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實消息:殲15已首飛成功 瓦良格將於近期服役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2-18 1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12月15日報道,中國一直在積極投資發展本國武裝力量和軍工系統,利用一切機會完善和提高國防實力,蘇聯解體前未能建成的「瓦良格」號航母在中國改裝后迎來新生就是這種方法的典範。

  2000年從烏克蘭採購得來的「瓦良格」號航母更名為「施琅」號,經過改裝,可能將於近期納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鬥序列。有觀點稱,這艘航母將會成為戰鬥教學(訓練)艦,為中國完全獨立自主建造的國產新型航母鋪路,而且首艘新航母裝備到中國海軍任何一支艦隊都合情合理。總之,應當祝賀中國很快就能得到更為強大的多用途海上戰鬥艦隻。




  
  蘇聯首批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的誕生並不容易,付出了較大的時間、資金、人力等資源代價。在成功研製出1123型反潛、巡洋、直升機航母「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用於戰鬥使用演練之後,蘇聯開始設計過渡型航母,最初同樣定位於反潛防禦任務,結果研製出了1143型航母「明斯克」號和「基輔」號,除了直升機外,還能搭載垂直起降的雅克-38飛機。

  在上世紀60-70年代,類似航母成為可能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條件下靈活機動停靠海軍航空兵的通用平台。但是在1980年蘇軍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雅克-38飛機的戰鬥使用試驗未能成功,該機在保障對地面部隊的直接支援方面,無論是戰術上,還是戰鬥使用上,都有明顯缺陷。

  之後蘇聯海軍得到了第3艘1143型航母「諾沃羅西斯克」號,以及1143.4型「巴庫」號,即現在進行現代化改進轉售給印度海軍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隨後誕生了1143.5型航母「第比利斯」號,現在成為俄海軍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

  另外還有1143.6型「里加」號,之後更名為「瓦良格」號,但在蘇聯解體前未能建成並服役。其後的1143.7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本應成為蘇聯首艘核動力航母,同樣未能建成,於1992年化成一堆廢鐵。埋葬蘇聯的別洛韋日森林協定幾乎對蘇聯所有航母的命運起到了最為悲慘的作用,僅有「第比利斯」號改稱「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納入俄海軍編成,其他幾艘使用費用更為昂貴的航母根本無人需要,結果「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賣給了印度,並於1995-1997年被切割成廢鐵。「基輔」號和「明斯克」號被中國買走後,分置在天津和深圳,現在用於娛樂目的。韓國人買出的「諾沃羅西斯克」號航母同樣變成了一堆廢鐵。

  唯一迎來命運轉機的是中國得到的「瓦良格」號,烏克蘭政府以區區2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中國,最初公布的官方用途是改裝成水上賓館、娛樂中心和賭場。但在歷經627天輾轉運到中國之後,於2002年3月3日抵達大連,然後進廠由中國專家「維修和研究」,運輸費用總計約500萬美元。

應當指出的是,該航母的「維修和研究」工作至今仍在繼續進行,有限的圖片資料表明,航母上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部分船體被切割,內部系統逐個改換,島部建築也已開始安裝設備,包括不久前更換的中國國產新型雷達的相控陣天線。如果現在還認為這艘航母將被改建成娛樂中心,那將顯得非常荒誕。實際上中國正在全力改裝「瓦良格」號航母,確保其在納入中國海軍戰鬥編成之前進入戰鬥狀態。




  另外,中國已經開始自行建設供本國海軍航空兵未來飛行員使用的模擬訓練設施,實際上是「瓦良格」號航母水上部分的完全仿製,包括島部建築。總之,中國打造航母艦隊的方法值得稱讚,僅用3000萬美元就得到了首艘航母的骨幹,實在是非常不錯的交易。

  中國一直在堅定地、有條不紊地提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實力,實現國防工業系統的技術更新。近期在東亞、東南亞緊張局勢持續升溫,中國和日本、越南等國的政治、領土、經濟爭端不斷爆發的情況下,中國軍事實力的持續增強顯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打造一支航母艦隊在此過程中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旦中國航母建成,攻擊航空兵的實力大幅提升,今後必將會對東南亞海域的兵力平衡造成嚴重影響。雖然俄羅斯暫時尚未向中國供應能夠停靠在「瓦良格」號航母上的蘇-33艦載機,但是北京現在似乎已決定完全獨立自主地解決本國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問題。

有消息稱,幾年前中國從烏克蘭購買了蘇-27K艦載殲擊機的試驗原型機樣品T-10K,雖然不適宜飛行,卻對中國航空製造專家研究其整體布局、機翼系統有著重要的研究和借鑒作用,結果中國沈飛公司在此基礎上研製的國產艦載殲擊機殲-15今年已首飛成功。

  外形酷似蘇-27K/蘇-33的新飛機圖片曝光后,立即引發關注。專家們指出,雖然中國可能在結構上借鑒了蘇-33,但是無論如何難於仿製現代版蘇-33的動力裝置和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當然,這也不是中俄軍事技術合作中首次類似「武器盜版」問題的實例。

  此前中俄曾簽署了許可生產蘇-27SK殲擊機的協議,中方代號殲-11,但在一段時間后,中國單方面研製和生產未經俄方同意的殲-11B型戰機,結果導致俄方撕毀向中方供應配件的協議。但是中國繼續使用本國生產的配件生產殲-11B,現在則裝配上了國產發動機,今後可能會對俄武器出口收入構成潛在的威脅。

  總之,中國一直在積極利用從發達工業國家得到的一切機會,吸收、轉化任何先進的國防技術,促進中國國防工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中國軍隊的整體實力,保護國家國防利益,這種戰略決策在「瓦良格」號航母改裝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沙發
zhousx18 發表於 2010-12-19 01: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housx18 於 2010-12-19 10:07 編輯

假消息!目前中國尚未掌握現代戰機的發動機設計生產技術,換個型號就是換個殼子,嚇不住人。殲10的發動機都是買俄羅斯的,那還是第三代機,只是拷貝了F16的功能。和美國比差兩代,20年,要加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