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和尚娶妻生子的多彩生活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0-12-17 23: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本新聞網12月8日消息】在日本,僧侶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職業,被認為是睿智、博學的象徵。如果讓你想象僧侶的生活,很多人會用清心、寡慾、平淡來形容。而日本僧侶的真實生活卻和想象中相去甚遠:有的和尚娶妻生子,有的尼姑成了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有的做起了生意。看來,用豐富多彩來形容日本僧侶的生活一點不為過。


    戒律森嚴的是少數

    和尚結婚,在中國人看來,這簡直不可想象,但日本人對此卻安之若素,因為日本的佛教自成一家,與中土強調戒律的「大乘」佛教有所不同。在日本,戒律森嚴的僧侶是少數,比如唐招提寺的和尚,繼承了鑒真和尚律宗的根本,和中國的傳統和尚沒有什麼兩樣。除了唐招提寺和臨濟宗主持一級的僧人外,日本和尚娶妻生子戒律不禁,也可以吃肉。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父親就是和尚。日本和尚結婚後,通常會把家安在寺廟附近,這樣「上班」就方便多了。

    大多數日本和尚過的日子堪稱「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兩畝地」,指的是日本的和尚大多靠「地」吃飯。日本的廟宇多經營墓地。日本地價高昂,一塊2—3平方米的墓地價格就在七位數,靠出售墓地和每年收取墓主的公德錢,就可以讓大多數和尚過上悠閑自在的生活。與此相關的費用還包括做法事,為死者獲得佛教徒稱號等。「一頭牛」,就是指和尚們做法事的座駕了,城市裡的和尚多有很好的汽車,而郊區鄉下的和尚則偏愛小摩托。


    恪守修行立街邊

  當然,也有恪守佛門修行要求的,最典型的就是在日本各地隨處可見的「托缽僧」。他們不到施主家門前去懇求布施,而是選擇繁華的車站、廣場等地,戴上斗笠穿上僧袍,端然一立,便不再作聲。看到這樣的僧人不時有人加以布施,而每得布施,托缽僧便報以法鈴一聲。這樣的托缽僧人,也成了日本城市的一道風景。


    活躍媒體傳佛學

    有些僧侶的生活更加接近塵世。比如,有些和尚或者尼姑會去電視台當主持人,開演講會,辦展覽。當然內容還是與佛教有關,但形式上絕對沒有死板的說教。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天台寺的主持瀨戶內寂聽大師,這位84歲的尼姑出家前有過複雜的感情經歷,還寫過情愛小說,1973年她削髮為尼。她在日本國家nhk電視台擔任主持,主持人生和禮儀等脫口秀節目。1998年她還獲得了nhk電視台放送獎。她的節目勸人向善,也解決具體問題,語言風趣,自成一格。寂聽對自己出家前的風流事毫不在意,甚至在節目中討論夫妻關係的問題時,還會幽自己一默--「嗯,經驗之談哦。」令人莞爾。
    類似寂聽大師這樣活躍在日本媒體和網路上的出家人不在少數,似乎也顯示了佛教與現代社會的一種新型接軌方式。


    世襲和尚做兼職

    還有些僧侶是「腳踩兩隻船」。如有朋友談到他認識的日本和尚,除了當寺院主持外,還是出色的工程師,擁有七八項專利,開著貿易公司,是精明的商人。有的日本和尚還有另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職業--電影導演。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兼職僧人」,理由很簡單。日本的寺院多是世襲制,就是說主持圓寂(佛徒對死的說法)后,繼承他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前面說的那位工程師和尚,他父親在世的時候,他已經是工程師了,父親死後,寺廟的主持自然傳給他,他只好兩邊兼顧了。這種現象,日本社會也很認同。(吳斌)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