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央行超發43萬億人民幣引發通脹

[複製鏈接]

330

主題

805

帖子

43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tcher 發表於 2010-12-8 0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央行超發43萬億人民幣引發通脹
2010-11-02 06:27:12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北京)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餘額已經達到了69.64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對於破解超發現象,周其仁認為比較合理的政策組合是:動員更多的資源進入市場,以消化源源不斷超發的貨幣。

10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作出了令外界頗感意外的加息之舉。

為什麼中國貨幣政策轉向來的那麼突然?

近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坦言:「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央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特別是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採用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我看來,此次央行希望通過加息向市場釋放中央決心調控通貨膨脹預期的意圖,以及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的信號。」吳曉靈說。

有學者評論認為,此次央行加息不僅是「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的終結,更是對過去10年,甚至30年過度依靠貨幣推動經濟的一次重要的貨幣政策轉向。

貨幣超發43萬億元

「央行加息其實來的太晚了,貨幣超發已經那麼嚴重,早就應該實施收緊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博客)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看到包括綠豆、姜、蒜、辣椒在內的農副產品輪番上漲其實都是央行貨幣超發的結果,多餘的錢在市場中亂竄,多年累計起來的過量貨幣已經給中國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通脹風險。」

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CPI同比上漲3.6%漲幅創下23個月新高;當月食品價格更是同比漲幅高達8%。那麼,CPI的同比逐步增長是否是由貨幣超發引起的呢?

「通脹無論何時何地皆為貨幣現象」——這是貨幣學派創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經典名言。按照貨幣學基本原理,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每增長出1元價值,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也應該供給貨幣1元,超出1元的貨幣供應則視為超發。而在新興市場國家由於市場化改革等原因,資源商品化過程加劇,廣義貨幣供應量適度高於經濟發展GDP增長也是合理的。但過高的貨幣供給卻極易帶來通脹。

通貨膨脹與貨幣超發之間存在的關係也得到眾多中國學者的認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家周其仁(博客)近日即在其博客中警示「貨幣老虎越養越大」。

據統計,2009年底,我國33.54萬億元的GDP規模,是1978年3645.2億元GDP規模的92倍。但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M2,廣義貨幣=流通中現金+銀行活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為705倍。

吳曉靈直言:「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根據官方數據,2000年,我國GDP總量為8.9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3.5萬億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萬億元,而到了2009年,我國GDP總量為33.5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0.6萬億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萬億元。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之間的比例在進一步加大。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餘額已經達到了69.64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

央行操作獨立性不足?

有學者認為,近年來的貨幣超發,其最大的誘因,是金融危機爆發后帶給中國的通貨緊縮之憂。

2008年12月,時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經濟學家樊綱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曾暗示稱:「央行掌握貨幣發行權的時代,要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也並不容易。」

這意味著在經濟危機之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即有通過超量的貨幣發行來托住經濟增長的想法。

由此,200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的「爭取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7%左右」目標,最終卻是以增長27.7%表現出來的,高出10個百分點。

有學者認為,正是央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過去30年(特別是近10年)央行「積極」推動貨幣超發的情況推向了極致。吳曉靈在解釋原因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過去那麼多年出現貨幣超發的情況,存在央行調控不到位的問題,一方面央行自身有一個成熟的過程,調控技術逐漸成熟的。另一方面,我國的央行操作獨立性還有待與提高。」

但吳曉靈也表示,中國的央行不可能在指定貨幣政策的時候有獨立性。「中國的央行是內閣成員,在操作上如果有更強的獨立性,我認為調控起來可能會更好一些。」

雖然吳曉靈認為過去30年相當超量的貨幣都被新增商品(資源、土地等等)的市場化吸納,但她仍然無法接受目前央行實行的超高的貨幣供給是「理所應當」、是「合理」的。

吳曉靈建議,如果中國政府將「十二五」規劃期間GDP增速下調到7.5%~8%之間,未來幾年的CPI控制目標上調到4%,那麼未來幾年廣義貨幣增長率應該控制在13%~14%以下來應對流動性泛濫。從未來兩年的央行貨幣政策來看,逐步收緊貨幣供應增幅並消化過多貨幣供應是當務之急。

如何消化超量貨幣

如何消化超量貨幣?這是一個極為複雜而難解的問題。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人民幣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形成從跨境貿易結算的結算貨幣進而成為各國的儲備貨幣,如果這樣的話,從長期來看是否就並不需要擔心超量人民幣的出路問題了呢?

