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囚徒的道德

[複製鏈接]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5 1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0-11-25 10:17 編輯

道德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了討論這個問題,我先引入一個有趣的博弈論問題,請看囚徒困境:

     假如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入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條件:
    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則二人同樣判監1年。
  若二人都互相檢舉,則二人同樣判監8年。

    請問如果你是其中一名囚徒,你如何作出選擇呢?建議先捂著下面的答案,好好想想。

。。。。。。。。。。。。。。。。。。。。。。。。。。。。。。

    假定每個囚徒都是利己的,都是尋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關心另一參與者的利益。到底該選擇哪一項策略,才能將自己個人的刑期縮至最短呢?
    就個人的理性選擇而言,檢舉對方所得刑期,總比沉默要來得低。若對方沉默、背叛會讓我獲釋。若對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對方才能得到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會選擇背叛。所以兩名囚徒經過理性思考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選擇背叛。因此,這場博弈中唯一可能達到的納什均衡,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結果二人同樣服刑8年。
  這場博弈的納什均衡,顯然不是顧及團體利益的帕累托最優解決方案。以全體利益而言,如果兩個參與者都合作保持沉默,兩人都只會被判刑1年,結果比兩人背叛對方判刑8年的情況較佳。但根據以上假設,二人均為理性的個人,且只追求自己個人利益,結果總體利益較合作為低。這就是「困境」所在。

。。。。。。。。。。。。。。。。。。。。。。。。。。。。。。

    那麼,這個博弈論的經典問題跟道德起源有什麼關係嗎?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沙發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6 00:09 | 只看該作者
囚徒困境的應用範圍可能遠遠不限於一個小小的博弈論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排隊買票。如果大家都排隊,你去加塞,你會節省時間拿到票。假如大家都加塞,只有你規規矩矩排隊,那你也許根本買不到票,所以你只好也去加塞。結果呢,作為一個理智的利己主義的人,你的正確選擇就是加塞,對吧?但是大家都加塞的結果是什麼呢?是秩序混亂誰也買不到票。

這就是個典型的囚徒困境。大家都自私,結果是損害了個體的利益。如果大家「彼此相愛」,其結果反而是成就了個體的利益。對吧?也就是說,做一個道德的人,是維護群體和個體雙重利益的最佳策略。

不僅僅是人,動物身上也有囚徒悖論。比如說非洲有一種鳥,這種鳥身上長一種寄生蟲。一般鳥可以用自己的嘴巴去清理掉這些寄生蟲,但是呢,因為鳥嘴不會拐彎,所以清理不掉頭頂上羽毛里的寄生蟲。怎麼辦呢?需要鳥之間互相清理。(沒時間,下午再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3
hellman 發表於 2010-11-26 01:00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0-11-26 00:09
囚徒困境的應用範圍可能遠遠不限於一個小小的博弈論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排隊買票。如果大家都排隊,你 ...

moral comes from social activity. It is just like the USA constitution was made up from. They are not comes from Jesus.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6 01:06 | 只看該作者
如果你是一隻自私鳥,你只接受無私鳥的幫助,卻絕不付出,因為節省了能量,你的生存機會比無私鳥要大。這樣的話呢,無私鳥生存的機會越來越小,逐漸在種群里絕跡了。但一個自私鳥的群體是沒有指望的,因為大家都自私,都不肯替別的鳥梳理羽毛,那麼寄生蟲會危害到整個族群的利益,最後導致整個族群生存幾率的下降!

所以對於鳥來講,這也是一個囚徒困境。萬幸的是,鳥走出了囚徒困境,你難道沒看到兩隻互相梳理彼此羽毛的鸚鵡嗎?兩隻猴子互相清理身上的虱子表現出一種兄弟姐妹的愛?你不會認為這幾隻猴子是信了主聖靈引導的結果吧?(未完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85

帖子

6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7
5
四面體 發表於 2010-11-26 01:19 | 只看該作者
all by evolutio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6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6 02:19 | 只看該作者
有個計算機專家舉行了一場比賽。每個參賽者編寫一套程序,在一個回合里你的程序可以選擇忠誠或者背叛,然後和你的對手程序一起,按照囚徒悖論的方式進行獎懲。獲勝的程序會具有更大的領地以及更多的出場機會。猜猜看,什麼結果呢?是不是比較自私的程序最後生存下來了呢?是不是如基督徒們所期待的,道德的程序不可能通過自然選擇進化出來呢?


