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媒曝中國的亞洲安全困境:應主動拖住美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2-30 1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2-30 09:13:54 來源: CHN強國論壇

中國不僅要避免被拖入軍事戰略競爭軌道,而且要主動拖住美國,讓其停留在經濟跑道上。在經濟方面要繼續深化和美國的合作....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28日發表題為《中國的亞洲安全困境及其選擇》的文章。

   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對內改革還是對外開放,中國都把政策的重中之重放到了經濟發展。到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貿易國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戰略(無論是地緣政治意義上的還是軍事意義上的)處於次要低位。在改革早期,中國強調軍事現代化要為經濟發展服務,外交也要為經濟服務。這些年來,儘管隨著經濟崛起,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也在加快,但經濟現代化仍然是主題。從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再次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原則來看,這個主題還會繼續。

   儘管中國的這種政策選擇主要是關於中國的內部發展,但對國際關係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是有效地遏制了國際政治中稱之為「安全困境」的問題浮上檯面。這裡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中國的開放政策既有利於自身,也有利於西方國家。中國實行「請進來」和「接軌」政策,不僅主動向西方打開自己的市場,而且願意改革自己的制度和國際體系接軌。這種通過和世界融合的政策,促使中國的高速發展。如果沒有這種融合,很難想象中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迹。同時,這些做法也讓西方感到放心。反映到國際政治面,在「請進來」和「接軌」這兩個階段,中國和西方沒有發生具有根本性的衝突。從本質上說,經濟上的互動較之戰略和軍事上的互動,更能表現出雙贏局面。

   第二,從鄧小平到當代,和平發展是中國國際政治的主體意識形態,並且明確表現在政策主題中。在鄧小平的時代,中國提出和平與發展。中國不僅認為和平與發展是世界政治的主題,而且也把此看成是中國的發展機遇。這個主題到現在並沒有變化。1990年代末以來中國提出「和平崛起」或者「和平發展」,近年來又提出「和諧世界」。儘管提法上有些細微的變化,但主題是一樣的。需要指出的是,和平的主體意識形態和政策主題,不僅僅是說給國際社會聽的,而且也是中國本身努力的目標。

   第三,中國的選擇創造了中國本身和其它經濟體的互相依賴。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沒有步其後塵,主要是因為這個選擇。中國和世界上的各個經濟體尤其是美國、歐洲和亞洲的經濟體之間,都表現出相互依賴的特性。經濟上的互相依賴儘管不能完全消除安全困境,但可以有效減輕安全困境。如果發生軍事衝突,那麼各國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遠較沒有相互依賴的情形高。不管怎樣,成本會促使各國趨於理性。

   因為和平的意識形態和政策主題,中國本身對國家安全困境的擔憂也並不很大。在國際面,能夠造成中國安全困境的主要是美國因素。但過去的數十年,中國有效地減少了美國因素所能導致的安全困境的惡化。除了經濟上的互相制約外,在其它很多領域,例如台灣問題、朝鮮半島問題等,中國和美國建構了很多溝通管道。此外,美國很多年裡的戰略重點在反恐戰爭,也是美國難以為中國構成安全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中國所說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利用這個機遇期,不僅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且實現了相當程度的經濟「走出去」,尤其在東南亞國家。

中國的安全困境來自美國

   但是中國的安全困境最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是劇變。首先是周邊環境因素的急劇變化。在朝鮮半島,從「天安號」事件到近來的炮擊事件,情形每況愈下。和日本,東海油氣田和釣魚島問題由來已久,但撞船事件不僅使中日關係再次緊張起來,而且也正在導致日本對華民族主義的轉型,從長遠來說,對中國非常不利。在南中國海,越南等國對中國的擔憂日益加深,並開始採取行動,主要是邀請美國的捲入。實際上,在所有周邊問題上,已經呈現出一種大國政治化的趨向,對中國的戰略壓力劇增。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因素。一般說來,一個國家的傳統安全困境,主要來自另一國的軍事和戰略威脅。反恐戰爭改變了國際社會的傳統觀念。在很長時間裡,各國都把戰略的重點放在非傳統安全上,包括恐怖主義。但這些年的經驗表明,和傳統安全一樣,非傳統安全也勢必成為一種常態。美國已經意識到,反恐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有個結果;美國不能因為非傳統安全而忽視傳統安全問題。一旦美國戰略轉移到傳統安全問題,中國就立即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美國開始改變策略,從反恐戰爭中脫身,把其戰略移向今天美國傳統安全的中心,即西太平洋地區。較之中國,在傳統安全問題上,美國曆來就是一個行動導向的國家。日本民主黨鳩山政權試圖追求和美國較為平等的關係,美國輕易地很快使鳩山政權垮台,民主黨現在實行甚至較自民黨時代和美國更為緊密的安全戰略關係。美國又成功利用「天安號」和朝鮮炮擊韓國事件、釣魚島問題,強化美、日、韓聯盟;也利用南中國海問題「返回」東南亞。美國轉向傳統安全,必然加劇中國的傳統安全困境,也即被「圍堵」、「遏制」、「戰略威脅」等國際關係認知。

   當然,安全困境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國與國之間互動的結果。因此,也應當看到,中國內部一些因素的變化,也在改變著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對中國的安全認知。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本身的軍事現代化也在加快。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是必須的,沒有足夠的國防力量,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就很難持續。儘管如上所說,中國的戰略和軍事考量不可取代經濟的優先地位,但戰略和軍事必須跟上。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貿易大國,無論進出口或是越來越多需要保護的海外利益,都要求中國的戰略走出去。中國的這些變化導致了周邊小國的擔憂,希望其它大國來平衡中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說,美國是被「邀請」回來的。

