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聯美聯中」已成為韓國的共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2-3 1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1-19 10:43環球時報 

首爾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河英善接受本報專訪

  為了加強對華外交,韓國外交通商部近日提出,要把明年的相應預算增加10倍,而且還要組成專門的對華外交政策顧問團。到底該如何發展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不僅是韓國政府考慮的問題,也是韓國很多知名學者深思的話題。首爾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河英善是韓國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熟悉中國問題,曾在韓國媒體上撰文探討「21世紀,韓國如何解決中國問題」。在韓國舉辦G20峰會期間,《環球時報》記者在首爾大學採訪了河英善教授。他提議,東亞的新秩序應該建立成一種「複合網路」,並強調「對於共生關係的探索,才是東亞國家的主要作業」。


  環球時報:我們注意到,韓國外長曾經是美國局的局長,第一副部長也和日本有過很多交往。在韓國外交的最高層,似乎沒有很了解中國的人,這種情況是否可能導致韓國對華外交的疏遠?


  河英善:這也不一定。中韓建交僅有18年,所以韓國外交高層中熟悉日本和美國的人更多一些,這也是正常的。現在韓國外交部很多高層認為美國和中國都很重要,而且新任外長也很關心與中國的關係。


  環球時報:中韓兩國最近出了些問題,「天安」號事件對中韓兩國關係產生的負面影響好像高於它本來應該產生的影響,為什麼會這樣?


  河英善:短期來看,「天安」號事件在韓中關係方面導致了一點摩擦,但長遠來看,這件事對韓中關係影響不會太大。中韓應該換位思考,事件發生后兩國都沒有多餘的心理空間去想這個問題。一方面中國政府沒有去聽韓國社會不同的聲音,其中包括對華友好的信息;另一方面韓國政府也沒有充分理解中國在緩和南北雙方緊張局勢上的努力,這種誤會可能是造成衝突的最主要原因。


  環球時報:說到「聲音」,在北京,我們經常聽到來自韓國的一種聲音,認為韓國應該加強韓美軍事同盟,把韓美軍事同盟的緊密程度做到超過日美軍事同盟,這種聲音是主流嗎?它是否已經成為韓國政府在外交上的一個現實政策?


  河英善:上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經歷了快速的民主化進程,通過這個過程,在其公民社會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從親美的到親中的都有。所以,我們在判斷韓國親美還是親中時,應該小心謹慎,不能妄下結論。我個人認為,韓中關係已經歷了過去的冷戰時代,韓中、韓美之間「二選一」的政策已經成為一個過去時,不論是政策的制定者還是公民民眾,原則上都已形成和轉換為一種「聯中聯美」的看法,即在以往的韓美關係基礎上,同時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你們應該也注意到,韓國新任外長金星煥最近在發表就職演時也提到「複合外交(complex diplomacy)」。過去單純的「拉幫結派」或者「站隊劃線」如今成為一種歷史,「聯中聯美」的複合外交已然成為韓國現在的主流。


  環球時報:盧武鉉執政時曾提出,韓國應該做美國與中國溝通的橋樑。在河教授看來,這種思想在韓國外交中依然存在嗎?


  河英善:剛才我也提到了「複合外交」,現在李明博政府外交的主線就是「複合外交」,這也獲得了公民社會的響應。金外長在就職演說中指出了韓國外交的「四大方針」,核心就是複合外交。也有中國學者問,你們既要和美國關係親密,也要和中國關係親密,這可能嗎?我的回答是,如果中美關係處於冷戰時期的敵對關係,那麼這種可能是不存在的,但現在中美之間是合作關係,韓國在其中一定要既編織和美國的網路,也要同時編織同中國的網路,而且這種網路一定是交織在一起的。這是21世紀外交的一個基本特徵。


  環球時報:但很多人還是感覺,李明博上台後,韓國更加親美了。這種感覺難道是不準確的嗎?


  河英善:我不否認,在李明博上台初期,韓國在外交政策方面出現了一些混亂。於是很多學者就分析,韓國政府是否由親中轉向親美?但是我剛才說,最主要的問題不應該關注李明博是否親美,而應該注意韓國社會的多種聲音當中,政策制定者以及公民社會的輿論中心是什麼。現在在韓國,不管是在野黨還是執政黨,親中或親美「二選一」的做法已經不是主流,韓中關係和韓美關係的大方向也不會有大轉變。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如何在東亞共同建築一個新秩序,這才是各方都應該關注的問題。


  環球時報:剛才您說到,東亞應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建立共同的新秩序。那麼,這種善意的想法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中日韓的願望能夠支撐起這個建築物嗎?