實驗表明,一些非常自私的程序剛開始具備一定的優勢,就好像《射鵰英雄傳》里的歐陽峰,邪派武功總是進展神速,在剛開始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經過長期的運作,真正勝利的是那些「道德」的程序。比賽最後獲勝的程序是一位心理學家寫的,他的程序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就是利他,第二就是寬容。

原來「道德」不是從天而降的餡餅,不是什麼上帝的恩賜,原來道德是可以通過自然選擇機制進化出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7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11-26 02:51 | 只看該作者
吸取教訓,僅僅圍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8
拎不清 發表於 2010-11-26 03:13 | 只看該作者
動物在生下幼仔時是愛護有加,這是族群生存的需要,幼仔長大后就要被趕出族群。這時表現的是殘酷。也是族群生存的需要。伊甸園是同樣的故事。為什麼會有這「生存的需要,或者有」進化「,是冥冥中有神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9
jiandao 發表於 2010-11-26 13: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0-11-26 02:13 編輯
問? 發表於 2010-11-24 21:16
道德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了討論這個問題,我先引入一個有趣的博弈論問題,請看囚徒困境:

     假如警方 ...


問?兄好,謝謝你分享關於道德的囚徒困境進化論,哈哈

老兄你說的的確是個「囚徒困境」,哈哈,囚禁在有限時空內的困境。道德的有些表現似乎的確可以進化得來,但仔細想想,這應該局限於有限時空內。有人為了民族大義甘願默默無聞地犧牲自己的生命,當年有越南僧人為了抗議天主教徒迫害佛教徒而自焚,歷史上有很多基督徒甘願為信仰捨命。請教,對這些例子,問?兄的囚徒困境進化論如何解釋呢?:lo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0
jiandao 發表於 2010-11-26 14:13 | 只看該作者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11-25 13:51
吸取教訓,僅僅圍觀

什麼教訓?一個月後回答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11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6 22:42 | 只看該作者
jiandao 發表於 2010-11-26 13:43
問?兄好,謝謝你分享關於道德的囚徒困境進化論,哈哈

老兄你說的的確是個「囚徒困境」,哈 ...

答案在下期內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12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6 22:48 | 只看該作者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11-26 02:51
吸取教訓,僅僅圍觀

在美,其實你的意見我很重視的。再說你是搞生物的,我需要你的參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299

帖子

19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9
13
悠悠然 發表於 2010-11-27 01:43 | 只看該作者
道德是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與規範。
被大多數人公認,是必須的條件。比如走路要低頭仔細看看路上有沒有螞蟻,給油燈加上紗罩防止飛蛾撲火之類,是某些佛教徒的行為準則,應該不屬於道德。否則就無法想象為農作物除蟲。

道德不是經過經驗證明的最優與必然選擇結果。
囚徒困境試驗無法解釋為何沒有在猴群中產生道德,猴子同樣面臨忠誠與背叛的選擇,同樣要權衡利弊。
同樣也無法解釋,這種博弈的經驗如何作為人類普遍性代代相傳。

人之初,性本善。
道德作為人類獨有的行為方式,與人類基因變異有關。現在科學發現,人類大腦解剖結構呈現很奇怪的左右不對稱現象,這源自數萬年前一位男性的基因變異。這種變異有可能導致其後代自私性減弱。由此,人類組成龐大的社會,建立了早期的農耕文明。

這種觀點只是提出一種可能,但顯似乎包含某種合理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14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7 03:13 | 只看該作者
悠悠然 發表於 2010-11-27 01:43
道德是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與規範。
被大多數人公認,是必須的條件。比如走路要低頭仔細看看路上有沒有螞蟻 ...

動物的道德是已經被證明了的!我的文章已經舉了例子了,還有一個例子,你知道魚會排隊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15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7 20:33 | 只看該作者
好了,現在我們試著用囚徒困境來解釋一下文化現象。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戰爭。戰爭中的道德是什麼呢?什麼最恥辱呢?那就是臨陣脫逃,對吧?你有沒有發現,古今中外,戰鬥的雙方都宣揚同樣的道德,利益相反的雙方在道德觀點上出奇的一致。為什麼?

請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個個不怕死,而你遠遠躲著,結果呢?你的生存幾率要大得多,是吧?如果你的同伴都怕死,那你就更應該儘早逃脫。你沖在前面的結果是什麼?是強打出頭鳥。所以表面上看,以個體生存為目的,你只能選擇脫逃,對吧?那麼,人人都這麼想,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你必敗無疑,結果你的隊伍里的每一個個體都不能倖免的被殺的精光。那麼,什麼才是最佳的決策呢?不怕死。人人都不怕死,結果整個隊伍的戰鬥力強,反而能最大程度的保全整個部隊,當然也包括你。這就是老子說的: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怎麼樣,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囚徒困境的身影,對吧?


