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承認中國對美順差遭轉嫁 至少應減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0-12-23 20: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環球時報      2010-12-23  

摘要:今年以來,中國對美巨額貿易順差成美攻擊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理由。亞洲開發銀行指出,美國的這種抨擊根本站不住腳。而美國《華爾街日報》也稱,若按傳統貿易統計方式,即使某國購買更多美國企業發明的高科技產品,也不會增加美國的出口。

  外企利潤算成中國出口 實際順差至少應該減半

  美媒承認中國對美順差遭「轉嫁」

  今年以來,當歐美經濟依舊低迷時,中國卻憑藉著巨大的市場和強勁的進出口貿易帶動著全球經濟向金融危機的「出口」邁進。但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卻成了美國指責中國傾銷及操縱人民幣匯率的理由。然而,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卻明確指出,美國的這種抨擊根本站不住腳。

  美國《華爾街日報》16日援引這份報告的內容稱,若按傳統貿易統計方式,即使某國購買更多美國企業發明的高科技產品,也不會增加美國的出口。報告以美國蘋果公司的產品為例稱,儘管iPhone完全是由美國公司設計和擁有的,但多數元件是由其他國家生產的,中國則進行了組裝。組裝環節在一部iPhone的批發價格中佔據了3.6%的比例,批發價估計在179美元的話則為6.50美元。可出於計算貿易數據的目的,每一部iPhone的所有成本都被轉嫁到中國頭上。

  基於美國去年售出1130萬部iPhone來計算,研究人員估計中國的iPhone出口價值為20.2億美元。在減去中國進口的由美國公司生產的iPhone零部件1.215億美元后,他們得出中國在iPhone上的對美貿易順差為19億美元。研究人員估算,如果中國只被算作製造了它那部分的iPhone價值,那麼對於同等數量的iPhone而言,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將僅為7350萬美元。而一旦美國貢獻的零部件價值被計算進去,在iPhone上美國將會出現4810萬美元的貿易順差,也就是中國的貿易逆差。

  《環球時報》記者最近走訪了廣東的深圳和東莞兩地,在這兩個位於珠三角的中國加工製造業中心城市,記者看到號稱「南中國最繁忙」的高速路上依然塞滿裝載貨物的大貨車,那些服裝、玩具類的工廠依然在開足馬力為西方的聖誕節、新年趕工。表面上看,這裡一片繁榮。但知情人說,當地企業在加工貿易中得到的利潤很有限,平均不到2%,大量的出口收益是被蘋果等國外大企業拿走了,如果再考慮到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因素,珠三角的加工製造業已經面臨「產量增而利潤不增」的困境。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舉例稱,每一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芭比娃娃,在美國海關報價是2美元,其中中國的利潤是0.35美分,而它在美國市場上的售價是9.9美元,中國每出口一個芭比娃娃,所獲得的利潤只有0.35美元,但算在中國頭上的順差卻有2美元。目前貿易順差的數字不能反映國際貿易的真實情況,如果貿易順差的計算改變「原產地規則」的話,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將至少下降40%。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分析稱,這幾年中美之間關於貿易順差的爭論一直圍繞著「製成品原產國」這一概念進行。不僅可以說iPhone扭曲了中美貿易數據,相當一部分美國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都容易出現這種扭曲現象。值得關注的是,即使不是美國投資的一些企業,它們的產品也對中美貿易數據產生了扭曲作用,如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也通過在華設廠投產,把產品出口到美國,從而出現「順差轉移」現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順差轉移」現象也曾出現在「亞洲四小龍」身上,日本當時也由於製造業發達,其對美貿易順差一直很大;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后,新一輪國際分工使中國成為日本等國轉移各種生產能力的對象,成為加工基地,自然也就產生了巨額的對美貿易順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也認為,國際貿易的實際就是,如果把加工貿易都排除,中國將是逆差國而不是順差國。這是新的國際分工決定的,這種狀況在短期內很難改變。中美貿易順差中的大部分(將近60%)是外國公司在中國製造的。不僅利潤被外國公司賺走,外國政府還反過來批評中國。

  傳統的貿易數據是歐美指責中國貨幣和貿易政策的基礎。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曾在10月的一次講話中說,製成品原產國這一概念正在逐漸過時。如果對貿易統計數據進行調整,以反映不同國家為產品貢獻的實際價值,那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應該減半。拉米稱,將所有商業價值歸於產品生產最後一個國家的統計偏差,可能將誤導就失衡根源進行的政治討論,從而導致錯誤的、事與願違的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早前的報道稱,人民幣升值不會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全球化是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但美國必須解決自己的失業、過度消費和儲蓄量過低的問題。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0%,那麼在中國製造一部iPhone的美元成本當然也會增加20%。但據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這意味著組裝成本僅會由6.50美元升至7.80美元,生產總成本僅增加0.7%。這可能不足以改變中美之間整體貿易往來的情況。

  周世儉稱,中美貿易順差並非是人民幣匯率造成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強壓人民幣匯率是沒有道理的。目前越來越多的西方專家,都開始認同這一觀點。美國國會的一些人,他們並非不知道這一事實,他們只是出於政治因素考慮,無視這一現實。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05: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