  河英善:對於如何建立東亞新秩序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19世紀中葉前,東亞秩序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天下秩序」;在接下來的150年,是以西方國家為中心的現代國際秩序,這是以國家間利益衝突為核心的秩序;但到了21世紀,我們應該發現,國際上不僅有國家間的利益衝突,也有合作與共生,只有合作與共生長期存在,中國才能生存下去,東亞也才能成為更完整的東亞。在這樣的時刻,就需要建構一個不同於19世紀與20世紀的第三類秩序:它是一種複合網路,一種新的大廈。在這種新的建築中,中國要起到一個中流砥柱的作用。這種21世紀的新建築不可能只由一個國家建設,而應該包括中國、美國等各國的複合參與。


  最近我作為韓方委員長參與「韓日新時代共同研究」時,學者們討論到東亞新秩序的未來,有日本學者提出「東亞共同體」的概念。但如果把各國之間的利益衝突考慮在內,我對「東亞共同體」是否能真正反映目前的國際政治現實,還是持保留態度的。由於「共同體」的概念里包括共同的認同,所以東亞國家目前並不足以稱為一個「共同體」。所以我提議應該建立一個「東亞複合網路」,這樣會更符合現實狀態。這個概念得到了與會學者的認可,成為了「韓日新時代共同研究」報告的核心概念。

  環球時報:這種「複合網路」建築,是您的設想呢,還是實際上各國已經在建設這樣一個新建築?


  河英善:講個故事,前不久,我去中國開會,見到了一些中國學者,討論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上個月末,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談到美國在亞洲的作用時,用了engagement這個單詞。很多中國學者認為,希拉里說的engagement是指軍事上的介入,但是我認為,它應該有更複雜的含義。當然,無論是漢語還是韓語,都比較難找到完全合適的詞語來翻譯,不過我認為,把它翻譯為「複合的參與」應該更準確一些。希拉里的講話表明,美國的政策制定過程已經變得非常複合化了。我認為,這種「複合的網路」和「新的建築」不是我個人的一廂情願。因為在21世紀,國家和國家之間競爭為主的關係是否合適是存有疑問的。如果想在國際舞台上成為主人公,僅考慮自己的國家利益是不夠的。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提美國力量的相對衰退,還有中國的相對崛起。但我認為,美國衰退的速度比我們預想的稍微減緩了一些,同時,中國的崛起速度似乎也減緩了。其實,這是美國迅速地把握住了現實關係的複合性,在政策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從而適應了新的現實的結果。但如果中國繼續受到冷戰思維的影響而忽視這種複雜性,那麼中國能否像預期的那樣崛起,就成了問題。在現實空間中,美日韓中都在做這樣一個複合化的實踐,所以它不是我一廂情願的空想。


  環球時報:中日韓三國的媒體輿論在今年跌宕起伏,爭議激烈。媒體上的這種相互指責,是否反映了中日、中韓關係的真實狀況?


  河英善:我認為,中日韓三國輿論在討論和報道有十五六億人口的東亞問題時,應該以長遠的角度,以未來為指向進行,因為很多問題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以歐盟為例,歐盟的很多公民既有本國公民的身份認同,也有歐盟公民的雙重身份認同,但形成這種認同也經歷了一個長期過程。在東亞的共同認同方面,各國也有很長的路要走,各國的媒體應該全力推進這種身份的認同。如果三國之間不能快速實現這種認同,那麼即將到來的東亞時代也將付之東流。


  環球時報:您剛才提到,在整個東亞「複合網路」秩序中,中國起一個中流砥柱的作用。能說得更具體些嗎?


  河英善:複合網路裡面,並不是哪個更重要,而是都重要,這是關鍵。但是在整個東亞秩序中,中國和美國是最大的兩個國家,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而且在半島方面,還存在冷戰時期的分裂局面,中國在這種局面中也應該起到主要作用。不管從東亞還是從朝鮮半島,中國的角色都是需要擔當的。中國計劃在2049年實現本國的現代化,但中國更應該是「環球中國」,它不僅要著眼於本國問題的解決,也要在東亞地區以及全球領域擔當它的責任。中國只有既考慮本國利益也考慮全球利益的時候,才會變成一個更有魅力的國家,讓其他國家更加認同它。


  一個國家在面對國家利益、地區利益和全球利益時的通盤考慮,首先考慮國家利益,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需要中國進一步思考的是,等到了2021年和2049年時,中國是否也應該繼續這樣的考量呢?用美國的一個概念來說,現在已是軟實力的競爭,而冷戰時期,美國是以軍事經濟實力建構國際秩序的。在新的時期,國際秩序應該以文化、環境、知識、全球治理為主,呈現出競爭、合作、共生三種關係並存的狀態。軟實力這個概念是中國在「天下秩序」中運用得最好的。西方建構國際秩序,靠的是硬實力,而東亞的「天下秩序」,靠的就是軟實力,西方是最近才用軟實力來表達國際關係的。


  環球時報:您認為,東亞構建「複合網路」的這一進程是不可逆轉的,還是有可能因為出現極端情況而中斷?


  河英善:這個「複合網路」的建構過程,就是防止在極端情況下返回到中斷聯繫。不管是在雙邊關係還是多邊關係中,這個「複合網路」都是一個安全裝置。▲(本報赴韓國特派記者   胡錫進  胡  笳   安百傑)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0-12-3 20:15 | 只看該作者
韓國的愚蠢,就是不一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2-3 2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nn93n9 2樓 的帖子

中美也不是傻瓜。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wazhh 發表於 2010-12-3 21:00 | 只看該作者
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