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諾貝爾「和平獎」帶來的三點醒思(轉)

[複製鏈接]

1

主題

5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周武王 發表於 2010-11-25 1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0-11-26 05:02 編輯

隨筆  (2010/11/03 發表)


  [論壇] 圍繞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紛爭,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個月了,對一件關乎中國的重大事件的不同看法,常常會撕裂一個民族的情緒。我們從劉曉波獲獎之後各方的不同立場,完全可以看出端倪。
   劉曉波的這次得獎,不僅到中國政府以及中國民眾的質疑,甚至連同屬「異見人士」的魏京生等都有不同看法。魏表示很多人都比劉曉波更有資格獲諾貝爾和平獎,他說「以我的觀察,諾貝爾和平獎之所以頒給劉曉波是因為他與絕大部分的民運人士不同。他對政府有更多合作的表態,對其他受苦的反抗者有更多批評。」由此看來,諾貝爾委員會在他們欣賞的「異見人士」中都沒擺平,更遑論普羅大眾了。作為一個平時很少涉及政治話題的身處海外的小老百姓,我無法從世界和平的視角高屋建瓴地來評價這個事件,只是站在小老百姓的立場來觀照這個事件對一般民眾的影響。

   「和平獎」含金量正在稀釋
   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一個正在服刑的罪犯,令世界大跌眼鏡。也讓我們完全有理由質疑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是否忠實踐行了諾貝爾的遺囑。關於和平獎頒發的對象,諾貝爾在遺囑中明確寫道:應頒發給為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常備軍隊的廢除或削減以及為和平大會的召開做了最多或最好工作的人。顯而易見,現在,諾委會把諾貝爾規定的3條標準分割開來,任意曲解。或是氣候,或是宗教,或是貧困,或是人權,根據當時的需求,擴大「和平」的適用範圍,達賴喇嘛、劉曉波都是和這3項標準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甚至他們的一些言行還違背了所在國的法律,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這些人,完全是和諾貝爾的精神背道而馳。
   其次諾委會在實際運作中是否具有真正獨立性也讓人十分懷疑。挪威諾委會和官方一直聲稱,諾委會獨立於政府和議會,政府和議會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幹預其運作,即使施加壓力,諾委會也會自行作出決定。然而,一直以來對諾委會獨立性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諾委會主席亞格蘭不僅擔任過挪威外交大臣、首相和議長,還擔任歐洲委員會秘書長。在挪威諾委會中這些政客不管屬於哪個政黨,幾乎都是鐵桿親美人士,他們都主張在軍事上依靠北約,外交上和美國步調一致。因此在和平獎的評選中很難堅持他們的獨立性。
   「和平獎」到「胡鬧獎」的蛻變
   除了「諾貝爾和平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其他諾貝爾獎項不具有公共性。1989年,當諾貝爾和平獎把當年的榮譽頒授給達賴喇嘛的時候,很多中國人內心受到很大的傷害。覺得這完全是一政治化的評選,因為達賴喇嘛一直在境外從事著分裂中國的活動,中國政府與其進行了多次談判,都因為達賴喇嘛頑固堅持既有立場而沒有任何進展。
   當我們了解諾貝爾的評獎歷史之後,就更加發現其實類似這種備受質疑的事件發生過多次。由於諾貝爾委員會多次將和平獎授予一些受爭議人士,被外界直斥帶有強烈的西方意識形態色彩。例如08年授予芬蘭前總統阿赫蒂薩里,表彰他推動了科索沃獨立,但科索沃的獨立並沒有為該區帶來和平,反而引發了之後喬治亞戰爭,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還有被指挑起中東侵略戰爭的以色列總理貝京也獲得過和平獎。去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統奧巴馬,而奧巴馬上任不過一年,其貢獻度本身就值得懷疑。這樣的獎項授予,恰恰說明諾貝爾和平獎的「不嚴肅性」、「隨意性」和「功利性」,從而不斷損害和平獎的聲譽和權威地位。而這次直接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正在監獄服刑的一個囚犯,可以說完全是一個笑話,更是一場「胡鬧」。劉曉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劉曉波因為參與起草《零八憲章》,屬於嚴重挑釁了中國的主權和意圖顛覆國家政權的重大刑事犯罪,諾貝爾評審委員的這種做法,既是對中國政府和中國法律的挑釁,也是對中國人民的嘲弄。或許諾貝爾獎的評委們是為了遏阻一下獨裁勢力,可他們知道獨裁的最主要特徵是什麼嗎?就是不經法律程序對他人執法。過去西方國家在出兵別國時總是繞過國會,美國的越戰和韓戰也都沒有通過國會。美國在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前向全世界出示過塔利班和伊拉克參與美國911事件的任何證據了嗎?在承認伊拉克沒用大規模殺人武器后,美國對近百萬因戰爭死亡的伊拉克人道歉了嗎?難道誰反對自己的政府,就算是「和平的鬥士」?是不是對和平人士的解讀就是只要和中國政府作對?那麼,這樣的諾貝爾和平獎就不如一張廢紙了。
   「諾貝爾情結」可以休矣
   中華民族是個熱愛和平的民族,多少年來我們都有一個強國的夢想,其中,中國人常常把獲得「諾貝爾獎」作為大國真正崛起的一部分。中國人的「諾獎情結」可謂源遠流長。
   上世紀初諾獎初創,獲獎對於貧弱的中國來說還很遙遠。人們就把期望集中在非自然科學領域,比如文學獎之類。有人覺得我們是個有5000年歷史的古國,應該在文化方面被世界重視,既然鄰邦印度能夠獲獎,我們自然也應該可以得到。但是無論是巴金還是沈從文,都和文學獎失之交臂,於是,中國人的心頭就開始有了「結」。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楊振寧等一批華裔科學家紛紛獲獎,中國人對諾貝爾獎又重新升騰起熱望。如果說「諾獎」是塔尖,至少現在應該有一個雄厚穩固的塔座。但每年諾貝爾獎卻一直與我們無緣。直到這次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把獎項頒給了劉曉波。事實上諾貝爾獎的光環早就不那麼耀眼灼目,其影響力也在慢慢式微。就那美國的奧巴馬來說,得了和平獎,今年美國中期選舉,民主黨士氣反而越來越低迷。達賴喇嘛得獎已經21年了,西藏問題也是沒有出現什麼逆轉。緬甸的昂山素姬獲獎也有很多年了,這個國家的民主還是老樣子。指望通過和平獎來改變什麼顯然是沒有效用的。這次的和平獎更多地可以解讀為西方對中國威懾力的一種打壓。
   至此,我們似乎可以為中國的「諾貝爾情結」做一個了斷,因為,當一種榮耀被附帶了濃重政治含義之後,它還有多少公允性值得我們苦苦追求?中國的諾貝爾情結從開始就是錯誤的。我們可以遵循諾貝爾的精神,但沒有必要把獲得諾貝爾的某個獎項作為一個必定要逾越的屏障。只要13億中國人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就是中國對全人類和平和發展最大的貢獻。
   哲人曰:「我們未必能得其所值,但我們應力求值其所得」。而劉曉波今次得獎,未必值其所得。不過,壞事也能變成好事,我們可以從這次事件中獲得提高和成長。
(2010/11/03 發表)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1-25 19:36 | 只看該作者
瘤得獎,就是要給中國難看唄。可是西方忘了,中國是越挫越猛,越壓越悍的國家。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