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曝洋詞為國貨:老公古義為太監 哇塞是句髒話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12-31 1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下,妻子親熱地稱呼丈夫為「老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由於老公這一詞語帶點兒洋味,不少人便以為老公是外來詞。其實,老公一詞是地地道道的國產貨。昨日,一位熱衷研究古代漢語的網友在重慶網事論壇發帖,詳細介紹了老公一詞的由來,並特別指出,老公在古代的含義竟然是太監。她還向記者透露,像感冒、點心、菜鳥、跳槽、哇塞等「貌似洋辭彙」其實均出自古代中國。

  老公不是舶來詞

  發帖人「櫻桃女孩」在帖子《老公———不是洋辭彙,且古代有太監之意》中表示,近來翻閱資料才發現,老公一詞並不是由外國傳入中國的,而是在古代中國就早已存在,而且在那個時候指的竟然是太監。

  「櫻桃女孩」舉證稱,在明末清初談遷所著《棗林雜俎》一書中,就有李自成進北京「打老公」一說,這裡的老公就是指的宮中太監。據了解,明朝時宮裡的太監時常仗勢欺人,萬曆年間出現「礦監稅使」欺壓百姓,造成了人民的反抗,所以常常有「打老公」的事發生。

  為什麼太監會被稱為老公?「櫻桃女孩」認為,因為從古至今,國人都喜歡在一些詞前面加個「老」字———師者被叫做老師,稱呼年紀大的人為老張、老王,現在人們還把公司老闆稱為老總……那麼在古代時把公公(太監)稱之為老公也是能說得過去的。

  這些詞也常被誤讀

  記者昨日聯繫上「櫻桃女孩」,她自稱是重慶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一直對中國古代漢語情有獨鍾。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網上了解到老公一詞來源於我國古書,就去翻閱了相關資料。

  「櫻桃女孩」還介紹說,像感冒、點心、菜鳥、跳槽、哇塞等貌似是洋辭彙的詞語其實均出自古代中國。

  「櫻桃女孩」舉例稱:古代中醫典籍中沒有感冒一詞,原來這個常用語在古代是一個官場專用語,是官員請假休息的託辭;宋代作家周輝在《北轅錄》有「洗漱冠柿畢,點心已至」的描述,後文指出點心為饅頭、包子等;而「菜鳥」和「哇塞」都是從閩南方言演變而來,菜鳥原指剛學飛行的小鳥,後來引申到對於某些事務操作不熟悉的人。哇塞一詞中「哇」就是第一人稱代詞「我」,塞是表示性行為的動詞,在閩南語原義中其實是一句髒話。

  專家:太監確為古代老公含義之一

  老公一詞在我國古代時真有太監之意嗎?重慶語言學會理事、重慶文理學院圖書館副館長封富副教授經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后,給予了證實。

  封教授指出,《紅樓夢》第83回寫道:門上的人進來回說:「有兩個內相在外,要見二位老爺。」賈赦道:「請進來。」門上的人領了老公進來———文中的老公即為宮中太監的意思。他同時介紹,《官場現形記》第9回寫道:「他就立刻進京,又走了老公的門路。」封教授解釋說,明清時常稱太監為公公、老公,民間因此簡便地俗稱老公。

  封教授也表示,從古至今老公一詞還延伸出了多種含義,也被用於老年人的通稱、丈夫的俗稱以及古代對父親的別稱等。

  「嬌嬌娘」:我的天!「老公」最早的身份原來是太監,看來以後我對丈夫得改口了,不然這可就是罵人的話了。

  「雪候鳥」:太監只是「老公」這個詞語在古代的一個所指,在今天已經不適用了,大家不用過於在乎。

  「Hinton」:有意思,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537

主題

4157

帖子

227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270
沙發
mimidustie 發表於 2011-1-3 11: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imidustie 於 2011-1-4 06:37 編輯

至少其中一部分不靠譜:菜鳥跟哇塞來源不是閩南語,菜鳥源自台軍的新兵訓練中心,新兵普遍被稱為「菜鳥」或「死老百姓」,相對於老鳥,後來社會才普遍使用,本來只有國語,後來台語也有了。

至於哇塞,閩南語中根本沒有,完全是國語,這個詞是從「我操」演變為「我塞」,再演變為「哇塞」或者是「哇散」,大約是60年代後期從台北市建國中學開始流行,原因是「我操」是髒話,建中學生是台灣最優秀的高中生,素質很高,一般說話水平比較高,因此將「我操」轉變為「哇塞」這種大家比較可以接受的形式。到70年代中期,差不多學校學生都學會了,之後流行到社會。

「櫻桃女孩」顯然是自己臆測的,而且不懂閩南語。閩南語的「腮」(一聲)是性行為動詞,「賽」(四聲)其實是「屎」的意思。櫻桃女孩不懂閩南語,胡亂拼湊,搞出莫名其妙的結論。

附帶說明,閩南語中代表性行為的動詞有:干,塞(一聲),干可以單獨使用,接不接受詞都行,塞則必須有受詞(大部份接「你娘」),否則沒有意義。

順便說明一下:台灣的國語口語中把「菜」這個字當作一個貶義的形容詞用,相當於「土」,「蠢」,「cuo(二聲)」,「飯桶」,這類意思,菜鳥過去形容新兵,後來通用為新手。真正的鳥類則絕對不會被稱呼為「菜鳥」。「菜」這個形容詞過去在台灣只有外省籍年輕人用,後來台灣籍的也都跟著用了,並出現閩南語版本「cai jiao ah」(菜鳥仔)。「哇塞」則從未出現閩南語版本,一般台灣人說台語時會混用其他語言,直接加入國語的「哇塞」,不過,閩南語有許多自有的很生動的感嘆詞,更常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