再來看一個例子,黑社會。為什麼黑社會要拜關公?要講「義」?為什麼?這同樣是囚徒困境。一個講義的集團,在集團間的火拚中更容易獲勝,對吧?這跟前面戰爭的例子是一個道理,只是把正規軍換成了流寇。

那麼民族英雄呢?民族大義呢?你只要把前面的軍隊換成民族,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大家都讀過林覺民的《與妻書》,都讀過譚嗣同的絕命詩。這些英雄為了民族大義,寧肯犧牲一己的利益。請問這是為什麼?因為只有整個民族人人都不怕死,結果這個民族具有最強的生存能力,結果才不會被其它民族火拚掉。這仍然是囚徒困境。

好了,下面我們再談談宗教,談談一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16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7 21:12 | 只看該作者
道德的功能

一個囚徒,當他決定對自己的夥伴忠誠的時候,他必然要面臨夥伴背叛自己的風險。那麼,怎麼辦?他會對自己說:好吧,也許他會背叛我,但是我有原則,我講義氣。我一講義氣呢,也許冥冥中關老爺就保佑我了。

同樣道理,一個勇敢的不怕死的戰士,他首先考慮的是民族利益和自己的部隊,而他自己是要冒生命危險的。那麼怎麼辦?他會想到,死就死了,不能當孬種。或者文化點會想到:留取丹心照汗青什麼的。總之呢,道德是對個體在精神上的補償。

怎麼說呢,人不但有物理上的需求,而且有概念上的需求。物理上的需求,比如說生存需要、生理需要等。概念上的需求上,比如說道德需要。只追求物理需求的囚徒,會背叛自己的夥伴。只追求物理需求的戰士,會選擇臨陣脫逃。但問題是,人不但有肉體需求,而且有道德需求。一個臨陣脫逃的戰士,他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內心對自己的譴責。而一個勇敢的戰士呢,他所得到的補償就是道德上的滿足感。

道德的功用是在肉體上獎懲之上,附加一項心靈的獎懲,使得在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關係上,達到一種自私與無私的均衡。這就是道德功效。

猜猜看,什麼東西還有同樣的功效,甚至更有效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4

主題

1801

帖子

64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4
17
八福 發表於 2010-11-28 0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問? 16樓 的帖子

更有功效的是信仰。

問版廢了一樓又開一樓,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論述,無非就是想引出這一句吧……

不忍見您一個人在這兒自言自語自我欣賞,湊一句:

道德的效果是使社會健康發展。

從進化的角度看,就從果推出因,認為「既然社會得以存在並發展」,那麼道德是「長期演變、自然淘汰」產生出來。
從設計的角度看,就從因得出果,認為道德是造物主預先安置在人心底里的,因此「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

雙方爭論多少年了,也不多您這兩貼。
青草地,溪水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主題

299

帖子

19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9
18
悠悠然 發表於 2010-11-28 05:06 | 只看該作者
道德不僅是指一種行為,同時也是指一種群體共同的觀念。不道德的行為會受到群體的貶抑,道德的行為會受到群體鼓勵。道德通過群體的力量對個體施加影響。
如果猴子是一種有道德觀的動物,那麼猴子為爭奪食物而以強凌弱、相互爭鬥,就會受到集體的懲處。相反,如果將食物送給弱者,就會受到集體的鼓勵。但似乎並沒有證據顯示這一點。
某些動物的舉動看似符合道德,只是人的想象,動物的行為只是出於本能,而不是一種觀念和自覺的行為。蜜蜂為保護蜂群而犧牲自己,不是因為道德,而是因為荷爾蒙。
魚組成魚群而行動整齊,是因為所有的魚遵循一個規則:緊跟前面的那條魚,同時與旁邊的魚保持適當距離。這似乎與道德也沒有關係。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將動物擬人化,也許並不十分正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19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8 10:35 | 只看該作者
悠悠然 發表於 2010-11-28 05:06
道德不僅是指一種行為,同時也是指一種群體共同的觀念。不道德的行為會受到群體的貶抑,道德的行為會受到群 ...

謝謝回帖!

舉個簡單的例子,男人女人之間就稱之為愛情,動物之間就叫做發情。其實如果客觀一點說,愛情跟發情能差多少?都是為了繁衍,都是荷爾蒙的驅動。只不過人的行為模式更複雜罷了!動物的道德與人的道德也是這種區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20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11-28 10:45 | 只看該作者
八福 發表於 2010-11-28 03:10
回復 問? 16樓 的帖子

更有功效的是信仰。

哦!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寫帖子並不是為了駁倒別人,而僅僅是為了表達一種想法,或者是僅僅為了交流呢?你以為每個人說話都象基督徒一樣,是以改變他人的想法為目的的嗎?那你就未免,呵呵。。。

這裡面不是從果到因從因到果的問題。這裡面的問題在於,早期的觀點認為,道德是不可能進化出來的,但隨著數學和生物學的發展,這種觀點已經被更新了。當然,這並不妨礙你繼續相信設計論,不過只好請你去找塊新的紅布蒙住雙眼,這塊舊的不能用了。

恩!再說一遍,我寫帖子是為了自娛,不是為了勸你不信上帝,你信上帝和XX信琺倫功,那都是你們自己的權利,咱堅決維護你的權利並且不打算干預。我只是奇怪你脆弱的信心為什麼總是那麼敏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