家的攤牌時間,這一攤牌就必然會出現站隊和選邊。中國提前加息,向其他方向釋放的是一種自信的信號。但這種自信,本身就極為冒險。為了更清晰這一點,我們有必要從上一次的突然加息說起。



上一輪加息,來得突然,沒有徵兆。那一次加息,某種程度上就是一次政治性加息,那是向世界其它國家釋放中國的政治信號。這裡的政治信號是,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加息來降低經濟增速,把中國經濟封閉起來,大不了讓世界經濟硬著陸。中國是實體經濟,與此同時大不了啟動內需,向老百姓發錢,經濟一樣可以轉起來。可歐美呢?難不成靠吃虛擬經濟的數字度日?這是在警告歐美,別惹惱中國。G20峰會最終的效果證明這次政治性加息至少當時的政治目的是達到了。但是,這一次加息也打開中國的加息周期,而且也吸引了熱錢,中國的通脹壓力變得更難控制,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也更難控制。而且,在加息預期壓力突然增大的情況下,無疑中國的貨幣政策也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所以,筆者的建議是針對這一壓力而來的。

這一次加息再次出乎市場預料,來得比預期要快。這和胡總訪美是有巨大關係的,這同樣是一次政治性的加息,向外釋放的同樣是政治性信號。第一,向美國釋放信號,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加息降低經濟增速,不與美國合作,大不了大家一起經濟硬著陸。這種加息,會在政治上對美國決策層產生巨大壓力。因為中國這個時候完全可以向歐洲讓步,將中國實體經濟與歐洲的虛擬經濟對接,與歐俄一起幹掉美元本位制。從實際效果上來說,中歐俄三家只要齊心協力,美元本位制會立刻終結,但那樣一來世界將面臨重新洗牌,這個洗牌的過程可能會有大的戰爭。第二,向歐洲釋放信號,如果歐洲還是要價太高和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中國完全有可能和美國達成進一步的協議,用經濟利益換美國的戰略利益實際是歐洲的戰略利益。第三,向俄羅斯釋放信號,無論中國採取哪一種戰略,俄羅斯都只有站在中國這邊才對俄羅斯更有利。從俄羅斯的動作上(當即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向中國偏了偏但並未跟隨中國的政策(並未加息)。

這種政策,是戰略性的進攻式打法,進攻就必然冒著風險。如果最終歐洲向中國釋放出良好信號,那麼中國可以在胡總訪美時向美國提出更高要價;如果美國給出中國更好的價格,中國就可以在回來和歐洲的談判中(胡總從美國回來,中歐必然增加高層接觸,這毫無疑問)增加自己要價。無論歐美任何一家,至少脫離中國都是玩不轉的,因為這個世界迄今為止找不到任何一家可以讓歐美維持經濟運轉的實體經濟。



歐元想挑戰美元地位和美國要想保持美元地位,都必須控制或和中國合作才能實現。控制,無非就是通過戰爭卡死中國發展的咽喉,這是美國最想實現的且一直在做的;合作但最終實現控制,同樣是卡死中國發展的咽喉,這是歐洲想實現的但因為實力擺出的是合作姿態,只是並未放出特別大的籌碼,這是中歐一直無法達成協議的關鍵。而中國,當然也在利用這一切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因此,這次加息依然是一次政治性加息,是中國拋出一個關鍵性因素試探和向各方施加壓力的一種策略。

那麼,這種策略為什麼會冒著巨大風險?巨大風險就在於,這次加息無疑強化了上一次加息,中國這一次的加息使得中國進入加息周期的可能性超過了七成,如果最終迫不得已再進行一次加息,那就百分百進入加息周期了。而進入加息周期,要將貨幣政策調整回來那付出的成本將是巨大的。所以,如果這次加息獲得了歐美的回應還好,如果無法獲得,那麼中國真的就得做好把經濟體封閉起來的準備了。



所以,如果中國做好了讓整個世界經濟硬著陸的準備,做好了應付戰爭的準備,那麼作出這樣的策略並不一定是壞策略,但一定是一個冒險。而如果獲得了歐美的回應,那麼中國這次加息就是值得的,中國可以加大歐美之間的裂痕和加速歐美向中國的妥協速度(歐洲的最大妥協就是和中國貨幣政策靠近,美國最大妥協就是向中國出讓大的戰略利益,至少要放人民幣從東亞、東南亞出去)。這對中國的戰略顯然就是有利的。胡總訪美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這個一個月內我們可以觀察到歐美相關各方的反應。

不過,無疑胡總訪美會達成一系列協議,但這些協議能否最終生效存較大變數。因為如果美國不向中國戰略妥協,這些協議可能就不生效;或者,歐洲向中國拋出更好的條件,這些協議也可能不生效;再或者,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仍然維持對歐美的平衡,從中獲取更大的戰略利益也是可能性。但,中國在胡總訪美日期確定后中國在貨幣政策上的大動作對自己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冒險。因為貨幣政策一旦進入加息周期,逆轉就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最終引得歐洲也進入加息周期,那就是一個重大勝利。但個人認為,歐洲要進入加息周期的條件很可能是要中國用資金來對歐洲債務危機作一定程度的擔保。所以我們過早走出連續加息的政策,是用確定性來博不確定性,這顯然是巨大冒險。

G20峰會前加息是中國進攻性的政策,這一次亦然。上一次獲得了成效,這一次仍然是未知數。但進攻就必然會露出破綻,所以最終歐美是否讓步對中國來說是很重要的。當然,中國要攤牌,如果歐美都不讓步,那對他們來說也有巨大風險,因為中國可以繼續擺出要調低經濟增速的架勢。中國決心走這一步棋,恐怕就是看準了這一點。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1: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