此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曾擔心人民幣國際化之後會對央行控制國內信貸規模產生影響。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境外人民幣增多的話,對於央行調控廣義貨幣會產生影響,考驗央行調控能力。」


但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國際化來化解貨幣超發既不現實也不可行。吳曉靈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要計算貨幣供應量只能以國內的通貨膨脹目標為主,調控該國的貨幣供應量要通過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如果要加入國際流通因素來衡量或調控貨幣供應量則難以做到。

周其仁則在其博客中坦言,根據中國改革的早年經驗——「水多了加面」,比較合理的政策組合似乎應當是:或動員更多的資源進入市場,以消化源源不斷超發的貨幣;或減慢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須嚴格控制貨幣的超發。

「最糟糕的組合呢?就是既聽任貨幣被動超發,又在市場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周其仁寫到。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

330

主題

805

帖子

43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4
沙發
 樓主| watcher 發表於 2010-12-8 0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atcher 1樓 的帖子

央行研究局局長:超發貨幣43萬億引發通脹無依據
2010-11-16 03:12:17 來源: 廣州日報(廣州) 

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指出,貨幣是個存量概念,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個流量概念,兩者不能直接相減,更不能用一個時點上的存量數去減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流量數。這種說法既缺乏理論依據,也沒有現實基礎,不夠科學和客觀。
近期有媒體報道,中國存在超發貨幣將近43萬億元,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引起各方的關注和爭議。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昨日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央行超發貨幣43萬億元引發通脹」的說法沒有依據。《金融時報》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綜合類財經報紙。

據悉,有關報道是以M2減去GDP,即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餘額69.64萬億元,減去前三季度GDP數據26.866萬億元,得出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

張健華指出,貨幣是個存量概念,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個流量概念,兩者不能直接相減,更不能用一個時點上的存量數去減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流量數。這種說法既缺乏理論依據,也沒有現實基礎,不夠科學和客觀。

張健華表示,貨幣與經濟總量之間也不存在固定的最優比值。由於M2統計口徑不一致,所以不能簡單地用M2/GDP進行國際橫向比較。

他認為,中國的M2/GDP並不是持續上升的,2004年至2008年呈穩中下降態勢,而去年該比率大幅上升是一個特殊現象,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情況下實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並不能因此得出還會進一步攀升的結論。

張健華強調,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金融資產總規模在經濟總資產中的比重上升。但相對其他國家來說,中國的M2/GDP偏高,還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影響,比如貨幣化過程的影響、較高儲蓄率的影響、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的影響以及金融創新不足等。同時,外匯占款太多也是造成中國基礎貨幣源源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

張健華還重申,下一階段應儘快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也會通過多種方式,利用各種政策工具,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

存款數據

上海人民幣存款環比大跌

昨日,央行上海總部發布的10月份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報告顯示,10月上海人民幣存款環比大幅減少,人民幣儲蓄存款分流明顯。

數據顯示,10月份,上海市中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減少414.5億元,同比多減364.1億元。其中,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減少408.7億元,同比多減334.4億元。

同時,儲蓄存款分流明顯。數據表明,10月上海市人民幣儲蓄存款減少968.9億元,同比多減599.4億元,其中定期儲蓄減少694.2億元,同比多減364.7億元。

報告認為,儲蓄存款出現大量分流的情況,主要與近期股市交易活躍和通脹預期等因素有關。

----------------------------------------------------------------------------


網易上海網友 ip:61.152.*.* 2010-11-16 08:53:22 發表
貨幣超發引起通貨膨脹還需要依據?
頂[7147]

網易浙江杭州網友 ip:115.193.*.* 2010-11-16 09:48:51 發表
我發現了一個最不誠實,最會睜眼說瞎話,最顛倒是非的群體。
頂[5992]

網易廣東廣州荔灣網友 [任風2]: [加關注]2010-11-16 09:35:17 發表
要闢謠很簡單吧,你拿出有依據的數據不就行了,不敢拿出來?還是拿不出來?空叫囂有人信你嗎?操
頂[4010]

網易歐洲網友 ip:111.161.*.* 2010-11-16 09:55:24 發表
你是你爹生的,這個沒依據
頂[3576]

網易重慶沙坪壩網友 [閑談居士]: [加關注]2010-11-16 09:49:14 發表
是不是超發導致的通貨膨脹我不清楚。但是我是明顯感覺到現在物價上天了。而且還在加劇,據說氣價又要漲了。水電氣大幅度漲價,最後必然傳導在各個物價上面。又在鬧柴油荒了。說明又在謀划柴油漲價了。神呀。誰來救救我們老百姓?
頂[2773]

網易江蘇網友 ip:122.194.*.* 2010-11-16 09:53:21 發表
央行官員學會玩弄字眼了?通脹從來就是多發貨幣造成的!至於是43億、45億還是41億等,才是你需要估算的!別混在一起說。
頂[2306]

網易火星網友 ip:unknown 2010-11-16 09:49:37 發表
央行就一無賴,超發的貨幣就是依據!
頂[2095]

網易湖北武漢網友 ip:218.106.*.* 2010-11-16 09:57:41 發表
都是些有屁股沒心沒肺的傢伙!物價天天漲,還死不承認!
頂[1635]

網易廣東廣州網友 ip:58.249.*.* 2010-11-16 09:58:28 發表
你是王8八的兒2 子有依據
頂[1299]

網易浙江杭州網友 ip:121.0.*.* 2010-11-16 09:51:36 發表
果然是菊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wazhh 發表於 2010-12-8 08:29 | 只看該作者
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23: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