中國可以決定競爭的戰場

   這就給中國的大戰略選擇提供了一個困局,即如在經濟競爭和戰略(甚至軍事競爭)之間作一選擇。一般意義上,經濟競爭是良性的競爭。在全球化環境中,經濟競爭往往導致相互依賴,培養相互的互信。中美之間的經濟競爭不僅是一個雙贏遊戲,而且對其他國家也有好處,因為競爭表明中美兩國需要為其它國家提供更好的經濟服務。中國和亞細安經濟關係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在中國和亞細安開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的時候,日本很緊張,認為這對日本帶來競爭。日本(後來的韓國)都在亞細安區域加強了和中國的經濟競爭。但是這樣的競爭不僅沒有產生任何問題,而且促成了東北亞和東南亞兩大區域經濟的整合。

   現在美國「重回」亞洲,如果也加入這個經濟競爭行列,那麼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只要全球化不倒退,美國和中國站在同一條經濟軌道上賽跑,不僅會增加兩國經濟的互相依賴程度,而且也會使得很多其它國家受惠,更會促使其他經濟方面(如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儘管經濟競爭有一個國際政治中所說的「相對利益」問題,但這個問題是可控的。

   但是,戰略競爭尤其是軍事競爭就不是這樣了,它更多的是一種零和遊戲,或者你死我活的遊戲,因此是惡性競爭。如果中美兩國進行軍事和戰略競賽的話,那麼不僅兩國關係有可能發展到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關係模式,也會使得其他國家受到負面的影響。軍事和戰略競爭是一種互不安全的競爭,只能加深各國的安全困境。

   對中國來說,面臨的問題是:是要堅持在經濟跑道上,拉美國進入經濟跑道?還是在不同軌道上和美國賽跑(即中國在經濟跑道上,美國在軍事戰略跑道上)?還是被美國硬拖到戰略和軍事跑道上?

   美國戰略移向西太平洋是否表明中國戰略機遇期的結束?如果從中國只是一個被動的角色來看,那麼答案是肯定的。但事實上今天的中國就實力來說,已經不再是被動的角色,被動地接受他國提供的「戰略機遇」。相反,中國已經有能力來主動創造「戰略機遇」,就是說,中國有自己的選擇。

   因此,中國應當主動,不應當被動地被美國拉入軍事和戰略競爭軌道。中國軍事現代化要進行,但經濟建設仍然需要居首位。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不可把戰略放到首要地位。這樣就可以避開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在經濟上遭遇很多問題,復甦比較緩慢。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和中國競爭過程中,美國會在很大程度上轉向其非常強勢的軍事力量。如果中國不當心,被美國拖入戰略或者軍事跑道,從長遠來看,就不可避免地會成為美國的「敵人」。而中國一旦成為美國真正的 (而非像現在那樣的「想象上的)「敵人」,其就會做方方面面的動員來應對中國,就像從前對付蘇聯那樣。那麼,世界又會重新回到冷戰模式,即美國和蘇聯式的相互對峙和威脅。

   中國不僅要避免被拖入軍事戰略競爭軌道,而且要主動拖住美國,讓其停留在經濟跑道上。在經濟方面要繼續深化和美國的合作。貿易、人民幣、氣候等等問題上,中美之間的合作還有很大的空間。經貿方面兩國間儘管也存在衝突,但都是可以控制和解決的。對中國來說,在這些方面必須防止兩國經貿關係被一些既得利益集團所挾持。

   再者,中國也應當在那些促使美國轉向傳統安全跑的領域做更大的努力,減少美國的傳統安全困境,或者減少美國轉向傳統安全的理由。例如在朝鮮問題,中國要有更大的作為來約束朝鮮的行為,不讓其再作非理性的挑釁。在南中國海問題甚至釣魚島問題上,中國要改變思路,從目前的雙邊關係,戰略性轉型到多邊構架內的雙邊協商。儘管多邊不能保障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但可以對這些問題有效管理和控制。

   總而言之,中國在亞洲的安全困境不僅僅是美國的選擇問題,也是中國自身選擇的結果。美國現在已經不能隨心所欲地主導世界。儘管美國的選擇會深刻影響中國,但必須明確的是,中國自己的選擇也同樣重要,中國的選擇不僅決定自己的未來,也會對國際政治的未來產生深刻的影響。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0-12-30 23: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11nn93n9 於 2010-12-30 23:06 編輯

不對。軍事加強,中國才能安全。樓主所說,正式美國所希望的。那就是盡量長時間的維持美國軍事唯一超強的地位。 美國目前靠得就是軍力來維持美元的地位的。 在關鍵是可, 美國就可以撕開臉皮,赤裸裸的軍事掠奪。 目前美國唯一可以玩的就是軍事這張牌了。 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軍事的投入,才有公平和尊嚴之下的安全,否則則只有投降做亡國奴下的安全。 美國之所以對華進行威懾,不就是軍力比中國強么。如果中國軍力太差,稀土戰爭早就打起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2-31 0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nn93n9 2樓 的帖子

通篇為新加坡服務的文章。經濟上在中美兩頭撈好處,軍事上用美國抑制中國。這就是東南亞國家當前的心態。沒有強大的軍力,中國的貿易通道將處處受人制約。中國只能成為經濟大國,而不能成為經濟,軍事強國。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